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重庆书游记

看到重庆刀锋书酒馆七周年的消息,想起不久前的一次重庆之旅,那是可以自由出行后第一趟出门,在飞机上不舍得睡觉,呆呆的看着窗外的白云,这种自由翱翔的美好很久没体验过了,回想过去三年各种兵荒马乱和不确定的生活,真是恍如隔世。
到重庆时天空下着小雨,山城笼罩在雾蒙蒙中,出租车奔驰在半山腰,跨过长江和嘉陵江,来到下榻的酒店,水渡兄已在酒店门口等我。此次重庆之行应一書书店邀约,来分享新书《读书与藏书》,没想到,一書书店主理人水渡兄又给我安插了两场去中学分享的活动,其一为重庆育才中学,其二为巴川量子学校。
尽管短短两日要在重庆做三场分享活动,还是见缝插针小逛了几家重庆书店,为我的“书游记”系列补上重庆一站。先后逛了刀锋书酒馆、存在书店、北庭书屋,当然,还有一書书店。其中,在刀锋书酒馆拍了探店视频,主理人江凌兄引领着逛店,听他讲开书店的喜与忧。
刀锋搬过一次家,老店据说很酷,没机会得见。新店所处位置很特殊,正门口可以看到罗汉寺(就是《疯狂的石头》取景地),进门右边有个小窗口正对着罗汉寺,只有两张小凳子,别看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却是网红打卡地,很多读者一早抢就坐在这儿,看书、发呆……享受缓慢而宁静的书店时光。
书店还有一个后门,出去就是商场二楼,这就是重庆特殊的地貌,山地商场依山而建,一面入口是一层,另一面则是二层。这么一来,刀锋从正门看,是一家特色的独立书店,但其实也可以算是一家商场书店。
刀锋,取自毛姆的小说《刀锋》,书店设计师王亥解读其为:“阅读就像一刀锋利的刀刃一样,划开一道口子,透出一道光”,在设计书店LOGO时借鉴了意大利极简艺术家卢齐欧·封塔纳的创意(这位艺术家的风格是用刀在画布上一道一道划下去,有人形容他“一把刀、一块布、割一下、卖一亿”。),每位来书店的读者,首先会看到这道刀痕,以及毛姆《刀锋》书中的一段话:“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书店规模不小,有六百平米,分若干区域,分别是书店、酒吧台、日料小屋和二楼活动区。最大一块区域是书的部分,有清晰的图书分类,文学书是主体,还有一些出版机构专属区域,另有绝版书,寂寞之书等特色区域。尤其寂寞之书,占着很显目的一面书墙,江凌兄介绍说,墙上的书是从来没卖动的书,它们太孤独寂寞了,如果散落在书店里,也许真的被彻底遗忘,于是把它们集中在一起,相互取暖。很多读者因为这一面书墙的存在,会站在墙前看很久,而发现喜欢的书,然后默默买走,解救了寂寞。
事实上,刀锋主要赚钱的地方是两个小角落,一个是酒吧台,另一个是日料小屋。把书和酒和日料结合得这么好的书店很难得,听江凌兄讲,他原来做过餐饮,开过火锅店,还挺赚钱。这就难怪了,餐饮和书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态,如果不是兼而做过,两者结合会很拧巴,甚至可能两者都做不好。类似的书店,福州的鹿森书店做的也很好,甚至很多来鹿森的人是专门奔着吃来的,创始人何鹏兄也是做餐饮出身,有着强大的餐饮团队支撑着书店的餐食。
重庆是美食之都,好吃遍地,书店不能仅仅是“深夜书店”,还得是“深夜食堂”。江凌兄不仅书店做的好,酒卖的也不错,而且很网红,是B站、小红书等视频平台的读书大UP,带货达人。更厉害的是,他还是一名被开书店耽误了的小说家,《深夜书店》是他的短篇小说集,以书店里的一些读者为原型,融入自己开书店的经历,用虚构的方式赋予书店更生动的趣味和意义。
尽管如今看来,书店似乎已经走出最难的关头,但回想六七年的书店之路,江凌兄还是说:“难啊!关关难过关关过。”经过这几年的摔打,江凌坦言,自己已经不像早期那样理想主义,书店也不是大多数人设想的那样可以悠哉悠哉,过着很文艺的生活。如今的书店看起来很健康,也更让他有一种使命感,甚至觉得是重庆文化生态的一部分。
谈到重庆的书店生态,江凌兄给我介绍了很多重庆书店。在他看来,重庆的书店个个非常有特色,这可能源于重庆人的那种倔强的性格,就像重庆话里的“不存在”。书店这个行业在大家看起来没什么希望,但重庆还是有很多文化人,一头扎进书店行业,苦,但一定要顶上去,那股劲儿造就了一家又一家有特色的书店。
老资格的像精典书店,开了二十多年了,有他很坚守的力量。还有新山书屋,是重庆本土成长起来,偏生活方式的书店品牌,现在在成都、贵阳等城市都开了分店。还比如西西弗书店,虽然是贵阳起家的,但却是在重庆壮大的,在贵阳开了很多年一直只有两三家店,但到重庆后就炸开了,十几家店规模起来了,再迈向全国。
还有去年刚刚开业的匿名书店,虽然是一家很小的社区书店,但因为非常有态度,有表达,很快就吸引了重庆的年轻人。当然,还有一書书店,虽然是从天津起家了,但现在也落户重庆,做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并且这种经营模式也独有创新。此外,还有一些二手书店,旧书店,像北庭书屋、存在书店、雾读读等等,都有自己很独特的个性和价值。
看来,我短短半日不可能饱览重庆丰富的书店风景,于是,匆匆和江凌兄道别,紧着再逛几家书店。听水渡兄说,存在书店和北庭书屋相距不远,而且刚好在回一書书店赶下午场活动的路途上。
有爱书人的城市,就会有旧书店,存在书店和北庭书屋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旧书店,地方不大,房租不高,选书各有自己的特点,开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只有真正的老书虫们会摸着来。也是爱书人的小聚点,经常有书友们的聚会或一些小型读书会。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有自己良好的社群,收到好书在社群里就很快被书友们瓜分。

到存在和北庭匆匆小坐,都来不及淘书,就被水渡兄催着去一書书店了,虽然不是周末,还是来了很多重庆的书友,一書这种一周卖一本书的模式,建立在良好的社群结构上,书友们粘性很高,一呼百应。
几年前在天津一書书店做《如果没有书店》分享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那些来参加的书友们,一看就是“自己人”,说什么都像是心照不宣,我很喜欢这种模式的交流。大家挨得很近,不是听我一个人在叨叨,而且随时可以互动,交流,就像一场小型的读书会一样。
这次行程太短,不能尽览重庆好书店,这篇“重庆书游记”只是开了个头,相信还会有续集的,再来重庆,一定要饱览一番重庆好书店,就像吃重庆火锅一样,不同的味道都要体验一番。
此次重庆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重庆育才中学和巴川量子学校的两场分享会,现场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和强烈的求知欲让人感动,尤其是互动时,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对自己阅读的探求和认知,超出我对现在中学生的认知,回想自己在他们这么小的时候,真是一脸懵。
第一次面对台下上千学生,我心里一直在打鼓,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把准备好的话题讲完,讲好,孩子们是否听得下去。好在结束时孩子们友好的掌声给了我鼓励,并且结束后围着问东问西求签名的过程,让我慢慢缓解了自己的紧张。
我会一直记住这些青春的,生动的,纯净的笑容!

(文来自《绿茶书情》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编辑:舒   锐 

编审:董容语

签发:肖   嬿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