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期 文学园地:陈长春游记《毓秀台的断简残篇》
- wang
- 2023-09-03
- 生活笔记
- 33浏览
- 0评论
陈长春游记《毓秀台的断简残篇》
毓秀台的断简残篇
作者:陈长春

暮色渐浓时,我们驱车来到曹魏古城遗址。
本以为当年宫室崔嵬,闾阎扑地的三国故都,最少也得留些个残垣断壁,一砖半瓦,约略轮廓。
但是停车四望,平野连着远处的村庄,村庄里闪烁着一点一点昏黄的灯光。地里的麦苗泛着绿雾一样的青色,受到惊扰的野鸡扑扑楞楞飞向远处,发出咯咯的叫声。正是“雉呴麦苗秀,天寒红叶稀”的时候,隐隐的寒气直逼心头。
一派王气的帝都,你在哪里?
那用温柔的眼神俯瞰江南,引人遐思的铜雀台呢?那遥望碧落,祈盼黎明的第一滴眼泪的承露盘呢?
心中一片迷茫。
忽然想起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怎么会有如此心境?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出身卑微的曹操,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胆略,诛董卓,灭袁绍,率领滚滚铁骑,深入黄沙漫天的朔方,让北方游牧民族闻风丧胆纷纷归附。尔后南征孙权,西伐蜀汉。大江之上,横槊赋诗,英雄豪气,直冲牛斗!
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智慧无与伦比,军事才能无出其右!
一枪,一马,一乾坤!
三国鼎立时,魏国实力最强。由于曹操重视人才,选贤任能,其麾下谋士济济,战将云集。当时虽然没有废黜汉献帝,但是并吞八荒,一统天下的王者之气己飘然出岫!
除了盖世武功,曹操把天下文人,也尽收彀中。以其父子三人为核心,形成了当时最负盛名的建安文化圈。品读那时的文章,铮铮风骨,冠绝古今。
华北平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曹操平定北方后,由于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国力也进一步得以增强。当时的都城许昌一派繁华,出现了“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辉煌景象。
如今的曹魏故城,只剩下了黄土满目,丘冢一片。
潇潇秋风吹过,路边树上的黄叶悄然飘落。
凄凄惨惨戚戚。
所有古迹当中,只余一个十五米高的毓秀台,孤零零的伫立在暮色里。
这是当年汉献帝祭天的地方。
历经兵燹,这里只剩下一个土筑的高台,其它附属建筑损坏殆尽。
尽管祭天时倾尽虔诚,但汉献帝终究没有使大汉基业世代相传下去。
一袭黄袍随风飘去。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我们徐徐走下毓秀台,生怕惊醒了台上的那场梦。
寂静的田野里,站立着几个天地过客。
(本期责任编辑:陈爱松 /制作:薛伟)

编委主任:赵克红
编 委:朱欣英 王小朋 董进奎
王群芳 吴文奇 段新强
曲焕平 余子愚 张松焕
(以上为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
总监审:赵克红(市作协主席)
主任、主编:吴文奇(市作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陈爱松 杨亚丽 李向前
微信制作:张亚静 薛 伟 崔淑红
洛阳作协官微编辑部




本平台发表的作品及配图,均系作者提供,文责自负。若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注我们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第932期 文学园地:陈长春游记《毓秀台的断简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