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云溪山人游记】会昌河(三)

本图文为作者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文:温州旅游体验师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喜欢山水与旅行,自云“心与山俱寂,鸟与林同欢。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图:温州旅游体验师胡炎。
沿河公园遍布,美不胜收

白鹿洲公园与庄头滨水公园、南塘风貌街整体构成“南塘文化旅游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风景之美自不必说,其他公园亦有各自的亮点和特色。

位于民主桥到吴桥之间的南岸的会昌湖公园,园内设有韦公堤遗址、祭龙坛、五彩灯塔、九曲木桥、亲水平台、五龙壁、舞龙广场、东壁泉、西壁泉、南塘夜游两个实景表演观景点,每当夜临,两岸灯光灯影倒映湖中,游人行来,画船驶过,如梦似幻。实景表演一处为“高机和吴三春”的故事,一处为现代舞“江山览胜”。“高机和吴三春”为浙南版的“梁祝”。

古榕春晓公园有千年古榕、枫沨亭、榕阁、一心寺、土地庙。园中的千年榕树是温州地区现存最古老的榕树,这棵榕树树围15.1米,冠幅39米,树高27米,是温州名副其实的“榕树王”。榕树是温州的市树,也是城市、乡村的坐标和记忆,不过笔者以为公园的名字应该取“古榕公园”更为贴切,人们只要记住这里有一棵温州市最古老的榕树即可,“春晓”两字则人为的把时间限制了,榕树四季长青,尤其是炎炎夏日,给人遮荫送凉。

温州大量栽种榕树,始于1985年榕树被评为市树之后。榕树的体貌特征很明显,远远看去,就能辨清,宽大的树冠,幽幽的翠绿,四季常青,榕树的绿不同与其他树种,它的绿特别的青、特别的翠,显得幽静、自然、亲切。若临近了看,还可以看到一些榕树身上挂满了树须。榕树根系发达,宽宽的根系扎根于地,它们就像高楼大厦的地基,榕树的树冠有多宽,根系就有多宽。

古榕公园也是新桥老街所在位置,老街地处会昌河和半塘河的交汇处,会昌河上建有九孔石板桥,据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明邑人王叔杲在此建广济桥,清同治七年(1868年)邑人夏正钧、孟璜等捐募重建,俗称新桥,河、村、街以桥名,旧时端午龙舟竞渡都以此桥为界,过桥论输赢。可惜后因河道改变,拆除,半塘河上有糖梨桥,水上交通便利,旧时是上河乡的集市中心,沿街商店林立,生意兴隆,上河乡的农民把自家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草席挑到集市上卖,换些日用百货、食盐、炊虾咸鱼、肉类水产、圆木家俬、农具配件等,也有些人划着船来回,千年榕树边的埠头上停满了船,一些菜农干脆把自家的蔬菜瓜果直接在船上做起买卖营业来,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繁华依旧,“物资交流”时,更是热闹。

“古榕公园”的对面是新桥水上公园,那里的荷花再现旧时会昌湖的荷花香韵,叶适《西山诗》:“对面吴桥港,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可见当时的荷花之盛。荷花塘西侧水上有西山水位站。

葡萄棚河公园在会昌河南岸的葡萄棚河两侧,东到民主桥,西至西山大桥,葡萄棚河西为葡萄棚河西园,东为葡萄棚河东园,西园比东园建的早,树木早成荫,园中种有榕树、柳树、美人梅、木槿花、石榴花、桂花,东园刚刚建成开放,树木尚幼,河边几棵大的榕树还是原先笔者所在公司种的。

东屿工业遗存公园原址为温州斗城九山中的仁王山,后移山平土建了东屿电厂,现在电厂仅剩高耸的煤烟囱,依稀还在讲那时的故事,以前会昌河两岸的工厂有不少的烟囱,笔者所在的那家国企的烟囱是除东屿电厂外最大最高的烟囱。那时的烟囱曾是工业的发展标志,城市的骄傲,后来成了污染的代名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河里的水清澈了,鱼儿也多起来了,钓上来的鱼,市民也敢吃了,以前河里钓上来的鱼,钓鱼者自己不要,温州本地人不要,只有一些外来生活拮据且胆大的务工客才敢吃。河边健身的人多起来了,散步、跑步、广场舞、健身舞,你走你的,我跑我的,你跳你的,我跳我的,会昌河热闹起来了。

作者其他游记《云溪山人游记《永昌堡怀古》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