【山川履痕】甘肃 柴颖‖西安碑林游记
- wang
- 2023-09-07
- 生活笔记
- 46浏览
- 0评论
文/柴颖

触摸文化之碑——我们来到了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国宝级的文物,丰碑如林,青石不朽,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记录着中华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面。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碑林的门匾,由于天气太热,我与爸爸便一起坐在树底下乘凉。随后,爸爸让我抬起头来看那个门匾,他问我:“你有没有觉得这个碑林的碑字有点不一样呢?”我仔细的看了看,发现好像是诶,碑林的碑字居然少了一撇。我不禁起了疑惑,爸爸便给我讲起了这个历史。这个碑林的字呢是当年林则徐题的,林则徐题字的时候刚被革职,寓意丢了乌纱帽。很多人赞同这个说法,鸦片战争后,他因虎门销烟事件被道光皇帝革职并派发戍守新疆伊犁。途经西安这座城,题下了这“碑林”二字。因为当时刚丢了乌纱帽,以碑字少一撇来表达那时的心境。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道当时清朝统治者的愚蠢,居然将一个一心为民为国的人才调去边疆。这也为后来的屈辱历史打下了铺垫。我们先去了第一展厅,导游给我们故作玄虚,对我们说道:“大家都知道棺材是什么样的吧,上宽下窄对吧,而我们要看到的第一个则是棺材,而这个棺材呢,却又和普通的棺材不同。”听了导游的讲解,我知道了这个棺材的主人是一个小女孩,她是一个隋朝的九岁小女孩,她的名字叫李静训。出身皇家,是皇家的四女孩,因为活泼可爱,长得漂亮,所以她集宠爱于一身,但是却不幸难过冲年。她的外婆因为心疼她,怕她在另一个世界过得不好,就把她生前住的宅院按照相等的比例缩小作为她的棺材,然后为了保护她的墓穴不要被盗墓者而盗窃,于是把她的墓藏于寺院之下,却还是在建国后被考古学家发现。准备开棺时,发现棺盖上写着“开者即死”的字样,这可吓坏了工人。大家一合计,想了个馊主意,在开棺前,将文物局局长的名片塞进了棺材。可我最喜欢的文物叫昭陵六骏。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坐落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上,这里地势高耸、雄伟壮观,是“唐十八陵”中规模较大的一座。昭陵六骏原刻立于北司马门,他们生前先后陪伴太宗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据说,六骏图案由初唐著名画家阎立本起样,之后,由其兄工部尚书阎立德指导良匠采用高浮雕技法刻成,太宗曾亲自为每匹战马撰写赞词,由欧阳询将赞词书丹于石屏之上,可谓集万千荣耀于一身。马头均朝向南边的陵寝。从南向北,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从这奇怪的名字中可以看出,这些战马都是来自西域的良种战马。能清晰的看见其中有四块石板都是当时美国人想要盗取我国的文物而打碎装箱,幸运地是在盗窃的时候让工作人员发现了,所以成功的将这四块石板追回,但是可惜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早在1914年时被盗,最后流失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就只是这两匹战马的复制品,我也希望我国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骄阳似火,西安的天气十分的热,紫外线也十分高,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这些文物的兴趣,坐下休息了一会后,我们到了摆放着《多宝塔碑》以及《勤礼碑》的展馆,大家都知道,这是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而我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对颜真卿的了解也没有很少。可能很多人印象深刻的都是颜真卿是一位书法家,可是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书法家,他还是一位非常出名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其实颜真卿一生的经历也是一路上磕磕绊绊的,颜真卿的一生不仅经历了盛唐的美景同时也见证了唐朝的逐渐没落,颜真卿是颜之推的后人,这是非常典型的书香门第,我们常说:书香传家、诗礼传家,而勤奋好学的颜真卿自幼便熟读经书并且对书法十分感兴趣,二十五岁之时便考中进士后入朝为官,最高官至殿中侍御史,但却因为他的性格刚正不阿所以得罪了朝中的权臣,然后他就被贬谪至平原。这个时候正是安史之乱,在安禄山还没有叛乱之前,颜真卿便已经察觉到安禄山的异样,于是便在暗中命人对城内防御设施进行加固,叛乱开始后河北其他地区先后陷落,唯有平原久攻不下,更是率先挑起了对抗叛乱的大旗,在安史之乱的平定上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拿起笔的颜真卿是我们熟悉的书法家,放下笔的他则成为了平定叛乱的军事家。安史之乱虽然被平定,但此时的唐朝早已经元气大伤,早已不像大唐盛世时的那番景象,朝堂之上更是被一众佞奸臣搞得乌烟瘴气,如此情况下颜真卿依旧大胆进谏,但是却再次得罪了权臣,后节度使李希烈叛变,在权臣的奸计下唐德宗命令颜真卿前往慰问希望能对李希烈进行招安,可李希烈反叛之心十分的强烈,面对颜真卿的招安不仅无动于衷,更是对其威逼利诱希望颜真卿可以投靠自己,却被正直的颜真卿一一拒绝,李希烈眼见颜真卿无法说服最后只能将其杀害,这着实让人感叹。但是虽然颜真卿被杀害,可他的著作却被永远的留在了这个世界上,我十分喜欢颜体,它带给我的感觉就是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他的每一个字都是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而它的结体却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成为后世无可超越的著作。参观完碑林博物馆,我不禁感叹我们中华的历史文化悠久,同时这些文物就像中国人的精神丰碑一样永远屹立着。作者简介:柴颖,甘肃天水人,生于2010年3月,天水市逸夫中学七年级学生,有短文《月光下的天水湖》发表于天水周刊、《我爱我的祖国》发表于学习强国、《特别的秋天》、《匆匆》、《我心中的世界》、《夕阳》、《难忘那张慈祥的脸》发表于东方散文等等,多篇短文发表于其他周刊。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