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望岳》:跟着杜甫学写一篇游记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我们上学的时候应该特别熟悉,不过我觉得少年读,总是觉得读诗是一种压力,不能很轻松地欣赏,也无法真正领悟诗的魅力。

现在重读,我希望读诗可以轻松一些,并且尽量能进入我们的生活,所以就打算重新解读一下。

还是先一句一句理解吧。

第一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夫(fú):语气词,无实意,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齐在泰山之北,鲁在泰山之南。泰山横跨齐鲁两地,齐鲁也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整句理解起来就是:啊,泰山,怎么来形容你呢?你横跨齐鲁两地,远远望去,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第二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指的是大自然。

钟:赋予、聚集。

神秀:即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指泰山的南北面。

割:划分。

昏晓:黄昏和早晨。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整句理解:大自然都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它,挺拔的山峰,南北两面,分割出了清晨和黄昏。

第三句: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荡胸:心胸震荡。

决:裂开。眦:眼眶。

决眦:眼眶(几乎)要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这里是夸张手法,看归鸟入林,眼眶几乎就要裂开,一方面是因为有云遮挡,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物的震撼与赞叹。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整句理解:望见层层升腾的云气,心胸跟着云,起起伏伏,一下子就开阔了的感觉。偶有归鸟,须得睁大眼睛才看得分明。

第四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绝顶:即最高峰。

小:使动用法,认为......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连起来理解就是,定要登上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这一句不仅是本诗的名句,更让人难忘的是诗人借此表达出的远大抱负与理想。

诗的整体意思我想不难理解,现在重读,最大的感受是这篇诗特别像一篇旅游日记。

想象一下,当年,杜甫走到泰山脚下,远远望去,随后有感而发。

或许我们没有杜甫的才情,但不影响我们今后有机会也会写这么一篇游记,所以,咱们可以从游记这个角度欣赏杜甫是怎么写的?

首先开头就点出主题就是泰山,远望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

从整体去写,巍峨连成一片,整个齐鲁大地似乎都是泰山青翠的面貌,形容起来就是:「齐鲁青未了。」

写完整体,再去关注细节。

阳光照耀下,泰山因为太高了,山南山北被分成了阴阳两面。不禁感慨,大自然不仅是鬼斧神工,很会出其不意的形成各种景色。所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完泰山的细节,还有一些动景。

山间有大雾,有层层叠叠的云朵,跌宕起伏,看得人心胸开阔,激动不已。偶有飞鸟不时穿过山顶,还得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真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大远景、细节、动景,写得差不多了,是不是可以直接表达自己此时的感想了?

面对泰山的巍峨神峻和奇雄秀丽,我想一个年轻有志气的青年,心中肯定会生出一股气魄,这不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怎么样,将来是不是可以模仿写一篇,不一定非得用诗的方式,用散文的方式也可以。

总之,我觉得这样去理解,更贴近我的生活,让诗回到生活是我读诗的初衷。

这首诗就不用说了,早就背会了。

上一篇:皖南川藏线游记篇 (2023-09-02)
下一篇:长沙游记 (2023-09-03)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