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天津游记
- wang
- 2023-10-18
- 生活笔记
- 27浏览
- 0评论
国庆小长假,不甘心呆坐家中,但各个景点的拥堵又心有戚戚然,在即将放弃时选择了天津,它的地理位置,它的码头文化,它的狗不理包子……令人神往。一家人轮流趴在中国地图上,手指点着渤海湾边那一抹蔚蓝,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是让人既兴奋又期待。
2023年10月1日。从忻州站出发。因为是晚上,因为是卧铺,因为心有期待,八个多小时的车程,伴随着有节奏的轰隆声,并不觉得漫长。
清晨。下车。出站。空气湿润,微风正好。
初识天津
对于喜欢坐火车旅行的人来说,火车站就是这个城市的起点和终点。走出天津站,回头看,车站建筑赫然挺立,既有历史的厚重,又不失现代的明快,和上面的“天津站”三个大字浑然一体,似乎在诉说着天津卫的沧桑巨变。
天津的清晨温柔。蓝天澄澈,阳光暖暖,宽阔的海河从站前安静地流过,阳光在上面撒下点点碎银,河边偶有大汗淋漓的晨跑者,常见静默独坐的垂钓者,都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广场上人来人往,但绝不吵闹,推着小推车卖早点的,跨着小电三轮做向导的,都不大声招揽生意,只是静静地观赏等候,仿佛是在等候一个记忆中的约定,温柔又平静。
解放桥跨越海河,它沉稳庄重,开启承合,它用独特的设计艺术和风格,在一开一合间闪烁着智慧,它环环相扣,铆钉连接,它用弯曲的脊梁和挺直的腰臂,在硕大铆钉中承载了百年。
世纪钟通体金属,流光溢彩,巍然耸立在广场上,与海河遥遥相望,与古老的解放桥默默相守。2000年1月1日,它曾用雄厚的钟声迎接新世纪的到来,那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是从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欢欣,也是一个时代交替的时刻,是天津从工业化时代步入高科技时代的誓言。此后的每一天,它用“东方红”唤醒这座城市,此后的每一个整点,它的钟声回响在天津上空,海河沿岸,回响在勤劳的天津人民心上。
邂逅天津的前世今生
带着孩子先后走进天津市博物馆,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天津市科技馆,消磨掉一整天的时间,了解天津的前世今生,探求人类的足迹,感受发展变化。
博物馆灯光柔和,轻言慢语,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在人类的变化中震惊。或驻足细细赏鉴,或快步游走其间,从远古时期,到如今高科技时代,人类用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着一个个看似遥远的梦,面对历史,个人似乎微不足道,又举足轻重。
科技馆其貌不扬,馆内却极丰富有趣,枯燥的科学知识变成游戏,死板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孩子们玩的忘记了时间和体力的流逝。
走向国家海洋博物馆,辗转三个多小时,沿途,窗外风景单调,鲜有人烟,车辆稀疏,车内困倦疲惫,中途转车不易,然而,当看到博物馆的那一刻,一切不快都烟消云散。馆体临海而建,形如一艘巨舰,海,湛蓝深远;馆,雄伟壮丽。馆内结构奇美,造型别致,我们沿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脚步,认识远古的海洋和它那奇妙的海洋生物,了解生物的灭绝与变异,欣赏人类应海而生的船舰,从最初简易的独木舟到如今功能齐全的航空母舰,这漫长的历史中,凝聚了多少代人生生不息的努力和智慧。
夜幕中的天津
天色渐晚,仍坚持匆忙奔向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大名校毗邻,校门前小河环绕,踏桥走近,门卫管理严格,不得进入,名校就这样近在眼前却不能触摸,隔着威严的大门,望着校名大字和历史悠远的校徽,夜幕下的名校深远神秘,一如心中的梦。校门口进进出出的大学生,用青春的笑言和自信的姿态,展现着古老名校的风采;三三两两的外国留学生,用异国的肤色和谈笑风生,彰显着中国名校的魅力。很遗憾到了门前却没能走入名校,然而,遗憾的又岂止这些,读书人始终绕不开的就是对名校的心之所向,却从没接近过。
夜色渐浓,皓月初升,天津之眼灯光璀璨,庞大的摩天轮横跨海河,与辽阔的天际融合,犹如上苍的一只眼睛,洞察着世间百态,人间冷暖;屹立于天津广袤的大地上空,犹如天津的一只眼,注视着市井民生,历史沉浮;与海河的波光粼粼交相辉映,犹如海河的一只眼,将乘舟侧畔,漫步桥间尽收眼底;它以“天下第一”的傲娇姿态,将海河也染得五彩斑斓。
夜幕之中,海河河畔人潮涌动,彩灯闪烁,彩船招摇,给清冷的河面涂上了暖色,让高冷的天津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徜徉于民主道的街头,一幢幢小洋楼各具特色,别具风格,或圆形顶,或拱形门,或尖阁楼,意大利风格,奥匈帝国风格,天津传统风格,哥特式,拜占庭式……它们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着历史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它们曾经的主人——曹禺、汤玉麟、袁世凯……如雷贯耳。这条街上,这些小洋楼里,昔日必定是灯火熠熠,宾客如云。而今物是人非,它们掩映在树木之中,藏匿在柔弱的灯光之中,见证过辉煌历史的它们,历经过沧桑变故的它们,犹如一位位从过去走来的智者、老者,用智慧的眼睛,深沉的情绪,讲述着世间变化,见证着日新月异。这条一度车水马龙的街道,在历史的变迁中沉静,成熟、优雅。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有形象,有性格,有爱好,有故事。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行万里路——天津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