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游记:南京行之三

标题:流水记?
正文

在雨声中醒来,撑着花伞走在巷子里,一边是白墙黑瓦的古朴建筑,历史的厚重感在围墙内得到延伸。一边是机器人?️酒吧、咖啡店☕️等现代商铺,人间烟火气息浓厚。


【甘熙故居】

新街口往南不到两公里处,有一处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五千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它就是南京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宅第,也是全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

秋雨霏霏,粉墙黛瓦里的一方世界与隔墙外巷子里骑电动车?的匆匆过客并不违和。
漫步甘熙故居,既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雅致,也有北方跑马楼的浑厚大气。

民间称甘熙故居为“九十九间半”,实际上是虚指,真实房间数量超过百间。

皇家规定,民间建筑房间不可过百,在朝为官的甘熙故作“九十九间半”。

友恭堂​

前堂后寝,六组建筑分三条轴线串联,建筑特色反映了古代金陵士绅阶层的审美情趣和伦理观念。

不同于传统民居坐北朝南,甘熙故居坐南朝北。


甘熙宅第每组建筑之间由马头墙相隔,庭院及天井内铺地均以石板、砖、瓦或卵石等拼成图案,空间较大的庭院内点缀有山石花木。


老宅建筑在徽派和苏式风格之中又有着老秦淮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


一进一进的院落,既是相通的又可相互隔断,天井采光,南北通风。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讲究数代同堂、和谐相处,这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


走在窄窄的备弄里,两旁高大的白墙让我有逼仄感,抬头仰望天空亦未得到缓解。


庭院深深深几许


咨询了工作人员,要等到中秋佳节才有“南京白局”表演,遗憾,这次看不成叻!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伴随织锦业起伏发展。唱遍南京的景色人情,风土文化,是南京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风筝展



秦淮灯彩


剪纸


云锦织机

清代甘熙《白下琐言》记南京祭俗云:“祠祀所在,祭祀者多不近理,如……蒋公庙祀蒋子文,后殿有女像,其妹小姑也。俗讹为织女,又称为云机娘,机匠祀之。”

寸锦寸金,灿若云霞的云锦。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

孔雀妆花云锦烂,

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吴梅村在《忆江南》词中

曾这样赞美云锦





制作绒花

金陵民居建筑


后花园



长廊水榭,古色古香,有点江南韵味被私藏的感觉。


细雨洒落水中,荡起一圈涟漪。


锦鲤跃然而起,自在欢快。


时间富裕,亭内小歇,听雨声,等风来。
整理会照片,团了一个两人午餐?


出了“甘熙故居”正对着“花间煮酒”,每次路过这,我都只是驻足外面欣赏一番,总想着啥时候能进去一探风采。




我一直以为“南捕厅”是那栋楼房,居然这条巷子的名字。


下雨天走在石板路上还是挺舒服哒。


甘熙故居一墙之外便是大板巷,这条街的老房子既有传统南京民居样式,也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筒子楼老房。

还能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办公楼或厂房,映射出地域中旧建筑的层叠性,可以看到城市发展各阶段的空间印记。

我特别喜欢“熙南里社区”的“大板巷”,每次来南京都要去走一走,看一看,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它总能给我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这家客栈里面有一个大戏台。




沿街的民国建筑






很喜欢细雨蒙蒙走在其间的感觉。



这栋楼目前在维修中,不开放。


清水砖,民国风情浓厚。


左边那栋有点中式风格的是我预定的午餐地。


鸡包渔


中西合璧的建筑


【鸡包渔·鲍鱼鸡汤火锅·粤式茶楼·顺德鱼生(熙南里店)】

进门一楼是喝早茶的地方,我团的“鸡包渔原味鸡煲”在另一栋楼里。两栋并排的楼,中间有廊相接。


大板巷的门面




汤吊的很浓郁,老广的味道,鸡肉水嫩,特别鲜,加了人参但控制了量,并未抢了鸡的香气,只是提鲜,微微的参甜恰如其分的融合在鸡汤里,好喝?



腊味煲仔饭特别赞?

细细长长的米粒,颗颗分明透亮,拌着浓郁的酱汁,香甜味鲜有嚼劲有回味。

那整张的锅巴,呲啦呲啦的作响,焦香弥漫开来,在鼻端游离。


咬一口锅巴,脆脆的、香香的,嚼的哗啦哗啦的,越嚼越香甜。


两个人肯定吃不完,打包带走。

168元,人均84元,吃的相当过瘾。

我在逛“大板巷”,她去排队买糖炒栗子?


排队的人哦……太多太多了

汗哒哒滴

滋生了黄牛,代排队购买,加价5元/斤,生意还挺兴隆。

只收现金,还规定了时间段,很牛逼哒!

滚烫的栗子?粉糯硬香,味道确实不错?

吃过栗子,我继续看民国建筑?

【大板巷】

千年古巷大板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三山街西,南起升州路,北至绒庄街。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古习艺街也”,并引明《南畿志》称:习艺东街与习艺西街并列,俗称大板巷。传明代因有商人在此经营大块木板,后巷以“大板”二字更今名。

以老城南历史文化为基础,集戏曲表演、大师工作室、非遗展示、老字号品牌、特色餐饮、文创零售、创新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国学传承于一体。



咖啡店☕️
















眉毛、胡子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每个时期的建筑,

都在大板巷留下痕迹。

这条老街古宅、石壁墙垣,

它一直在静静守候着,

南京鲜活的城市记忆。

一路回廊挂落,

风雅脱俗,

小巷里处处可见烂漫。

我每次来南京必定的打卡之地。

上一篇:蔬菜环游记 (2023-09-20)
下一篇:【游记丨徒步】黄河之旅 (2023-09-20)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