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再探故宫游记

最近看书对明朝感了兴趣,想在北京找找它的痕迹,而始建于明永乐时期的紫禁城显然是个好去处。前两次购票都因故取消,开学第三周我终于成功踏上前往故宫的路。

实际上这是我第三次去故宫——上次是两年前和高中同学一起,走马观花只记住了xf的伞在午门被风刮烂、lby讲宫斗剧和yy扎进文创店出不来,至于小时候的那次,除了在太和殿前姿势豪放的留影则什么也没记住。

今天不同,我是有准备的,也是有目的的!

穿行中轴线

尽管有更快的途径直达午门入口,我还是想从南到北走这条“进宫的路”。可惜最初的中轴线已不完整,否则从永定门出发,经过前门、大明门(大清门),到达天安门再往北走,多能体会进宫路漫漫。

没关系,就从天安门出发。

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行进的路上不仅感受到威严肃穆与震撼,更被讲解词提醒(是的,我下载了实时讲解),我正在穿行的正门在数百年间只有少数几个人能走。

而今天,每天庞大数量的游客都可以昂首阔步走进去,走进这座曾象征权力、专属于皇家的“禁城”。

端门

午门

 

三大殿

“土”字形布局的三大殿显然是帝国的象征,即使损毁修葺多次、更名若干,它们也坚固地挺立在这里。地下十几层的地砖、不种树,这是皇帝对安全的巩固,也是三大殿威严的体现。这里曾跪满群臣,曾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考场,也曾注视着数十个帝王的来去。

太和门与内金水桥

太和殿

广阔的前朝布局也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向西望去有西山和白塔,向东可以惊喜地发现国贸大裤衩。人造与自然交织,古今穿梭。所以紫禁城,它作为皇宫,也凝视着皇权下的八方土地。

大殿不能进入,人们围在前面的正中往里看。占地如此庞大,有上好木材制成的高大立柱,有盘龙鎏金的华美龙椅。而我羡慕不来拥有这里的皇帝,如此宽敞的宫殿不能装修成舒适的大平层,只有空旷和声势,甚至透着一丝阴森。

从外表来看,三大殿当然是杰出的艺术品,金碧辉煌的顶、华丽的装饰、庞大的汉白玉底座,屋檐上的神兽、两旁的大缸,不可不谓震撼。

慈宁宫

三大殿西侧就是前朝后妃的居所慈宁宫,这里较为冷清,但相较朱祁镇之前的嫔妃殉葬,能居住在慈宁宫养老的太后太妃似乎是幸运的。慈宁门和其他三个宫门的门额显的与众不同,它们都由满蒙汉三种文字组成,并且汉字是小篆。

慈宁门的门额实在是精致好看,一张照片发出去,涵姐以为是“喜宝门”,我凭印象错误辨认成“寿康门”。问蒙古族的琴姐那行蒙古文是什么意思,琴姐:这是满语。明星姐的识图翻译也翻译得相当炸裂——不认字的不止有人,还有机器。

好在最终破案确实是蒙文,这过程颇具戏剧性。

汉、满、蒙三语书写的慈宁宫匾额

不识字的人类

不识字的人工智能

 慈宁宫还有一个慈宁宫花园,与御花园不同,这个花园高度对称、有清晰的中轴线建筑。名义上这里是太后太妃休闲娱乐的场所,不过处处克制、暗藏规则,某一角落可能有山水情趣,但整体来看极为单调,往上看是宫墙构成的四角天空。到了后宫,会更有如此感触。

后宫

走进乾清门,就从“国”走到了“家”,皇帝的家。与前朝大为不同,后宫的建筑更紧密局促。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居中,两侧排列东西六宫,正北向是御花园。

东西六宫给我的直接感受是迷宫,它们分布集中、道路细长,宫院一个挨一个,我成功迷路从东六宫走到了神武门,只好逆着人流穿过御花园走到西六宫。

第二个感受是小,庞大的紫禁城被宏伟的前朝占据一半,而后宫的生存空间在我看来是极其狭窄的。如果说三大殿广场上的皇帝可以凝视帝国的四面八方,那住在后宫的妃嫔只是能看见那小小的天空。

印象较深刻的是延禧宫,宫内居然有座西洋烂尾楼,这座设计为“海底世界”的水殿没有在清朝灭亡前完工。巧的是当我围着它转的时候,和我一起转圈的是两个洋人(sorry),他们仔细地观察建筑的细节并拍照,可能因为这是他们更了解的文化吧!就像我们会被斗拱和彩绘触动一样,他们会与西洋楼的石刻共鸣。

说起外国人,宫内确实有不少外国游客。与此同时,众多的游客中还有身着旗装的格格妃子、穿华丽汉服的小姐姐,这也是我第一次高密度地看到马面裙的出现。历史纵横,时间穿梭,紫禁城本身是历史,更见证了许多历史。

神武门

走过御花园,竟很快就来到高大的神武门脚下。刚从朱红的世界出来,又让我一愣的是这里的墙是灰色的。是啊,宫墙是红的、宫内是五彩的,宫外的世界只能是灰色的。那高至8米的宫墙不仅限制着外人进入紫禁城,也拘束着城内的人——他们只能待在该在的区域,也只能看见那一片天。

原来“故宫博物院”牌匾

在神武门

角楼咖啡馆好喝很贵

下次不喝了

景山

 景山是为紫禁城人工堆砌的靠山,它因为崇祯自缢而出名,而景山的最高点也是俯瞰紫禁城全貌的最佳地点。

沉迷在微信上和人讨论慈宁宫的匾额,我差点忘了来景山的目的,直到爬上顶峰向南看去时被猛然震撼。在这儿对故宫全貌的俯瞰让我觉得此行圆满了。

进入故宫时正值晌午,艳阳高照有些刺眼。爬上景山时到了傍晚,北京的天空晴朗清澈,映衬出其下令人沉醉的壮观景色。

故宫,下次见!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