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鑫专栏丨游记:海上桥村
- wang
- 2023-09-08
- 生活笔记
- 31浏览
- 0评论


游记:海上桥村

撰文 / 集团财务管理部 谢萍
整理编辑 / 中鑫编辑部
图片 / 作者提供
“知道海上桥村在哪里吗?”
“知道王广亚是谁吗?”
“都不知道的话,那知道升达(学校)吗?”
上个周末,我们一行人走进了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现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创办人——台胞豫籍王广亚王老先生的故居,海上桥村。

传统民居海上桥村位于郑州市下辖地级市巩义市大峪沟镇,距离郑州大概六、七十公里。刚刚听说这个名字和位置的时候,心里多少有些疑虑,内陆城市中原地区竟然会有这种名字:海上桥村。
对于名字的来由,网上查了查说是据村内的古碑记载:村西边的山谷里有一个泉眼,水涌翻花,源源不断,终年不涸,村民们称之为“海眼”。泉水聚于河谷池中,水色碧绿。池中鱼虾河蚌常游,人们就在碧潭上方搭了一座便桥,供南北居住的人们往来、耕种。人们称这座桥为“海上桥”,村名也就随之而来。
但是现在来看,这里既没泉也没桥,只有仅存的一片古时民居建筑毅然竖立在这里,虽然部分被风雨冲刷然后后期修葺,但依稀还能看到历史留下的痕迹。
巩义当地多窑洞,房屋为窑房结合的建筑形式,既可有效降低建筑成本,又冬暖夏凉,居住舒适。海上桥村也不例外,它始建于清代中期,地势为北高南低,东西北三方为高俊土岭,古时岭上修有寨墙、寨门,寨内存在着大面积清代砖瓦结构民居建筑群。一进式二进式二四合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东门谓宴海,西门称虹桥,南门为保和,高低错落,户户相连。听说每年都有写生的美术爱好者慕名前来,感受建筑的魅力,村庄的美丽。

上几个台阶左转几下就到了王广亚先生的故居,虽门已落锁,好在还有雕像。
提起王广亚,得先说说他的父亲王家升,自己虽认字不多,但希望儿子读书成才光宗耀祖,他捐地捐钱,建立了一所村塾小学,还给孩子们聘请了私塾先生,在家里教他们《三字经》《百家姓》。
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王老一生创办学校十多所。1947年,为谋生计,王广亚只身去了台湾,在审计部门做一名公务员。
1949年创办台北育达高级商业家事职业学校,1955年创办台湾桃园育达高级中学,1974年创办台北点点幼稚园,1993年合资创办内蒙古经贸外语学院与泰国清迈省惠明中小学,1994年创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1999年创办台湾苗栗育达科技大学、合资创办北京育达高级职业学校,2000年合作创建郑州贝斯特教育机构,2004年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建设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今郑州商学院),培育学子百余万人。

回家的路上套用博士的格言顺便给孩子上课:凡事开心,并坚持到底,绝不轻言放弃,沒有大成也有小成,即使最后连小成也没有,起码内心不会遗憾。
加油吧,大小朋友们!
·END·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中鑫专栏丨游记:海上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