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阁山游记
- wang
- 2023-09-05
- 生活笔记
- 33浏览
- 0评论


石阁山游记
文/崔玉学
癸卯年盛夏六月初四日,我们夫妇陪同三位原籍罗子山客人,莅临石阁山、奔赴黄河岸。他们是原延安市农业局副局长刘永强先生和夫人呼苏芳女士(系刘永强同一个单位职工)、延长县教育界精英原郭旗中心小学校长赵一博先生。沿途经过上坡、下坡、上、下张多、原子头、肖吉、东至村、鱼见。我们一行六人,行程两天。揽胜、观光、交流、采风、真正是步入夏令营、放松一刻。

黄河旧渡头,延长凉水岸。秦晋两岸三山对峙;黄河延河二河汇流。怪石嶙峋,尽入镜头。奇花异草自成景观。汀州细石,飞鸟鱼虫。树木葱笼,远山色翠,山水林田湖草沙。水田交陌,庄稼突长,生气盎然,长势喜人,花迷人眼。人说千年黄河清一次,我辈等临正赶时,水碧万顷,良辰美景,百观不厌,久之不倦。人人离开不忍,个个走出再回目。会登石阁山,顶峰一声喊,山回谷应,声传空远。目观两省,鸡鸣三县。人造宝塔,天然独桥。伫立良久,拍照留念。崂山余脉势嵯峨,大河西域出圣山。衔两河而拥百溪,襟两省而贯三县,气壮天地玄黄,势压西北东南。具泰山之雄,兼华山之险。和白云竞秀,与清凉争先。狗头山与狼神山,似恋人而相望。石阁山与吕梁山,如兄弟般并肩。叹神奇之造化,感智慧之精专。远眺状若狗头,俗称“狗头山”;近观形似楼阁,雅名“石阁山”。这里引用《石阁山文化》第58页刘世杰先生的《石阁山赋》中的短言及一首绝句《石阁山传说》:闲读《乌延图记》曰:“高山,志圣也,山有寺观二,一南曹,一北曹。寺,官秩也,因名厥居,唐人迎佛于官之寺故以鸾官为寺院,而曹则官府之别名也。南曹、北曹,犹之南寺、北寺云耳。南曹兴而北曹败,士人以南曹名于北曹,乃以北曹为下寺,寺之名下败之故耳。” 余说经书与诸弟子,及此山之北邱十余霜,将归。闲步北曹,见其结构森严而近于颓,徘徊不忍。曰:“木也,假以石为之,不至于此。”乾隆四年秋,重来兹土。遥望北曹,时有云覆其上。乃登山则重建南曹之严整如故。而北曹亦改观。(资料来源于清。陇州学士 慧子谅《石阁山文化》第248页古清峰整理)。注释:(1)当时南蛮子藏宝于怪异柏下,它日来取,但见满山古柏同作一怪异柏树状,惊恐不已,空手遁去。古柏通灵惩恶賊,堪为佳话也,天然自生柏树林,一片葱茏,一望无际,不但美到极致,而且生机盎然。一个生动的传说:“当年南蛮子盗宝,将盗来的含血狗头藏于山腰两棵歪斜不正的柏树下作了印记,次日来取时,哦噻,原来那两棵树找不到了,变成满山遍沟的自生天然柏树林,南蛮子惊怕不已,而仓皇逃遁。”井中水清不见底,不知深有几多许。当年和尚懒担水,请求工匠凿此井。过去有句俗话说:“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从这儿来的。”遗留残碑不在少,记载全被雨洗风吹掉,字迹模糊看不清,时代经年无法考。带着遗憾赶快跑。戏楼重修重建,气势恢宏,比之前更显美观奇特,落成后由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风(肖吉村人)作写庙宇、戏台对联如下:四度重修石阁山公路,一等功臣书记付清涛(省略详见《石阁山文化》第54页雪松的《当年修路石阁山》快板中国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古风先生与美国博士科学家付长林先生的跨国谈话(内容省略,详见《石阁文化》第五页》。)今日绕道来到肖吉村,为了探望文友,石阁山文化传承人谢石老兄,及长年多病的老嫂子社子。文友见面,称兄道弟,谈古论今,嫂子病情,治疗效果,健康程度,生活现状。延长文联、作协刊物、会员、宣传、成果、人事等。在线文苑,近情远景,同好文友今日何方?何能耳?诗词曲赋,歌舞升平,一切的一切,尽是谈论的话题之中。促膝长谈,直到告别。感言:兄嫂结发为夫妻,相依为伴旅,不离不弃,苦乐度晚年。相扶携老如作比翼鸟,切切私语时时鸣,双飞双栖似鸳鸯。岁岁年年常相似,在地结为连理枝。绕道回环来到鱼见村,只缘张树林与刘永强二先生,上学时是同班学霸(原延长县张家滩中学高八零级重点班)争雌雄;工作中携手作战,如并蒂芙蓉。今日赋闲,颐养天年。子孙绕膝,偷乐欢颜。邂逅遇见在张树林老家旧宅院,同桌共坐,话当年,掏心窝子皆为肺腑之言。忆往昔,论当前,互相关注、慰藉、鼓励和互勉。今日我们姐弟和弟媳石阁山贵宾共六人回到老家东至村: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闫玉明之鄂城故事
闫玉明之鄂城故事
回乡散记(中)
乡村习俗——端午艾草香
老幹新枝挂硕果 ——记退休干部郑中午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石阁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