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秀·SHOW丨第428期 舒子力游记 红旗渠

东风路小学四年级四班  舒子力

红旗渠游记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林州市的著名景点红旗渠游玩。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大门,正前方有一座雕像,上面有六个人:有的搬石头,有的掌钢钎,有的抡二锤。向右走,我看到了八个大字——想水、求水、盼水、找水。我鼻子一酸,想着没有水的世界有多么可怕,眼泪也从我的脸颊划过。向前走,一幅太行山林州大断裂剖面示意图展现在我们面前。看了这幅图我才知道为什么林州会缺水。过了一会儿,导游又带我们观看了500年旱灾记录,每一根红线上的字都是重点。经过一番观察,我发现每被红线划过的都有“人相食”三个字。我马上问爸爸妈妈:“‘人相食’是什么意思呀?”。爸爸妈妈说,就是人吃人。

继续向前,我看见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子挑着两桶水回家。这点水可是全家人的希望啊!导游说,在民国31年至32年,也就是1942-1943年,据统计,当时全县逃荒外出达10800户,占总户数的14%,饿死1650口人,占总人数的4.3‰。赵老庵村41户,就有31户背井离乡逃荒外出。马鞍山村500口人,饿死280口。土门村王秋保一家6口饿死5口。

再向前走,围栏里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跪在地上,祈求苍天能下点雨,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导游边走边说,在民国初,有一位老汉叫桑林茂,大年三十想挑点水回家过年,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去得很早了,结果那里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因为挑水的人太多,所以天黑他才挑得一担水回村。新过门的儿媳王水娥惦念公爹去担水一天还未回来,就在村口去接。天黑路滑,新媳妇又是小脚,接过担子刚走几步,就被石头绊倒,一担水洒了个净光。儿媳妇又羞又愧,就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上吊自尽了。大年初一,桑林茂老汉埋葬了新婚儿媳,带着全家踏上了逃荒路。从此,这一家再无音信。

后来,林州人民准备将漳河的水引过来,大家决定用八十天的时间来引水。因为他们想:林州37000人,一人修两米不就行了吗。可是现实中却没有那么简单。37000人摆在70公里的渠线上,战线太长,劳力、物资、技术等等都跟不上,有的找不到渠线,有的没人开山,有的打了炮眼等不来炸药,有的把渠底当作渠岸给崩了……很多地段的渠线产生了严重偏差。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太行山上只留下了一些坑坑窝窝,通水的日子遥遥无期。








在工程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林县县委敏锐地发现,当初的设想不适应现实情况,必须当机立断,找出长远的、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1960年3月6日到10日,林县县委在漳河岸边的任村公社盘阳村连续召开了中共林县(那时候的林州是县不是市)“引漳入林”委员会扩大会议和修渠民工代表会议。会议决定:一、树立长远作战思想,拿出愚公移山精神,渠不修成决不收兵;二、调整部署,缩短战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总干渠分为四期,先把山西段20公里的第一期工程拿下来,让大家看到希望;三是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要高举红旗前进。

导游引着我们来到一个大屏幕前,让工作人员播放了一段视频。看完后,导游说,红旗渠修建前:林县人均纯收入44元,粮食亩产100公斤。红旗渠建成后:林县人均纯收入65元,粮食亩产216公斤。因此,红旗渠被林县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又向前走了十米,我们在角落里看见了一张很大很大的图片,导游说,为了不让悬崖上那些石头落下来砸到人的头上,工作队就用绳子把工人的腰捆起来,手拿勾撬吊在空中,用勾撬把松动的石头给勾走。导游告诉大家,有一位名叫任羊成的工人,为了保证民工安全,加快工程进度便担任了除险队长,执行凌空除险。有一次他被一块石头砸到嘴上,三颗门牙横在口里,他吐掉碎牙,仍然继续除险。

继续向前走,我又看到一张巨大的图片。图片中所有放学的孩子都要背着一块石头送去渠上。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导游又带我们来到三幅图前。他指着最大的那幅图说:“这就是红旗渠竣工后,著名的‘长藤结瓜’”摄影作品。他说,修红旗渠这十年的工程总量可大了,共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了152个渡槽,修建了12408座各种各样的建筑物,挖砌土石达1515.82万立方米,总投工3470.2万个。如果用这些土石方筑一条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把南疆的广州和北国的哈尔滨连接起来。

接着向前走,墙面上出现一段红底黄字的话:“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落款是周恩来。我感叹道:“原来红旗渠那么厉害呀!”导游说道:“修红旗渠一共有8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17岁。”听了之后,我的心刹那间被击碎,惊讶得久久合不拢嘴……

之后,我们坐车来到了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青年洞这三个字旁是江泽民总书记的题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我问爸爸:“红旗渠在哪呀?”爸爸指着身旁的河流说:“这就是红旗渠呀!”

“啊?我还以为红旗渠就是一条宽几十厘米左右的小渠呢!这哪是渠,是河呀!”我带着疑惑和惊讶的表情说。

“是啊,虽然它叫红旗‘渠’,但是它的总干渠却平均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导游说。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奋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条总长度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游玩过后,我下定决心要把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在学习上!

END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