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篇.辽宁游记(二十六)走进旅顺博物馆
- wang
- 2023-08-30
- 生活笔记
- 33浏览
- 0评论
在我已参观游览过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这座博物馆可能是面积最小的,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带给我的惊喜却很深刻,这座博物馆就是旅顺博物馆。如今的旅顺只是辽宁省大连市下面的一个市辖区,因而带着这种地域名称的博物馆可能往往被人忽视。可千万被小瞧了这个博物馆,参观之后您就会知道,里面藏着不少独一无二的惊喜。先不说它的藏品,仅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它的不同凡响:它与故宫博物院等被首批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家博物馆,于1915年建馆,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无论是历史还是藏品都很值得说道,甚至连博物馆建筑本身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好吧,这到底是一家怎么样的博物馆呢?让我们先从它的历史和建筑开始说起吧:
旅顺博物馆坐落于有“半部中国近代史”之称的大连市旅顺口区,是大连市属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其以悠久的建馆历史、别具特色的藏品优势、庄重典雅的馆舍建筑及错落有致的庭院设计而蜚声海内外。旅顺博物馆的馆名由郭沫&若题写。
旅顺博物馆简介。该馆的前身为日本殖民统治大连时期,始建于1915年的物产陈列所,内藏图书及文物,所址原为俄清银行旅顺分行。后经历了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关东都督府博物馆、关东厅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旅顺东方文化博物馆、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多个名字不断轮换,1954年4月改为旅顺博物馆,并沿用至今。现在的馆名,由郭沫&若题名。作为东北地区第一座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变迁的见证。
旅顺博物馆现有主馆和分馆两个建筑主体,此为主馆大楼。该主馆大楼由俄国设计师冯·哥根设计,始建于1916年,原址为沙俄“将校集会所”,由于日俄战争爆发而被迫中止。日本占领旅顺后,由关东都督府投资并经土木课建筑技师松室重光重新设计而成,作为日本殖民统治旅大时期的“物产陈列所”。这是一幢融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和东方建筑特色为一体的近代折中主义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陈列为馆藏艺术精品。
在主馆入口有两尊大石狮,左面雄狮足下踏一绣球,右面雌狮足下依偎着一只幼狮,形体硕大,气势恢宏。它们圆眼微瞪,卧在大门两侧,一派威严。这对石狮是日本关东厅“执政”期间,从京城没落的松公府买下后运到旅顺博物馆的。如今看来,它们与身后的洋建筑倒是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站在楼前仔细端详,这是一座典型的近代折中主义风格建筑,融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和东方建筑特色为一体。正立面以顶部塔楼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正门包括古希腊建筑样式的门廊、爱奥尼亚柱式及混合柱头,拱形门廊上方,点缀着樱花图案并以橄榄枝组成的花环围绕,飞檐上方筑有古罗马建筑中常见的三角形山花,山花内装饰有舒展的莨菪叶及花环簇拥着的宝珠。各立面装饰繁缛华美,集植物、动物图案于一体,精雕细琢。
缓步而入,发现里面几乎没有其他观众,不由有点心中窃喜。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在此刻独享这百年历史的博物馆。驻足打量,但见各展厅典雅别致,仍然是百年前的日式风格。北大厅天花板为木作式纵横方格,四出斗拱,东西两壁与三楼房间通透相连,南大厅天花板为拱券顶,南北两壁的孔雀浮雕栩栩如生,华丽的木质展柜大气厚重,与整个展厅珠联璧合。
厅与厅之间连接通道上方,装饰着精致的图案与浮雕。
沉湎其间,我发现旅顺博物馆具有其他博物馆难以比拟的特色,并不是它的藏品,而是其室内设计和展柜。这些陈设仍然是当年日本人设计制作的原物,细节中弥漫着一种古朴雅致。比如这个六角形展柜,散发着一种厚重的古朴,甚至可以感受到它木构件表面上的包浆质感,其百年历史现在也可算得文物了。
这是二层陶瓷展厅的展柜。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百年,旅顺也早已物是人非,但在这里,历史车轮留下的痕迹依然如昨,仿佛时光在这里凝固一般,试图展示当年那种帝国的气息。然而,中国军民的浴血抗战将曾经的殖民统治者扫荡一尽,只留下这些他们来不及掳走的珍贵物件,成为了这段历史的见证。
陈列柜上,精心雕刻的樱花和花环,留下了那段时间的印记。
在展厅中徜徉,眼前的景象让我一时间忘记了自己是来参观展览的。一缕阳光投射在展柜底部,上面的白色植物纹饰与深蓝的背景构成了一幅非常唯美的画面,仿佛将我引领到历史的深处......。
仔细察看,无论展柜还是天花板都有丰富的细节,边边角角都独具匠心,可以从中感受到设计制作者的工匠精神。在历经百年之后,建造者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意图仍然顽强地隐藏在每一处细节中,仿佛在悄悄地看着每一位观众走近,倾听观众的呼吸,揣摩观众的解读......。这,竟然是走进这座博物馆后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旅顺博物馆中,没有其他博物馆那样的熙熙攘攘和嘈杂喧闹,你尽可以放慢脚步,平定心绪,去悉心体会里面每一处独到的设计和展柜内外的厚重历史,这是在国内其他博物馆中很难有的体验。
这是旅顺博物馆的分馆,与主馆毗邻,仿主馆风格而建,2001年正式落成开放。
分馆的侧立面。
分馆的外部装饰延续了主馆的风格,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看起来也如同一座百年历史的老建筑。
分馆的上楼通道。
分馆面积约5000平方米,基本陈列以大连出土文物为主,馆内一楼常设“大连古代文明展”,同时设有功能优良的临时展厅,每年组织专题性展览和引进外展。
旅顺博物馆不仅建筑和藏品独具特色,其错落有致的庭院设计也蜚声海内外。这是院内的龙柏,一种形态很有特点的柏树,枝头形似火炬,中国人把它叫做“火炬松”,上世纪20年代从日本国内引进,日本殖民者把它叫做“天皇松”,目前在全国各地均有栽植,据说只有在旅顺博物馆所在的太阳沟长势最好。
在旅顺博物馆,除了展馆建筑和展品,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建筑物,它们也是该馆的附属部分,博物馆门前广场的这座中苏友谊塔就是其中之一。1954年10月13日,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抵达旅顺,提出竖立日俄战争俄军纪念碑等纪念物的希望。我方坚决反对修建日俄战争纪念碑,但是同意修建体现中苏友好的纪念物。中苏友谊塔就是为纪念中苏友好而建造的,历时一年,于1956年10月11日竣工。
中苏友谊塔高22.2 米,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用花岗岩砌筑,呈正方形,长、宽各22米,为双重月台,周围绕以石栏杆,四面设有阶梯。中苏友谊塔四周植有四季长青的“龙柏”。雄伟壮观的中苏友谊塔与苍翠挺拔的龙柏相互辉映,象征着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存。
塔身、塔额以及栏杆均以雪花石精雕而成。塔身矗立于方形基座上,基座四面刻有天安门和克里姆林宫、鞍钢炼钢高炉、旅顺口风光以及表现农业丰收场景的浮雕。塔身为十二边形,塔身下部雕有高1.2米的象征中苏友谊的群像。
塔的尖端用雪花石雕刻一朵盛开的莲花,托着中苏友谊徽和一只展翅欲飞的鸽子,象征着中苏友谊和两国人民的伟大团结。该塔为与北京故宫、万里长城、人民英雄纪念碑齐名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苏友谊塔的后面就是这座关东军司令部旧址,该建筑为近代俄罗斯风格,主体是二层半砖石木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附属占地面积94平方米主楼外形酷似一座长方形的堡垒。
关东厅博物馆旧址(即旅顺博物馆主馆)、中苏友谊塔和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均属旅顺博物馆管理,全部免费开放,游客凭有效证件入馆参观。在大连的旅游地图中,随处可见不少热门景点的名字,还能找到一些的小众网红打卡地,但旅顺博物馆却容易被忽视。我觉得,如果您来到旅顺,一定要来这个博物馆参观一次,因为它很值!
“共享多彩世界”运营者信息:李毅军,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中国图库和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教授级高工,注册咨询师,有丰富游历经验的资深自助游驴友,写作出版有《西域光影》《天路胜景》《旅途撷趣》《仔细打量这多彩的世界》四本行摄图记书籍(在当当网、京东商城上均有发售,进入后搜索书名即可找到),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数十篇游历方面的散文,数十幅摄影作品被报刊杂志、网站和影展采用,在新浪博客(博客名:李毅军的博客。用百度搜索“李毅军的博客”即可找到)上发表了两千多篇博客,现居北京。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第994篇.辽宁游记(二十六)走进旅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