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游记散文 | 城市

城市

在认识城市以前,我出生在一个名为溪边村的小村子,村如其名,有一条小溪贯穿其中,村民都住在这条小溪边上。小时候我从未出过远门,以为世界就是像我眼前这样,穿过了一个村子还是另一个村子,因为有这条小溪,还自豪地认为我们村是最特别的村子。小溪一直延绵到村子的深处,山脚下,那里总会有妈妈和其他阿姨们在洗衣服,溪水冰冰凉凉的,干干净净的,看着就觉得嘴里发甜。这些是我关于故乡最早的记忆,不去追寻的时候觉得模糊,越去发掘越是清晰,与其说是记忆,更像是根据时间遗留下的感觉想象出来的,是那么真实又那么不真实。

我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城市的概念呢?因为留下了很多的照片所以可以准确地追溯,是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引领的家族旅行,反正是因为不用花钱才有得去,爸爸还因为想多做几天工独自留在家里。几乎没坐过汽车的我遭了罪,无论是车里充斥鼻腔的塑料味,还是汽车转弯时那种五脏六腑都被丢出去失重感,都令我生理不适。几个小时的车程里,我因为头晕在车里昏睡,直到到了厦门,我才被叫醒。还好天气还不错,城市的面貌让我十分陌生,这里什么都是巨型的,需要抬起头看的大楼,看不到尽头的马路,以及只在电视上出现的大海,我有一种被暴露无遗的不安和一种不被察觉的自卑感。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我能拥有过的那些极其纯粹的幸福,是因为我是被我那小小的村子紧紧包裹着的。行程很赶,我们沿着大海边走了一会,就搭上了去往鼓浪屿的轮渡,船上的人不少,我们上了甲板,我呆呆地看着船划开海面,激起层层泡沫,我说不出我是什么心情,我不太会表达情绪。下了船后,一行人就被带到海底世界去了。我终于有旅游的那种激动,看着那些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生物,在阴暗的展馆里,海洋生物们闪闪发光,虽然我不能看见自己,但是我的眼睛一定也是在闪闪发光的。从海底世界出来之后,天已经快黑了,我们又去海边散了步,沙滩的沙子是那么棉柔,不像我在村里玩的,村里的沙子都是带着小石头的。海水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蓝,海浪也特别小,没有想象中汹涌澎湃。

晚饭吃了什么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们住的旅舍,是我从未见过的精致,旅舍的院子里有个秋千摇椅,我几乎就是离不开它了,一整晚除了睡觉都呆在那里,一楼入门到接待台,是一条用木板铺成的小道,小道旁是铺着沙滩的细沙再撒些纯白的小石子,沙里插着些彩色的风车,靠着墙的地方种着绿植。在现在看来只是普通的装饰,但在当时我家里地板铺着的是红色的土砖,厨房的墙被烟熏得又油又黑,这样的旅舍对我来说已经就是高档别墅了,时至今日我仍记忆犹新。晚上姐夫点了个肯德基全家桶给孩子们当夜宵,我又一次见识了电视机里才会出现的东西,不记得那是什么味道,只记得那个红红的纸桶,还有我假装不稀奇的安静。睡觉的时候是三婶搂着我睡的,我毫无睡意,也乖巧地闭上眼睛,等我再睁开眼的时候,灯已经灭了,周围很安静,我开始想起村里夜晚的那些虫吟蛙叫与犬吠,我才意识到那些已经是我必备的入眠曲了。

第二天很快就到来了,那天的路线是爬完日光岩就准备回去了,爬山这件事对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情绪明显地高昂起来,这座山很矮,树林很疏,唯一可玩的就是一路上的铜像。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山顶上迎着海风拍下纪念照,还有像真的会骑马一样,自己没有大人的辅助爬上了铜像马背上。如今我看到这种行为只会唾弃孩子缺乏素质教育,忘记了自己是孩子的时候跟小猴子没什么太大区别。

这是我唯一的旅行,一场短暂而热烈的梦。再次来到厦门,是今年的元旦,我姐带着我来拍写真,算是我结束考研后送给我的一个礼物。我发现我依然还是那个样子,对待陌生的事物总是习惯性假装冷静。事实上,坐在化妆镜面前的我无比拘束,背挺得僵硬,偷偷地流着汗。看着镜子里因为熬夜变差的皮肤和发青的黑眼圈,或许我是希望这一刻是不被记录的。这一次没有停留很久,拍完照就回家了。


很快,2月,我又来了一趟厦门,这次是为了一份工作来面试的。很稀奇吧,23岁的人生里,第一次自己一人独自出行,也是第一次坐动车。比起面试,我好像更是通过

这次机会学习这些一直只是知道但是完全没有实际接触的事物:坐动车、坐地铁、以及定民宿等等。出发前一天我十分慌乱,根本没有心思放在面试上,而是网上不断搜索“怎么坐动车?”。我联系了已经在厦门工作一段时间的弟弟,他主动提出要来接我。当天下午就要出发了,我从早上起床开始心脏就开始突突乱跳,一会担心错过坐车时间,一会担心坐错了车。忐忐忑忑了一早上,提前叫车,发车半小时前就到了车站。动车站很大,人也超级多,我有一个能算是优点的习惯,就是即便心里再紧张,也会尽量不在表面上显现出来,在放松自己面部肌肉,假装不慌张的过程中,误打误撞也真的变冷静下来。我按照网上的教程,比想象中更快地找到进站口。离验票还有二十几分钟,我还是放松不下来,怕错过时间,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时间表,看着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因为做了功课,很顺利地找到车厢和座位。因为离厦门并不远,十几分钟后就到站了。下车的那一瞬间我松了口气,同时也觉得明明一直有体验独自远行的机会,却因为没有经验,一直望而却步,从而固步自封了,事实上出行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克服恐惧,而我现在已经不得不面对恐惧了。我在车站徘徊了一会,没有找到出口,这时我弟弟已经到了,见到弟弟的那刻,第一次觉得讨人厌的弟弟竟也能像救世主那样。

我把民宿的地址发给他,之后就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首先是坐地铁,弟弟告诉我,他告诉我在外出行还是靠地图软件,他也记不了这么多地方,在他看来在厦门,坐地铁要比坐公交方便得多。很快我们就到了民宿附近,不得不说,虽然我出行经验不多,但民宿位置定得还是合格的,既离地铁口近,离面试的公司也仅有一站的距离。就是民宿老板打开房间门的时候,我们一同沉默了。很明显,所谓的“房间”是厕所改造出来的。“就是将就一晚,毕竟很便宜。”民宿老板走后,我不知道说出这句话的我是在宽慰弟弟还是自己。放下行李后,弟弟说带我到处转转,虽然心里有些犹豫着要不要留下来准备面试,但是感觉我的心思已经被新鲜的不适感夺走,于是答应了他。

晚上因为弟弟一直在纠结吃什么东西,去了几个商场,城市商场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得会迷路,人不是一般的多。最让我迷恋的还是地铁上看到的弥漫在海平面上的晚霞,明明像漫画一样,却又好像触手可及,让我处于一种在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眩晕中。吃完饭后,弟弟回去自己的宿舍,我又重新独身一人,漂浮在这座城市。海风很大,我身体发冷,不敢去其他地方,径直回到民宿,马上洗了个澡。浴室是用木板隔出来的几平方米的地方,没有灯,还好有热水,我靠着浴帘透过的光,摸索着洗完了澡。可能是热水澡让我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下来,我这才发现床单有些发黄,整个空间有一股隐隐约约的下水道的味道。这么晚了我也顾不上这些了,我戴上耳机听着音乐、看着面试题库,制止住思虑的变深。那天我睡得很浅,附近的声音都出现在睡梦中,大概凌晨四五点我听到公鸡的打鸣,恍惚间以为在家里,一睁眼才知道自己还在那个狭窄的空间。我强迫自己继续休息,但闭着眼,只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全身的不安感。我干脆起床打破这尴尬的境遇,洗漱化妆完,我一边喝着自己带来的牛奶一边看着昨天睡前看的题库,消磨这段难熬的时间。担心找不到公司的位置,我还是提早出门了,没想到整整提早一个小时就找到位置了,很奇怪软件园周围竟然一家能歇脚的咖啡店都没有。我只好在大楼周围晃荡,看着周围来来往往匆忙的赶路的人们,感叹着时间真的很神奇,对于我来说,今天必定是难以忘怀的一天,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就只是一如既往在重复的周一。

快到9点了,我带着越来越忐忑的心情,来到公司所在的楼层。在门口徘徊了一会,终于鼓足了勇气走了进去。公司很小,人员也很少,我一眼就看到一位男士穿着我衣柜里也有的外套——我们学院运动会的院服。这让我放心了一点,至少说明这家公司能接受与我同等学历的应聘者。HR看起来很友善,拿出一张试卷,要求我在半小时内不借用搜索工具完成面试题。我还是很紧张,写完题完就马上 懊恼没有写整齐些。接着我就被领到一间封闭会议室里,里面光线有些暗,正对面坐着四位表情严肃面试官,我瞬间感觉乌云压到了头上。前面关于面试题、校内经验、期望薪资这些问题还算正常,后面开始问起我的家庭状况,详细到我姐姐的婚姻状况,我感觉十分不适。在一声“你可以走了”中,我如释重负,走出大楼,我发现自己儿时心里对城市刻画全部烟消云散。只是一个比农村更多人居住的地方罢了。

一个月后,我又来到厦门,这次是舅舅带着我来的。虽然我已经在我的小镇上找到一份实习了,我的舅舅还是极力推荐我来厦门工作,他带着我来是为了让我能跟他的女儿女婿,也就是我的姐姐姐夫,能在职业选择上能有深度的交流(就读同一专业),我直到现在也很感谢他的用心。我这个人好像面对近亲属反而社交能力尽失,这是一次无比安静的旅程。居住在姐姐家比居住在民宿甚至更加拘束。姐姐姐夫似乎没有理解舅舅的用意,周末两天一夜里面,不断带我出去玩,夜市、植物园、海边……真正交流的时间并不多,仅有晚上睡前简短的交流,我只得知“现在就业环境比我自己想象中的严峻”的行业情报。比起这些,我发现有些问题更严重,姐姐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姐姐的了,她和她弟弟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为我父母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自然成了同一辈分中最小的妹妹,在童年时期对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和关注早已习已为常,本来还以为有机会能克服因为长期上学很少见面的隔阂重新熟络起来,结果反而有被“晾在一边”的感觉。第二天小侄女发烧了,就和姐夫、舅舅一起到处转转了。其实我很能理解姐姐在生活中角色的转变,只是太久没见面,我第一次直面自己在别人生活中角色的变化,有些无所适从。因为我自己也有上几天班了,我知道周末对上班族有多重要,我开始担心自己的突然到来是否破坏了姐姐、姐夫辛苦生活中难得喘息的平静,虽然一直在玩的路上,心里总在想着下次接受好意的时候不能只想到对自己的益处,也要认真考虑别人是否会感到困扰。在这次启程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份好意里面有姐姐、姐夫自己的意思在里面,一看到他们的状态,就明白他们无暇顾他。可以说好意股权百分之百属于舅舅。我不禁感叹,老一辈家里的老大是真的会担起家族责任,考虑到每个人。

这些就是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里仅有几次的大城市之旅,爸爸不只一次对我说:“我供你读书就是想让你走出乡村,走向城市,我小时候也是一直以此为目标坚持着求学之路,可是与城市接触越多,我越想回来,甚至想着离开父母,去更加乡村的地方,可能我的生命就是山、溪、田、树、土铸成的吧,天生属于乡村。

END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