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松山抗战遗址游记
- wang
- 2023-09-08
- 生活笔记
- 35浏览
- 0评论

松山抗战遗址游记

五一小长假,心心念念四年的瞻仰松山远征军抗日遗址一事得以实现。一大早,我们洗漱、整装完毕,便早早地从公司出发,虽然一路上时有夏雨沥沥,但也挡不住一家人高涨的热情。下午2点,安全到达。停车间隙,我特意嘱咐了儿女,进入烈士陵园,要保持安静、不打闹等等一系列礼仪,他们很听话地答应了。
巡山而上,山岭险陡蜿蜒,南北绝壁、沟壑纵横,站在停车区向上望去,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向东望去,怒江自山脚下的峡谷川流而过、奔腾不息。松山系高黎贡山山脉,雄踞怒江西岸,海拔2200米。山势起伏,地形复杂,十分险峻,整个松山由20余个峰峦构成,绵延20余千米,滇缅公路通过其间,前临深谷,背连陡坡,形成天然关隘,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二战期间,标志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转折之战——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1942年5月5日,日军侵占松山后,在大小山头上构筑了坚固的钢筋水泥工事,宣称松山是东方的马其诺防线,更是妄言要让远征军付出十万将士尸骨。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远征军先后投入8个步兵团、2个炮兵团,1个工兵营加上盟军及空军等四万余人,历经十次大战役,百余次小战役,以伤亡7600余人的代价,历时96天最终全歼守敌,攻占松山。
作为主战场的松山,留下了诸多抗战遗迹,现存有遗址69处、遗迹816个,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二战战场遗址之一。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里面有见证树、老干塘、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观景台、道人坪子、子高地、陆军第八军103师阵亡将士公墓等景点。
当女儿拉着我的手走到娃娃兵方阵瞻仰时,她指着面前的一个娃娃兵雕塑问我:“爸爸,为什么这个哥哥那么小就要去打仗呢?他不读书吗?”
我听到后,心情凝重地说道:“宝贝,当年日本人从他们的国家跑到中国,烧我们的家园,杀我们中国人,无恶不作,这些小哥哥们的爸爸妈妈被日本鬼子杀害了,成了孤儿,无家可归。他们知道,只有把日本鬼子赶出去我们的国家,他们才有家,才有书可以读。”
女儿听完乖巧地说道:“爸爸,你带着我给他们鞠个躬吧!我要好好听话,好好读书!”
走到山顶的纪念碑前,我带着女儿庄重地向着纪念碑进行默哀,她也有样学样的跟着我一起默哀,缅怀先烈。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雄。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寸山河有英烈。”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作为每一个国人,我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唤起每一个国人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只有记住过去的历史,才能不骄不躁,勇往直前。(职能三支部 钟星华)
电解二支部 李智超《廉洁清正》



火红电解槽旁的炽热青春
电解工的字典里没有冰与冷,只有火和热。身上的汗腺像被拧开了水龙头,后背湿成了不一样的“青春蓝图”。这是奋斗者的姿态,最美!
随着春天的逐渐远去,炎热的高温天气接踵而至。进入电解车间,宛如一座火炉,热浪灼人,无论你站到哪里,呆不了几分钟,汗水就如开闸的洪水从头泻到脚。但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勤劳的电解工依然奋战在电解一线,规范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打捞碳渣、出铝、换极、收边整形、打火眼、熄灭效应等高温作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全力以赴确保电解槽高效平稳运行。
很多人一听到铝电解工,不由自主就会联想到脏、累、连轴转、高强度等代名词,但我想说的是:“没有亲身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了电解工的工作,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辛劳与伟大。”高温、粉尘、噪音、强磁一直是铝电解工工作环境的典型特点,热浪滚滚,挥汗如雨、埋头苦干。抬母线、取样、换极、收边、熄灭效应等等,日常而不寻常的工作;打壳、捞渣、出铝,自然而不厌其烦的动作,平整的壳面、舞动的火苗,烘托着电解工们的一颗颗红心;整齐的槽罩、整洁的现场,描绘着平稳上升的曲线。在这个炙热的时节里,用辛勤的汗水谱写青春的奋斗,提高各项指标,提高原铝质量。
青年人“自找苦吃”不仅能磨练意志、强壮筋骨,还能担当重任、有所作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就选择了成长。作为新时代的奋进者、铝电解工,要汲取榜样力量,争当先进,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铆足干事创业的“韧劲”,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电解一支部 自洪彪)
组装党支部 冯钟燏——《廉洁》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职工文苑】松山抗战遗址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