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元素游记丨源底村寻古

源底属浙江龙泉


前言: 

    这次闽浙边界,旅游时间为23年国庆期间的4日~6日三天,脚步涉及福建的北方门户浦城,浙江的龙泉和江山。行走了三个小镇和两座高山:龙泉源底古镇、青瓷小镇、浦城的匡山和江山的浮盖山。

    源底村,属浙江省丽水龙泉,龙泉自古为"瓯婺八闽通衢"自古物产丰盛。

    源低村临近浦城,是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这里有气派奢华的门檐、骄趐傲立的马头墙,精雕细刻的木雕,空灵剔透的花窗……。在此一游,时间与古厝的魅力,让人留连忘返。

出发:闽浙边界三日游
今年国庆期间,天气实在太好了,于是联系浦城的同学,到闽浙边界登山赏景。

10月4日上午8点半坐延平到浦城班车,11点半到达。中午受到同学热情的接待,在一家非常有特色馆店中享受了一餐全鹅大餐。

到了浦城,才知道同学妻子孟老师是位资深户外爱好者,她亲自为这次三天的行程,制定了详细的玩、住、吃等攻略,为我们开启了一条完美的闽浙边界游旅程。

吃完午饭,中午一点多,我们就出发了,第一站是龙泉市上垟镇源底村和青瓷小镇。从浦城向东行驶46公里,1小时后,到达龙泉源底村。

源底村位于群山之中的山谷,一条名为贵溪的小溪穿村而过,把村庄分为东西两部分,村中30多幢古建筑,大部分位于村庄西部的山谷中。

源底村乡村博物馆
在源底村参观第一处风景为源底村乡村博物馆,以源底文化底蕴为基础的特色景点,建筑主体是源底传统古建筑府邸样式。

不得不说,浙江的修旧如旧,建旧如旧的本领,的确很高,走进馆里,从布局到细节,都把传统建筑做得真假难辨。


木匾​:礼读源底,源底村乡村博物馆。

这木雕也非常精细,人物形象生动。

馆内建筑面积很大,空间​高大、层次分明。

​前后厅之间天井以及假山造型。

龙泉市是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灵芝之乡,香茹栽培地。

​源底村开村肇基800多年,徐氏是村中人口最多的姓氏,秉承着徐氏家训中的农牧商学并举的精神,徐氏族人在此地创业发展,发家致富,盖了许多大厝豪宅,让我们今天仍能一睹当年风采。

积善积德、耕读传家。​

金玉良言,朱联妙对​。

​馆里大厅上方的藻井,制作得非常精美。

贵溪边上小路的设计,​与传统建筑十分协调。

过了小路,就是文昌阁,​建于明崇祯年间,因当时徐氏族人曾任礼部侍郎。是因源底村的村后半月山,源口龟山,有独占鳌头之风水。

​文昌阁,为两层建筑,古朴精巧,闪烁着时间的印迹。

阁内梁柱木雕。​

文昌阁右边墙面上,用毛笔书写《源底赋》,书法端庄大气,​可以窥见这个山里小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穿村而过的贵溪,小桥流水。​

徐氏祠堂  敦本惟源
源底村大部分古厝位于贵溪的西面,我们在村西从南往北依次参观。在徐氏祠堂周围有不少老房子。

源底村老房子的门额上,都有用砖石雕刻传统文化的名句额匾,表达房子主人的对文化精神的追求。

小巷幽深沧桑​。

屋内大厅​总有精致的木雕。

​铜门扣,单从门扣边缘的曲线上看,工匠们对形式的极致追求。

​空灵精致的窗格。

徐氏家族是源底旺族,徐氏先民早先靠贩卖木材起家,经几代人辛苦经营、克勤克俭,才日渐发展致富,让源底村成为龙泉最富的村庄,但仍保持“耕读传家,学优则仕”的传统,教育家族子弟勤学苦读,争做有志之士。

徐氏祠堂正门造型飞檐翘角,层次分明,砖雕华丽精美,可见当年徐氏家族繁荣富裕。

徐氏祠​堂是徐仰山烈士故居的一部分。

徐仰山是近代革命家,1907年加入光复会,1913年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徐仰山积极参加反袁斗争,被捕后在杭州就义。
祠堂向后山延伸的古道小巷。

古老的简朴的门。​

村后山边古道 
​穿过徐氏祠堂的大门,我们沿着小巷的鹅卵石路,不知不觉地走到村后的古道。

时光之美,定格在这黄墙黑瓦石阶之上,这里有岁月洗礼后的恬静与古韵。
这里是摄影创作的好地方,也是绘画写生的好地方。

保存完整的古道,往山里延伸。
这种自然与人工共同打造的曲线,真的很美。
古道对接老厝小巷,想当年,这里应是车水马龙。

每一个转角,每一堵墙,每一级台阶,满眼都是道不尽的古朴之美。

老厝荟萃  绿绕青来
从山边沿着古巷出来,我们来到村西的中部,这里集中了许多老房子。

​"绿绕青来"出自王安石的诗。

厅内正在剥豆子的老人。​

木雕​

古老的竹编篮子​

窗户​

巷道​

随处都可以遇​这种原始、古朴的巷道。

枕月山​房
房内窗格。

延​年益寿,起伏的马头墙,翘角飞檐、高低错落。

结庐人境,来自陶​渊明的诗。
巷子在延伸,时间也在延伸。


竹岑春色​

又是一条通往远处的古道。​
大户人家 千峰叠翠
在村北,遇见一堵长长的墙,在墙的背后,藏着一幢源底村规模最大,最豪华的大宅。


黄墙在巷子延伸,似乎看不到尽头。

过几个转角,终于可以看到大门。

这幢大门上石刻额匾为:千峰叠翠。​

​这幢大房子的正面为高大的马头墙。

房里做手工的村民。​

窗户很精美。​
村民说,这幢大房子有六座房子组成的,面积十分巨大。

​站远一点看,由马头墙所打造的建筑,具有特殊的韵律之美。

​房子临溪而建。

村中新建的戏台​

村东木雕 十亩之间
参观贵溪西面的村庄,我们来到源社村委会附近参观。这里有几幢很有特色的老房子。

穿过一个小巷子,我们来到"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来自《诗经》意为在广大田园中惬意留连。​

​房内的木雕让人叹为观止。这个建筑部件,学名叫"撑拱"民间叫"牛腿",位于客厅前,原作撑住上梁木构,位置显眼,源底村的木雕,就在这牛腿上大做文章。

​在几十厘米高的牛腿上,雕了花卉植物,飞禽走兽,形象细致生动,再一次让我大开眼界。


精湛的雕刻技艺。

​木雕。


那个时代的标语。​

房子旁边的"义仓",是徐氏家族为赈济贫民所建的仓库。最多时存有粮食6万升。

园清居秀​

房内建筑格式。​

剑瓷文化馆
水与火的洗礼,铸就宝剑"威风凛凛七星耀,烈气森森六月寒"的奇观;山与水的融合,变幻出青瓷"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传奇。

剑瓷文化作为龙泉最亮眼、最具代表性的黄金品牌,是独一无二的专属标签,是最大优势和资源所在。

剑瓷文化以剑瓷之器为表现,以传统技艺为基因,以华夏文明为承载,以审美意象为追求,以地域气质为特征,以时代精神为核心,其背后不仅蕴含着龙泉人精益求精、勇于变革、百折不挠的新时代龙泉精神,也蕴藏着刚柔并济、一张一弛的廉洁文化元素。

本馆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物以载道的角度,挖掘剑瓷背后的清廉元素,具化到宝剑和青瓷这一刚一柔的"物"上,展现新时代清廉龙泉建设的成果。

在源底村,我们最后参观了在一处古建筑中陈列的​剑瓷文化馆。

剑瓷文化馆内容结构​。

龙泉宝剑,在汉代之前称为​龙渊宝剑,因避李渊名讳,改为"龙泉"。

匡山四贤之一:真德秀


穿过小巷,结束了源底村之行。​

下一站,将观赏龙泉的青瓷小镇。​

     看完本文,对我最大的鼓励就是:点个赞,点个在读,再点个关注。

    关注元素,关注"元素杂坛"↓↓↓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