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高加索游记(9)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索罗拉基山-母亲雕像-纳里卡拉要塞

我们离开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坐车来到了库拉河边的欧洲广场。
欧洲广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圆形的花坛。
突然,一个婚礼车队绕着圆形的花坛不停地转圈,马达轰鸣、喇叭声声。周围的游人纷纷驻足观看。婚礼车队里的年轻人更加兴奋,加速旋转。

我们步行到里克公园(Rike Park)。

这里有一个架空缆车站(Aerial Tramway)。我们要坐缆车登顶索罗拉基山(Soloaki)。索罗拉基山是鸟瞰第比利斯城市风光的最佳观景台。

缆车站人很多,但是很有序。上山了。

走出缆车站,我们沿着山路往西走。山路边上有许多小商店,还有小商贩,很热闹。我停下脚步,想好好拍一张第比利斯的城市美景。

圣三一主教座堂、库克河、和平桥、里克公园、里克音乐厅,还有中间圆顶的格鲁吉亚总统府都进去了。

拉近一点,看看远处的圣三一主教座堂。

拉近一点,看看和平桥、里克公园,还有那个喇叭状的里克音乐厅(Rike concert hall)。

看到远处的格鲁吉亚母亲雕像(Mother of Georgia)了。太远了,看不清楚她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走到雕像的下面了。还是看不清她手里拿着什么东西。

再拍一张。看清了,她的右手似乎握着一把剑。

往山下走一点,有一个小平台。从这里拍摄,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格鲁吉亚母亲手中的剑。

那么,她的左手拿着什么东西呢?几天之后,我在和平桥上用长焦镜头再次拍摄了格鲁吉亚母亲,这是正面照,她的左手拿着一碗美酒。

格鲁吉亚母亲雕像1958年竖立在索罗拉基山顶,雕像高20米,目的是庆祝第比利斯建市1500周年。 著名的格鲁吉亚雕塑家Elguja Amashukeli设计了一位身穿格鲁吉亚民族服装的女子,她象征着格鲁吉亚的民族性格:她的左手拿着一碗酒迎接远方而来的朋友,而她的右手则是一柄对抗外敌的利剑。她站在山顶保佑着格鲁吉亚人民。

我们是步行下山的。这是缆车站东侧的纳里卡拉要塞(Narikala Fortress)。

纳里卡拉要塞也被称为第比利斯的“母亲堡垒”,是非常古老的防御工事。公元4世纪,第比利斯建城时,要塞随城一起建造,当时它被称为“Shuris-tsikhe” (令人反感的堡垒)。公元7世纪,要塞被倭马亚王朝扩建,大卫王则在公元12世纪完成了对它的再次扩建。直至公元16、17世纪,还被进一步扩建过。1827年的大地震对这座建筑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建筑的一部分不得不拆除。
上文中的“大卫王”不是指以色列的大卫王,是指格鲁吉亚的大卫四世。大卫四世是格鲁吉亚国王吉奥尔基二世唯一的儿子,生于库塔伊西。他出生时格鲁吉亚正处于危难时期。吉奥尔基二世在与塞尔柱突厥人的战斗中遭到失败,使整个国家遭到蹂躏;同时国内的封建主又掀起内讧。吉奥尔基二世被迫向塞尔柱人纳贡。然而,1089格鲁吉亚又发生了灾难性的大地震,迫使吉奥尔基二世逊位。他把国家交给自己16岁的儿子大卫四世统治。在大卫四世统治下,格鲁吉亚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

几位年轻人爬上了要塞的断垣残壁。

山上的纳里卡拉要塞。要塞内的圣尼古拉斯教堂(Saint Nicholas Church)修建于12 世纪,教堂内部装饰有描绘圣经和格鲁吉亚历史场景的壁画。

纳里卡拉要塞的大门。

沿着山路慢慢地往下走。

山下的圣乔治亚美尼亚大教堂(Saint George's Armenian Cathedral)。

我们一直在往东走,看到的库拉河景色也有了变化。河岸变成了峭壁。

走过圣乔治亚美尼亚大教堂,拍了它尖尖的塔楼。

到了库拉河边,拍一下对岸峭壁上的梅特希教堂(Meteki Church of the Assumption)。

梅特西教堂坐落于老城对岸,最早建于5世纪,虽然经过几次重建,依然保持原来的风格。梅特西意指皇宫的周边。

教堂前是格鲁吉亚之父,格鲁吉亚伊比利亚王国国王瓦赫坦格一世策马扬鞭的铜像(Statue of King Vakhtang Gorgasali)。传说,4世纪时,瓦赫坦格一世在这一带打猎,猎鹰受伤后坠落在温泉中得以痊愈(另一说是被烫死了)。国王惊异于此,遂砍伐森林建了城市。梅特西教堂所在之处,就是第比利斯最早的城池。

我们跟着导游在第比利斯老城里行走,去餐厅吃午餐。第比利斯老城始建于公元4世纪瓦赫坦格一世国王时代,是奉了他的迁都令兴建的格鲁吉亚新都城。老城里街道狭窄,人车混杂;时值正午,又热又累。终于到了餐厅,可以吹吹空调,休息一下了。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