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廷桢文化公园游记
- wang
- 2023-09-13
- 生活笔记
- 29浏览
- 0评论
首“阳”初愈,身上感觉有了力气,便萌生了走出小区活动筋骨的念头。今日恰逢癸卯年“七夕节”,晨风已略带凉意。出小区漫步来到邓廷桢文化公园。公园依灵山西北坡而建,灵山根路将其与小区隔开。园门简约明快,青石砌成,其上有著名书法家仇高驰先生的题字。

园内树木、草坪葱绿。园路用机制的淡青色石板铺成,路肩铺砌半米宽的黑色鹅卵石,格调清雅。文化长廊是公园的主要建筑之一,进口左侧挺立着一簇显眼的芭蕉,好像是配合长廊入口门柱上仇高驰先生对联的意境。联曰: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字体苍劲古朴,寓意深邃,提示游人将由此进入文化长廊。
我的摄影技术甚差,只拍出芭蕉的半片叶子,没能拍出芭蕉翠绿、挺拔的全貌,留给人的只是对芭蕉的想象。

文化长廊的内容是回顾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回顾林、邓禁烟抗英的英勇事迹。第一次鸦片战争大事表讲述的是邓廷桢作为鸦片战争的主要将领之一,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民族英雄,与林则徐共同禁烟御敌的往事。
1838年,道光皇帝决定采取严禁鸭片政策,并命令邓廷桢和广东巡抚怡良等人与林则徐和衷共济,协同办理。

1839年正月二十五日,林则徐抵达广州,开始禁烟。林则徐是钦差大臣,和时任闽越总督的邓廷桢一起到虎门、香山、澳门查禁鸦片。邓廷桢比林则徐大10岁,是比林早10年的进士。林则徐尊称邓廷桢为前辈。禁烟的共同目标使二人结为生死之交。邓廷桢对林则徐积极支持,并上奏朝廷决心与软差大臣林则徐“共矢血诚”,同心协力。他们缉拿烟贩,查抄窑口,驱除运输鸦片的船只,打击走私,在虎门亲自监督缴收了二万余箱(袋)计二百多万斤鸦片。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在虎门海滩销毁,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禁烟的正义性和决心。
虎门销烟后,邓、林认识到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松弛,遂历行整顿。1840年,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由于福建,浙江地区军事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武器装备落后,邓遂购置洋炮十四门,筑炮台,招募水勇。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进犯厦门,被邓廷桢布置的岸防兵力击退。

当时的中国,除邓廷桢、林则徐整顿的地区防务严密外,其余沿海地区的防务均松弛,无法抵御英国的坚船利炮。8月,英国舰队进犯天津地区,在舰炮恐吓下,清廷不得不下令停战议和。为尽快与英和解,清廷随即对力主禁烟的邓廷桢问责。10月,将其革职查办,以“废弛营务”致虎门失守之罪,将其发配至新疆伊犁(发配的还有林则徐)。
在那个清朝政府软弱无能的年代,邓廷桢怀着满腔爱国热情与忧愤,不顾个人荣辱安危,力主禁烟,抗击英军。他还是中国反对割让香港的第一人。后人尊称其为民族英雄,当之无愧!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详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南京人。先祖是沙县邓肃公。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嘉庆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两广、云贵、闽浙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鸦片战争主要将领之一。清廷以其“在粤办理不善”为由,事戍伊犁,后释还,迁至陕西巡抚。
邓工书法、擅诗文,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
邓廷桢的诗亦是紧扣时局,如他写的“登镇北台“写道:“三边烽火无惊日,我辈从容上此台。震耳河声穿峡走,荡胸云气压城来。平蕪壁垒军容在,小队弓刀猎阵开。盛世未应忘设险,登坛飞将要储才”。他和林则徐时常作诗互相鼓励,互表禁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邓廷桢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擅写小篆及楷、行诸体,尤以小篆最精。南京市博物馆藏有他玉筋体小篆《说文叙辞轴》。是他晚年从伊犁获释,与挚友林则徐分别时所作,用笔圆润匀称。长廊内展出他几幅作品,取法高古,从其书法的端庄秀丽,可看到他刚正不阿的气质

看过书法,拾级而上,走过小溪上的板桥,左首有一座亭亭玉立的文化亭,仍是仇高驰先生题字。不过这次换了书体,采用了篆书,可能是与长廊内邓廷桢的篆书相映成趣。我仔细看了许久仅识几字。

之后再沿石阶而上,不远处即看到了邓廷桢的墓碑。混凝土浇筑的圆形墓,墓前立一块石碑,上书“清两广闽浙陕甘总督邓廷桢之墓”,左侧有两块小石碑,一块是1997年尧化镇人民政府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一块是南京市人民政府立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邓廷桢墓”,发布年代1957年8月30日。


我肃立许久,转身回眼,映入眼帘的是与公园毗邻的南京市仙林外校幼儿园。这个布局独具匠心,我心中感慨万千,是呀!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晨练的人们已经陆续来到园内,开始做八段锦,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我也慢慢地顺着台阶返回,但还时不时的扭头回看,心中在想,如果不来这个公园看看,我会后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