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游记(二)
- wang
- 2023-09-11
- 生活笔记
- 35浏览
- 0评论
第三站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
因为前一天行程紧凑,所以今天起得稍晚,抵达了住宿地点附近的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

原计划只参观半小时,然而,进入博物馆后,我被展品所深深吸引,一幅接一幅的图片,一件接一件的实物,立刻吸引了游客的眼球,让人目不暇接,我完全陶醉其中,最后竟然参观了三个小时。
这座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达到了7510平方米,共有四层,五个展厅。它们分别是地球科学厅、自然资源厅、人与自然厅、矿物晶体厅和风雨历程厅。


这里通过各种声光电设备、沙盘和实物标本,从多个角度和形式展示了从茫茫宇宙到我们的地球家园,再到青藏高原——地球第三极的整个演变过程。
展台上有一枚长约一米的象牙化石,各种鱼化石,菊花石,而在中央位置的是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它静静地注视着我们这些参观的游客,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恐龙时代。


二楼展厅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这里围绕山、水、林、田、湖泊和湿地、草、生物、矿产七个方面展示了青海省的地质演变过程,以及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里的山是中华的脊梁;这里的水是中华的水塔;这里的林是高原的肺;这里的田是人间的命脉;这里的湖是高原的肾;这里的草是高原的皮肤;这里的矿是大地的宝藏。




博物馆三楼的各个展台上闪烁着各种矿石和宝石标本的光芒,各种年代久远且稀奇珍贵的矿石、岩石琳琅满目,展示了青海省丰富的矿产资源;
裸鲤、藏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多刺绿绒篙、星状雪兔子、龙胆等青海特有动植物标本活灵活现,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及丰富生物多样性。





数据指出,青海省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多达1000种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以及大量水资源。
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宛如一座珍贵的科学宝藏以及自然遗产。
在此,我们能够领悟到大自然的奇妙及科学家们的努力,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及期待。
第四站 塔尔寺
饭后,我们驱车西行,一路向位于湟中区的塔尔寺驶去。
这个神圣的地方,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的出生地,因此,它在我心中一直是青海之行的必访之地。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院之一,坐落在形似八瓣莲花的山坳中,镇南的这座山,既藏有八宝如意塔群,又赋予了这里一种神秘的气息。
整个寺庙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大小殿、塔加起来有九千三百余座,喇嘛人数超过千人。这个宏大的寺庙,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宗教的都市。
在1560年,一位僧人在塔南的山麓建立了这座寺庙。因先有塔而后有寺,故汉语名称为“塔尔寺”。

这个地方因为宗喀巴大师而有了更深远的意义。他于1357年10月10日在这里诞生,也就是现在大金瓦殿大银塔所在的菩提树下。
宗喀巴大师,法名罗桑扎巴,是青海湟中县人。因藏语称湟中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

他从小就有着对宗教深深的热爱和追求,7岁正式出家,系统学习佛学知识。16岁时,他奉师命赴藏深造,广拜名师,最终成为一代名僧,并创立了格鲁派。
他的弟子中,包括了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和第一世班禅克珠杰等人。
当车行驶到寺庙前,远远地就看见了那八宝如意塔群。

这八个塔于1776年建立,据说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
每个塔的方座尖顶、瓶形塔身都大同小异,在高原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神圣庄严。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游历在众多壮丽的殿堂和塔之间,最终来到了熙熙攘攘的大金瓦殿。

1378年,当宗喀巴大师的母亲因思念他而让人送去他的肖像画和一封信,希望他能回家时,身在西藏学法的宗喀巴大师由于无法亲自回家探望母亲,便送去了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各一幅,并写信表达了他的愿望:“在我出生之地,以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这对我来说就如同见到我一样”。
第二年,他的母亲在五个部落的协助下,在他诞生地,围绕那棵不寻常的菩提树以及十万狮子吼像为胎藏,修建了一座纪念塔。

到了1577年,有僧人在塔的旁边修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弥勒殿。因为这座塔和寺庙的建立顺序,信众们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大金瓦殿的建筑面积达到450平方米,初建于公元1560年,然后在公元1711年,僧人们用黄金1300两和白银一万多两将屋顶改建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
此外,他们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金刚套兽和铜铃,这些华丽的装饰使得大殿因此得名。

在大殿内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
由于游客众多,我们进入大金瓦殿内,只能从侧面欣赏到银塔的壮丽景色。
这座银塔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也是塔尔寺的镇寺之宝。
整个银塔的底座是由纯银打造,塔身则是由黄金打造而成,塔身镶嵌着各种珍贵的珠宝,被一个巨大的玻璃罩所覆盖,保护着这座珍贵的文物。

接着,我们参观了塔尔寺内的大经堂,这是该寺最大的建筑。
当我们到达时,正好赶上喇嘛们正在进行打坐诵经的活动。上千名喇嘛身着红色袈裟,头戴黄色帽子,整齐地坐在诵经堂内,神情专注而严肃,口中诵念着经文。

我们不敢打扰这个神圣的仪式,只是轻轻地绕着经堂走了一圈,欣赏了内部考究的各种幡、帏、壁画和大型堆绣作品。
在塔尔寺内,壁画、堆绣和酥油花被誉为三绝。
许多殿堂内都绘有色彩鲜艳、经久不变的精美壁画。

酥油花馆则陈列着各种用酥油手工制作的佛像、人物、亭台楼阁等造型的油塑艺术品。
这些酥油花的制作过程非常特殊,必须在零度以下的水中进行雕刻。只有具备高超雕刻技巧和极具虔诚耐心的僧人才能制成一件精美的雕像作品。
时间仓促,我们的旅程结束了,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感受到佛教教义的深邃和神奇之处。此次游览让我们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