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南京游记|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过南京:“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南京,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无论是“六朝古都”留下的“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洲”的印记,还是现代化都市的灿烂文明,都独具一格的魅力。
    
    对于南京,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无论是在历史书上,还是影视剧里都有它的身影,陌生的是从未踏上它的土地感受它的人文气息。
  
    这个九月,我终于来到了南京(工作是做不完的,旅游是不能缺席的),去吹吹秦淮河的风,逛逛梧桐大道,感受一下日落与梧桐树的浪漫。
    
    由于天气的原因,计划赶不上变化,航班的延误和一次意外的备降,遇上了好久不见的绝美日落,望着机窗外,彷佛一切的静下来了,果然,晚霞有治愈的能力。
    蒋先生说“知道美龄小姐喜欢法国梧桐,我就将梧桐树种满南京城”,因为她喜欢也就有了“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的佳话。
    
    南京的梧桐树真的是随处可见,可以想象的到,秋天的南京城在金黄的梧桐树下是多么的美。
    走在钟山风景区的梧桐大道,绿荫下你可以漫步,也可以坐观光车,虽然漫野绿意,但掉下来的梧桐叶已经是属于秋天的金色了,可以的话捡一片带回来。
    
    早上天气是稀稀疏疏一阵阵的毛毛雨,带着丝丝的凉意,有机会一定要来这里攒够四季...
    
    可能是工作日还是我们来的比较早,梧桐大道没什么车,就赶快多拍了几张,不知道是景美还是人美,随便走着拍都很出片。

梧桐

    沿着梧桐大道往前走是美龄宫和明孝陵,美龄宫,是美龄奶(我们这次去玩给她的爱称),也就是蒋宋夫妇的府邸,四周被梧桐树所以包围,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大气又不失奢侈,“以树为链,以宫为坠,许你一世浪漫倾城”,被爱着的感觉真好...


    在中山陵门口打了个卡后,坐上了观光车来到了明孝陵,进去没多久就下起了下雨,雨中的明孝陵,瞬间觉得清净了不少,感觉多了一份静谧和美好,耳边只有雨打叶子的声音,偶尔还遇到在石象下避雨的调皮小猫,经过的路旁还开着零零散散的彼岸花。

    
    第一棵乌桕树变黄,我就知道秋天很快就要到了,整个明孝陵很大,时间比较紧所以就只走了这段最美石象神道。
  
      “春秋几度败英雄,像是大梦一场”,在时间的眼里,破碎、重建、摧毁、再来,在人世间匆匆一遭,或许只有文化、建筑和艺术不朽....

    
    “一座金陵城,半部民国史”,南京博物馆,一座把教科书搬到眼前的博物馆,"一院六馆"的格局,看完整个馆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放下脚步,来感受博物院里的历史氛围,看着沉默不语的文物,历史的沉淀和时光的痕迹也变得热泪盈眶.....
 
    上段时间大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让我们看到了被盗文物在国外的现状,对比之下,我们把文物真的是视如珍宝,当他们展现在我们眼前,才真正的觉得他们是有灵魂的,他们的存在见证了历史的更迭,也成就了华夏文明的古往今来...

最爱的青铜牺觥

    瞻望玉堂,如在天上--瞻园,金陵第一园,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楼台亭榭青砖灰瓦,树影交错,穿上汉服你就可以在那拍上好半天......
(附图一张:假装是渴望出去玩的闺中小姐)

    桨声灯影里,这里是“"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夜游秦淮河,再现古人眼里"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金陵城的繁华景象。
    
    “秦淮水头灯光灿,楼台亭榭绕河堤”,游船经过江南贡院,可以想象出当时有多少士子心怀科举梦到这里参加考试,渴望能看到自己“金榜题名”时....

十里珠帘 灯船之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老门东有着市井的烟火气,弄堂里能尝到南京的各种小吃,沿着老门东外的城墙是中华门,这里是明城墙的其中一段,城墙的存在承载着六朝的兴衰更迭,出了中华门还可以看到大报恩寺的琉璃塔。
    旅行怎么可以缺少美食呢,鸭血粉丝汤、鸡鸣汤包、牛肉锅贴、梅花糕、盐水鸭、素什锦、各种酒酿、什锦豆腐涝、牛肉馄饨、金陵烤鸭、素菜包....南京的小吃和美食,吃个三天三夜都吃不完。
    有时间一定要来一次南京,感受一下新街口与明城墙古今文明的相交呼应,感受一下一路的梧桐树的浪漫和千百年来留下来的文化底蕴,短短的3天,有幸的把南京的雨天、阴天、晴天都体会到了,这个九月不负金陵....

—— END ——

文字 /贝粒

排版 / 贝粒

图片/贝粒

今天营业中:WD前的贝粒

上一篇:北京颐和园游记 (2023-09-20)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