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鼓腹游记(琉璃厂与纪晓岚故居)

走在南新华街,临近琉璃厂已感受到其发散出的文化氛围。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早在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
这些古文化商店大多以晚清建筑风格装璜门面,形成了古色古香、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一条街。最著名的商店有荣宝斋,专售古今中外名家书画真迹。还有一得阁、汲古阁、来喜阁、庆云堂、中国书店、古籍书店等。
荣宝斋几乎占了琉璃厂东街的半条街。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创立,历经松竹斋、荣宝斋和荣宝斋新记,三百余年沧桑巨变。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荣宝斋”的金字招牌始终闪烁着润泽的荣光,成为民族企业的重要品牌。
“一得阁”墨汁厂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相传该厂创始人,名叫谢松岱,是个书生。因进京赶考屡试不中,后想起考场上研墨时费力的情景,就研制出一种墨汁,在琉璃厂开了一间专营墨汁的店铺,很受顾客欢迎,生意兴隆,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一得阁”店名便取了上下联的头一个字“一”和“得”。因店铺是二层小楼,颇有“阁”的意思,就起了“一得阁”的店名,店主还自己亲笔题牌匾悬于门前。因“一得阁”墨汁具有书写流利,墨迹发亮,易干易裱,耐水耐晒不退色,不洇纸等特点,堪为文房四宝中的佳品,受到书画家欢迎。
琉璃厂文化街的中国书店,专门收集中国历代古籍、碑帖、拓片、各类旧书、报纸杂志,发售新印古籍和研究有关的各种图书及画册,兼营文房四宝,还开办了京味书楼和北京民俗馆等各类书展。“经史子集文字图影引名士细品,邃古博广雅趣厚存供贤者探微”,中国书店是爱书人的一个好去处。
来到琉璃厂东街。
火神庙。琉璃厂商铺云集,书画纸笔买卖,祭祀火神是件大事。
在琉璃厂东口,是杨梅竹斜街和一尺大街。杨梅竹斜街长不到五百米,有联曰:“琉璃掩映春堆厂,杨梅横斜香满街”。巷口的标牌介绍了杨梅竹斜街与附近的铁树斜街(原名李铁拐斜街)、樱桃斜街、棕树斜街(原名王广福斜街),这些街都是人走出来的。元朝灭金朝后,元朝政府放弃金中都城,在金中都城东北面另建元大都城。金中都城的施仁门(位于今虎坊桥西侧)内的丁字街(位于今菜市口附近)是一个繁华市场,而新建的元大都城的商业尚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大都城内的百姓很多都到中都城购买所需物品。出大都城丽正门(今正阳门)向西南到丁字街,逐渐被百姓们走出一条从东北向西南的道路,便是这些斜街的来历。
杨梅竹斜街25号,曾是清朝乾隆帝御赐给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宅邸。杨梅竹斜街61号,过去是酉西会馆,沈从文初到北京时便住在这里,冬季无火炉,睡觉时把全部能盖东西都盖在身上,写出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散文体小说。该街上的银钱业公会,当年是北京的票号、钱庄的公会。街上还有湖笔大师戴月轩的故居、京剧武生杨小楼故居、评剧演员新凤霞故居等等。中华民国时期,该街上有世界书局、中正书局、开明书局、广益书局、环球书局、大众书局、中华印书局共7家书局,世界书局旧址位于杨梅竹斜街75号,中正书局旧址位于杨梅竹斜街98号,现已被拆改得面目全非,这些遗迹都不容易找了。
一尺大街是北京最短的胡同。这一条街东西走向,当年胡同路北三个门脸,全是刻字店;路南三个店铺:西边大酒缸,中间铁匠铺,东边理发店,紧挨着樱桃胡同北口,一条胡同、一尺大街、十来米长、只有6家门脸、店铺,是北京胡同的缩影,在这里能够看到北京百姓的真实生活。
樱桃斜街里梨园公会。
五道街
纪晓岚故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从11岁到39岁、从48岁到82岁住在这里,前后共计62年。
纪晓岚故居现余二进院落。进入堂屋是纪晓岚生平介绍。纪晓岚(1724一1805),三十一岁考中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外放福建学政一年,丁父忧。服阕,即迁侍读、侍讲,后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贵州都匀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为侍读学士。同年,因坐卢见曾盐务案,谪乌鲁木齐佐助军务。召还,授编修,旋复侍读学士官职,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十三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经、史、子、集四部。纪并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凡二百卷,每书悉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同时,还奉诏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后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他曾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乾隆帝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
据传说,前院的藤花和后院的海棠都是纪晓岚亲手所植。后院正面即为“阅微草堂”。“草堂”平面呈倒“凸”字形,堂内北面正中设屏风,上悬“阅微草堂旧址”横匾,为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追寻旧闻之作,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齐名。
1928一1931年刘少白曾居住该处,时称“刘公馆”,这里成为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与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站。刘少白1883年6月30日出生于山西省兴县黑峪口村,20岁拔为贡生,后入山西大学堂攻读法律。他在担任河北省建设厅秘书主任、天津商品检验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期间,积极支持革命,参与营救过王若飞、杨献珍等许多被捕的共产党员。刘少白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于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刘少白创办了兴县农民银行(改为西北农民银行),出任行长,为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5月刘少白和牛友兰率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赴延安访问,后被选为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1949年9月,刘少白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1931年梅兰芳、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在该处成立北京国剧学会,后又成为“富连成”京剧科班社址。富连成社创办于1904年,是京剧教育史上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所科班,共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科近800多名京剧学生,其中梅喜莲(兰芳)、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马富禄、谭富英、叶盛兰、萧盛萱、孙盛武、袁世海、李世芳、毛世来、江世玉、艾世菊、谭元寿、茹元俊、冀韵兰、夏韵龙、叶庆先等均为京剧名家,他们中不少人又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这里与山西渊源颇深。1949年后,在京晋籍老同志都希望能有一家经营山西风味的餐馆。1959年初,两位在京大佬、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和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提出了这个建议,并让宣武区组建山西风味餐厅。经过勘察,选定此地,花了8万元人民币将这个古老的庭院修葺一新。当年10月1日正式开业。晋阳饭庄开张初期并不对外,饭庄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在京的山西籍领导同志招待宾客服务,招待来京办事的山西同志,在北京只有少数名人才有“资格”光临,来客几乎都是山西老乡,直到三年困难时期,晋阳饭庄才渐渐对外开放。2000年扩建两广路,将故居一部分盖楼房,饭庄迁入(2002年),其余部分建纪念馆。阅微草堂正址正是现在晋阳饭庄楼房所在,所以严格说来纪晓岚故居并非原貌原址,只留纪念意义而已。
走出故居,夜色己浓。
纪晓岚故居西边的京剧发祥地小广场。这块巨型石正面写有“京剧发祥地”五个大字,背后写有铭文讲诉有关京剧发祥的故事。据悉,北京宣南地区素有“梨园之乡”的美称。作为京剧艺术的发祥地,这里拥有京城最早的戏院、戏班和丰富的京剧艺术遗存,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数百位梨园大师曾在此居住。
晚归,南新华街上。
上一篇:小张游记丨在云南:逢“滇” (2023-10-04)
下一篇:甲乙:高椅岭游记 (2023-10-04)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