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山西博物场馆游记 | 史延

山西博物场馆游记

文|史延

大河之东,太行之右的这片土地去了一次又一次却还是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从零开始,便有了N次的交往。在这里,文明与历史不仅藏在各级博物馆中,还留存于真实的土地之上。表里山河从北到南,从东到西,28000余座文物建筑鳞次栉比。悠悠岁月的积淀形成了蔚为大观、星宿列张的"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他们大多位于山岭之上、村落里外以及河谷之间。哪怕只想探访其中极少一部分或一睹真容就要费时不少。为了自己能少费时费力且有专业的人做引导和讲解,早前在甄选看世界团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古建壁画旅游团,可是团队久久不能成行。历史很远,但山西很近,只好索性退了团自己去看。

此前曾很多次梦想过能于晨曦中立于古松下的殿台前,在光影斑驳中闭上眼,感受着唐朝遗韵。在暮色来到塔下,在塔身琉璃与晚霞相映出五彩斑斓的时刻,感受古人设计与匠心的圆融合一。时间精力有限,那就先从代表性的国保开始。

我国现存的三座半唐代木构建筑前三座都在山西,此前记载的第四座天台庵大殿在后续落架大修时,发现有五代题记,已经划出了唐代建筑。但是他们都散落在乡野田间,能不能参观和看到全凭运气,这一点似乎与其他城市的国保待遇似乎有所不同啊。

沿着忻州五台县的一条山沟驱车前行,走了好久前后不见其他车辆,正在探寻间前面突然出现一个不大的平台和一辆停放的中型商务车。确认这就是留存至今最早年龄最大的一座唐代建筑南禅寺,一路的颠簸和期待在此时全部变为欣喜和激动。站在未开放的山门前怎么也想象不出它是怎样独自在此静默了一千两百多年。从侧门还未抬脚跨入,但深远的出檐、平缓的屋顶和朴实无华的直棂窗已然进入眼帘,进得门来站在占到院落一半的基座和月台之下,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在向来人诉说着它不为人知的一面和久远的历史,尽管经历偷盗,但大殿内也还保存着17尊唐代彩塑。它最打动我的,是那种洗尽铅华,静守一方的姿态,而看到后的震撼,却又久久不能忘怀。出了南禅寺或许是心有所念,去往佛光寺的路也就不再难走,很快就到达了。它就静静地伫立在山里,我们去或不去,它都在那里。静静的守望着这人世间,不悲不喜。佛光寺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几米。从下登爬上数十阶很陡峭的台阶,佛光寺东大殿就像从地面上慢慢升起的一座殿堂,呈现在人们眼前,它带给人的决不是简单的宏大和气势,而是摄人心魄的窒息感。一双眼睛从北往南装不下这座殿堂,同理手机就算是横屏站在任何角度也拍不下它的全貌。佛光寺是高规格的皇家殿堂形制,就算我们这样的外行不懂榫卯、不懂斗拱和铺作以及屋顶形制, 也能让人看到往日盛唐宫殿之风采而为之震撼,大殿里面栩栩如生的雕塑让人叹为观止。站在这样的唐代木构代表下,真的眼眶潮湿,敬畏先贤给我们带来的民族自信。它那么美,那么静的流淌在时间里,但皇家气派俨然,居高临下,俯视众生,不染凡间半点尘埃。矗立千年的唐代经幢经历了花开花落,岁月留痕,与大殿相互印证建造时间。梁、林两位先生对这个“中国第一国宝”的勘察结论让外国人口中的“中国没有唐建”就此划上了句号。而因为路线规划的原因,下来就先去了长治平顺的天台庵,尽管它已不再是认定的唐建,但毕竟有过之前的排位。

前面也说了,看山西的古建要看运气,也就一定伴随着惊喜和失落。当我们走到王曲村时,由于导航引导显示目的地还在前面,所以也就没有和右手边高台上维修的现代走廊联系起来,结果就在那方寸百十米的地方来回找。再次掉头回来时问了一个老乡,也突然间就看到维修工地旁砖铺的坡道和那扇普通大门是那样眼熟,网络上好多人可是晒过这扇拒人千里的大门哦!老乡告知今日正巧开门,已经好多天没有开过大门了。

当我们欣喜着刚踏进院落还没有看到背对建筑的正面时,后面传来一声“不让进”,我们又只得折返去给人赔笑脸讲好话,在他默许下看见了一座苍凉悲怆,孤独寂寞的天台庵大殿,它的冷清让我都不觉得它是国宝级的建筑。殿内无柱,结构简练,无繁杂装饰之感。但屋顶的琉璃鸱吻、起翘的翼角、平缓的屋坡韵味十足。不管它再小,但都是它们身份的密码和烙印,也更印刻在当地和外来人们的情感记忆里。大殿门框上钉有一块1973年5月平顺县革委会制的文物古迹保护标志,无法想象从千年前到百年再到几十年前它是怎样从无情的岁月中坚挺到现在,是多么的不易,但看到了我也就乐在其中。当站在广仁王庙的台阶下时,果然逃脱不了在这片土地上会吃到闭门羹的魔咒,因维护无法参观,也只能远观拍得一张照片后悻悻而归。其实原本对它还是略有期待的,他不同于其他几个的地方是除了原有的唐代建筑之外,在外围有一个露天的现在修的古代建筑博物馆和斗拱模型,可以供人们进行学习。

语言是虚弱的,也是多余的,走进留存千年的历史古迹

你会忽然懂得,在每一扇充满岁月痕迹的门里,都曾发生过无数鲜活的故事,都曾酝酿过无数次王朝巨变。元代永乐宫的壁画和建筑胜在规模和精美。壁画中《朝元图》盛大且完整,尽管在建国初期经历了原物原貌整体搬迁,但给人的感觉像是古人的画笔仿佛才刚刚掷笔离去。许多古装电影的服饰美学、人物造型灵感也均来源于永乐宫壁画。但在壁画的盛名之下永乐宫建筑本身也有其独特之处,仰望殿堂,竟然发现殿外檐下门楣上存有泥塑小龙,精致可爱。正脊两端高达二三米的两只鸱吻和垂脊上散落的狮子、海马、牙鱼等传统脊兽,造型精美,色泽鲜丽,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元代以来的巨碑要么在长长的廊庑之下,要么在甬道两侧,好几通高达六米左右,无声地诉说着宫阙久远的故事。

山西的古建不但数量多,门类也特别多。回到我们初始出发的第一站,临汾市内的铁佛塔和洪洞广胜寺,在此感受着与众不同的建筑风骨和人情世故。同为琉璃佛塔,铁佛塔为四方型金顶,但让人最为惊异的是塔下巨大的铁佛头,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都看不到他的全貌,庄重斑驳。我们到的那天是雨天,看不到琉璃的五彩斑斓,看不到其他人,但却能在此地细细品味那份匠心之美和聆听每层塔角铃铛轻吟的声音,便能够胜却当今纷繁世界的无数。飞虹塔处不知是不是因为吉尼斯确认记录和西游记中唐僧扫塔的缘故,人便也多了起来。但广胜寺有“三绝”,飞虹塔只是其一,其他两绝为赵城金藏(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和下寺水神庙元代壁画。屈辱的那段历史中从广胜寺揭下的壁画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持有。置身于这样宏大久远的时空,顿感沧海桑田和列强的贪婪,我们传统的、民族的,都是最好的。八角十三层四十七米高的飞虹塔在经历了地震、经历了战争之后,仍然安然无恙层迭有致,各种构建和图案精美绝伦、色泽如新,檐角塔铃悠扬飞动。在经历了熙熙攘攘和尘世兴衰之后它以这样一份淡然立于山头,立于世人面前。跨越时间和空间,让古人和今人进行一场心神的交集。

当然沿路还去了山西境内其他一些的地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绘就了表里山河的锦绣之姿。感觉自己好幸运,在飞檐雕梁之下,全是历史的回音。在太行和吕梁的山水之间,燃烧着红色的基因。每一次走近都是一种惊叹,一种别样的震撼!感官一下子被激活,像是在纷繁的俗世中指点迷津。

沮水微澜欢迎阅读

作者简介

史延,铜川市耀州区财政局干部。

图片:作       者

编辑:高       洁

初审:付       炜

   终审:张  小  平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