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晋祠,太原之魂
- wang
- 2023-08-31
- 生活笔记
- 36浏览
- 0评论
本文作者| 青竹
八月底,穿短袖短裤,到太原南站下车,感觉有点凉。相同季节,在广州,这种凉爽难以想象。疫情三年,都没坐车回过南站,这期间,飞机票更便宜。中学好友新光来接站,才知道处暑节气之后,太原每天会下点小雨。
今年春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江红》带火了太原古县城,感谢张艺谋选择古县城作为取景地。太原古县城是耿彦波同志到任太原市长时,挖掘历史文化的重要项目。完工后本来是全城免费。电影火了,自然受人重视。于是,招标,有人承包了电影范围出名的片区,引入商业,收二十元门票。
距离太原古县城三公里是晋祠,而晋祠是太原的灵魂。晋祠历史之悠久,保存之完好,在全国都是佼佼者。但在我工作的广东,人们很少了解山西,了解太原,更别说了解晋祠。所以,暑假专门抽了两天带孩子到太原,到晋祠,就是要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
晋祠因周武王姬发之子姬虞而始。正好暑期档电影《封神》讲到周武王。公元前1035年,周武王崩,周成王年幼继位,叔父周公旦摄政。有一天,周成王与叔虞闲居,摘下一片梧桐叶子削成圭玉的形状,交给叔虞说:“我拿这个分封给你。”叔虞很高兴,把此事告诉周公旦。周公旦向周成王请示说:“天子您分封叔虞吧?”周成王说:“我是跟叔虞开玩笑呢。”周公旦回答说:“我听说过,天子没有开玩笑的话。”于是,周天子把唐地封给姬虞,亦称叔虞,因封在唐国旧地,史称唐叔虞。这就是我们教科书上“桐叶封弟”的故事。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号改称“晋”,是为晋侯燮。
晋祠唐叔虞祠堂,建立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证,但历史已有一千大几百年。现在的晋祠是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超一百座以上的各朝代集合的古建筑群。特别是宋代建造的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建造的献殿,被国家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
圣母殿
太原和北京同属一条地震带上,晋祠圣母殿却历经多次大地震不倒,每根殿前柱都有不同的角度,建筑和结构完美结合。空间设计和抗震设计都很巧妙。支撑殿顶重量的大柱子都挪到了外边,屋檐下放一堆柱子,正殿墙体上再镶一堆柱子,这样用两圈柱子把整个殿顶稳稳支撑住了。因此大殿内就不用设柱子,节省了大量殿内的空间。另外,殿前柱上的木雕蟠龙的雕刻技术工艺精湛。这八条蟠龙,全部都是把树根根雕烤软了之后,一节节拼上去的。八条龙形态各异,有的淡然,有的横眉怒目,有的还很可爱。
圣母殿门口狮子,与一般所见完全相反,母狮居尊位,在东方,雄狮却居西方。并且,母狮张口,雄狮闭嘴。因为“母凭子贵”,所以把唐叔虞的母亲邑姜作为圣母供奉起来,其大殿也有点“喧宾夺主”,成为母慈子孝的一个标杆。
鱼沼飞梁
圣母殿前有一座独特的桥,与国内皇家园林、宫殿建筑看到的都不同。这座桥就是著名的“鱼沼飞梁”。其始建年代不清楚,但北魏的时候已经就有了,距今有1500多年了。北宋时期重修。其独特之处就是,全国现存古桥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形桥梁。
圣母殿南北各有一个八角亭。亭下各有一泉,北为善利泉,南为难老泉,加上中间的鱼沼,构成晋祠三大神泉。只可惜,鱼沼和善利泉均早已干涸,仅剩难老泉。
难老泉
唐叔虞祠、献殿、对越牌坊、钟鼓楼、金人台、会仙桥、古戏台、水镜台、水母楼、诗文碑文都有典故和传说。跨越时间非常大,隋、唐、宋、元、明、清,都在此留下不少古迹和文章。
周柏
晋祠历史久远,其实看大树,也一目了然。晋祠内千年以上的古树,比比皆是。最古老的当属远在周代时期就有的周柏,树龄3000多年。侧身斜依于圣母殿顶上,与地面形成45度夹角,酷似卧龙,俗称“卧龙柏”。欧阳修有诗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周柏、宋侍女像和难老泉是晋祠三绝。
宋侍女像
晋祠内有周柏唐槐的说法。槐树也是太原的市树。晋祠内千年的唐槐也不在少数。即使在盛夏,晋祠内也非常凉爽,蝉鸣一片。


奉圣寺门神
这个暑假,增添了不少自然的雅趣。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游记 | 晋祠,太原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