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泰州古城又名凤凰城,简称“凤城”。其来源有几个版本。一个是美丽的传说:泰州桃园里有一块形如凤凰的石头,说是凤凰姑娘舍生取义、涅槃重生的英雄化身,泰州凤城由此而来。我在幼年听到的传说是泰州泰山由于凤凰栖息而“长”成,凤凰宝地称为凤城。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古泰州城与水紧密相连,城内外水网密布,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为南北长轴,东西城池为其双翼,外城河与城内的玉带河交错环绕,水绕城、城抱水、街河并行、城南高桥高踞昂首,水城一体的城市形似凤凰(南门为凤头,城河为凤尾,东西城池为其双翼)。故泰州古城称凤凰城。
“凤凰城—凤城泰州”,因此有无数与“凤凰”有关的事项,向人们展示了“凤城”独有的魅力和风情。 泰州市政府门前的市区主横干道名“凤凰路”,环绕主城区的老护城河名“凤城河”,环绕护城河沿河风景带名“凤城河风景区”,该风景区的起点“老街”景区原名“凤凰墩”,沿“凤凰墩”向南的南北路名“引凤路”,伴行此路的南北河名“凤凰河”,“引凤路”与“凤凰路”交叉路口上有座拱桥名“观凤桥”,观凤桥周边的景点名“凤凰园”,“凤凰小学”位于“观凤桥”南侧。泰州市“凤凰”二字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家住在“凤凰小学”附近,“凤凰小学”向北一百米左右即是凤凰河上重要景点“凤凰园/观凤桥”。 周末下午,沿凤凰河边“健康步行道”向北步行十多分钟,来到“观凤桥/凤凰园”,一边散步,一边呼吸清新的空气,一边欣赏凤凰园景观。站在凤凰路与凤城河交叉口路桥上向南观望,观凤桥横跨凤凰河,桥呈半圆形,资料说桥高16米,是市区最高的桥梁,是昔日老高桥的再现,站在桥上可俯视凤凰城。泰州市现在高楼林立,说仅16米高的观凤桥可“俯视凤凰城”只是文人笔下美好的愿望而已。但对比老高桥,观凤桥和老高桥确有几分相似,给怀念老高桥的老泰州人带来一丝留念。遗憾的是凤凰路与凤凰河交叉路口的“路桥”至今尚未命名。宣传资料显示凤凰园/观凤桥是凤凰河上重要景点,这么多年连这座桥也未命名,颇让人感到有关部门粗心。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命名此桥,建议桥名叫凤凰园桥。 凤凰园西侧景区是西广场。广场上一双铜铸凤凰高立于古币型基石上。栩栩如生般“展翅腾飞”状寓意泰州腾飞。铜铸凤凰雕像西侧是巨型半弧形浮雕墙,正面图案“百鸟朝凤”,背面图案“凤翔泰州”。资料记载有206只古今凤凰形象。西广场东侧竖立四根华表,华表上以多种文字分别刻写出“国泰民安”四字。
西广场向南就是横跨七里河上的悬吊桥,此悬吊桥虽然只有十多米长,却是泰州唯一的悬吊桥。钢丝悬吊,桥面钢板方格嵌入玻璃钢,行走时的摇晃有时让小孩妇女胆战心惊发出尖叫。我在外地的朋友来泰州游览时会带他们到此一游,算是泰州“特色”景点。
过了悬吊桥后沿河边拐弯南行。西南角一幢高大住宅区楼拦住去路,占去了西南角的空间,摭挡着凤凰园西区的视野和阳光。不知当年是那个部门批准了这幢彻底破坏了凤凰园风水的住宅区大楼建设许可。沿河边向南,仰视观凤桥,桥顶“观凤桥”三字隐约可见。以前我来此地天气晴朗和无风时,可见高大的圆形拱桥洞口倒影在水面形成一个满月样水天一体画面,仙境般图画让人充满美感。观凤桥两侧有拱门通行,可继续向南观赏沿河风光。观凤桥两侧从上到下楹联。桥南是:“云浮凤阙高桥涵月镜“、“柳掩人家曲水畅天机”。北侧是“长河岸边享烟柳无涯人间美景”、“拱桥高处观情空万里天上彩凤”。虽然我不知是何人大作,何人题书,但细细品味之下,两付楹联将凤凰园美景完全概括其中,对作者的文才佩服不已。
慢慢豋桥,一级一级记数台阶,两侧分别是25/28/28共81级。寓意“九九归真”的吉祥平安之意吧?桥顶平台上有“龙凤呈祥”雕刻,“天上彩凤”对应“拱桥高处观晴空万里天上彩凤”楹联。凤凰园东区对应西区同样有四根华表,竖立于“有凤来仪”广场。每根华表上分别各刻一字组成“有凤来仪”。园中心竖立一块书写“有凤来仪”石碑及几处刻有凤凰的矮石墙。景点说明书上说是“凤凰无 梧桐不栖”,也不知梧桐在何处。
“有凤来仪” 广场石碑
东园南侧是白露广场。树林茂盛,地上铺有木板,周边放置木椅供游人休息。 夏季在此树荫下休息避暑一定很写意,只是起名“白露”广场是否是沿凤城河的其他景点也有此样广场,以中国传统24节气来分别命名?有时间会去调研一下以求证。
白露广场
白露广场向南是凤城河健康步行道起点。河边散栽的树枝上花朵盛开。 站在健康步行道起点向南眺望,凤城河水清彻见底,几只不知名的小鸟正在水中嘻嘻,一会儿游走,一会儿潜水,慢条斯理,与游人共赏这凤凰河美景。 
作者简介∶陈振宇, 退休内科医生
刊头画:李卫东
高级顾问:翟明
主编:刘耀佐 时育龙
责任编辑:谢友华 陈红芳
投稿须知
1、 体裁不限,文责自负。尤其欢迎彰显周庄历史、人文风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章。
2、 欢迎中小学生习作,请附推荐老师姓名及点评。
3、 请附作者近照一张及150字以内作者简介,尽量提供跟文章相关的图片。
4、 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过“原创”的文章,请不用再投。本平台不以“原创”发布,不影响您对其他媒体的投稿和二次发布,如因其他媒体刊用确需删除已发布的文章,可以联系我们。
5、 本平台有权修改您的稿件,如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件中注明。
6、 本平台发布的文章没有稿酬,也不收取任何刊发费用。
7、投稿微信:13092209315,13961011476

长按二维码关注古镇周庄
点亮“在看”,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