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苏州游记 |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勇敢一点,苏州其实并不远。

在我眼里,这是一座流淌着的城,这是一座黑白两色勾勒出的,具有水墨意境的城。

我对苏州的印象停留在书本上的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这两个字念着就很江南,有江南水乡的烟雨味儿,韵味十足。白墙黛瓦,碧波荡漾,青苔氤氲,小桥流水人家的式样,是我心里的中式浪漫。

在苏州的日子,我们做的最多的便是在大街小巷穿行,这里的巷子可真多,路也是曲折蜿蜒的。有时候地面铺的是青石板,在上面行走就更有感觉了。落地苏州,我们俩就开始了,嘴巴没停,脑海里和此处景色相对应的诗词歌赋,好像一下子就漂浮在空中,铺面而来,任君吟诵。是阴天,烟雨江南,灰色的天和水墨姑苏相互映衬。

临水而筑

这就是学以致用,这就是属于中文人的浪漫,“我达达的马蹄是个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想到《望海潮》描写杭州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我说我们能不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走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

小巷里

如果我们不曾亲眼见过,怎能领略书本里描绘的精彩究竟是怎样的?总是听说,这次我要自己看看。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拓宽视野很重要,凡事须亲自经历一番,才能有深刻的体会。用眼睛,用心灵,去记录这一路上的风景。

Su Zhou
 Hello,Nice to meet you

第一天(10.13)和第三天(10.15)在苏州

Day1: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山塘街➡金鸡湖

Day3:平江路➡寒山寺(没进去)

第一天,我们下火车后先直奔旅馆,从地铁口出来,在去旅馆的途中,两个人好一阵兴奋劲,一路上叽叽喳喳,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我们住的那个旅馆居然是古色古香的,处处是复古的元素,古朴的外形、木制扶梯、房间里的设施、铺满每个角落的红色地毯。

山塘街的一家评弹

挺新鲜的,第一次在外面住这样风格的,以前每次住的都是现代化十足的地方。旅店的姐姐还会告诉我们,哪里哪里有特色景点以及食物,评弹。

一梦到苏州,旧梦却难寻。现在的苏州和古时候的苏州,终究是不一样。火车站和公交站做成了古典建筑的样式,古典的风格和周遭现代化的一切相互交织。

 偶遇路边的桂花

出地铁口时,闻到很浓重的桂花香,同伴说这附近一定有很多桂树。我疑惑,这个时候我们那儿的桂花都落得差不多了,怎么这边的桂花还开得如此繁盛?

栽种在道路两旁的桂树,融在空气里浓郁的桂花香,给了我答案,也许是气候不同。原来苏州的市花是桂花,难怪随处可见其身影,处处浸染其气味。

放下行李后,乘坐地铁加步行抵达了第一个目的地。

苏州博物馆是免费预约的,我们怕赶不上提前预约的时间,想着也不是旅游旺季,就打算到那之后再当场预约。

01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大师设计的,既兼顾了苏州园林的古典,又糅合了现代主义,达到了古今融合的和谐。

苏博的分区介绍以及馆外的翠竹

要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必须得逛博物馆,逛了两个小时左右吧,里面的藏品有金银玉器、陶瓷铜器、各种材质的雕刻品、书法字画、刺绣等,反正就是一切和文雅有关的东西。

感触颇深的一点是,古代的文人雅士也太讲究了,太雅了,鸟笼要用紫檀木镶金,蝈蝈和蛐蛐要用上好的容器容纳,是平民达不到的穷奢极侈。


博物馆逛得还算尽兴,那些藏品基本上都很认真地看过了,一边观赏一边惊叹,最后顺便参观了旁边与之相连的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的府邸——忠王府。

忠王府

02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典范,历史底蕴深厚,景色确实是美的,算得上古拙雅致,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田田的叶子像出水的舞女

但我没有看进心里去,可能是太困了,或者是没达到叶圣陶《苏州园林》营造的预期,总之兴趣缺缺。

后来反思了一下是当时心里浮躁了,所以看不进去,艺术这种东西要用心欣赏,浮躁是最忌讳的,需要静下来慢慢感受。欣赏艺术,细心耐心都不可或缺,不能平静下来去哪都一样。

最大的园林都已经逛了,余下的也大差不差,所以削去了几个原定景点,留园、虎丘、狮子林。

03

前一天:“我吃,我吃,好辣,好辣,多吃点 。”

今天:“你吃,你吃,好甜,你多吃点,别浪费。”

江西菜&苏帮菜

果然,大江西的胃还是适合咸辣味儿的。第一次吃苏帮菜,我们俩相互推诿,并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吃糖醋味儿的菜了,是属于苏帮菜特有的甜腻,又甜又酸,几乎所有菜都带着一股难以言说的甜味,难怪这里的妹子又甜又软。

在山塘街附近吃的这顿苏帮菜,招牌菜松鼠桂鱼上的时候是多少,撤的时候就还是多少,又酸又甜啊,只是为了感受一下其特色饮食,勉强吃了几筷子。

如果说我们的锅炒青菜都是辣的,那他们的锅就是甜的。老板娘说:“我们这的菜多多少少都会放一点糖,你们外地人可能吃不惯,我们自己吃就觉得好吃。”难怪我说酸菜是甜的也就罢了,怎么炒鸡蛋也像是甜的一样。

我在拙政园附近买的肉包子也是,一口下去给孩子吃懵了。甜的?居然是甜的?肉馅儿居然是甜的,第一回吃这种口味的,以致于我在平江路和山塘街几次看到桂花糕等糕点都望而却步,肉包都是甜的,那这本来就是甜口的糕点该有多甜,我不敢想象。

想来苏式甜美我们无福消受,因为缺失了生长在这里的记忆,是故不懂这里的味道。

04

吃完饭赶到金鸡湖,这片湖真的很大,毫不意外的是,又见到了桂花树。

金鸡湖流光溢彩的夜景

这附近也挺繁华的,地标建筑被戏称为秋裤,而且还会变颜色,一会儿是奶奶的花裤子,一会儿是年轻人喜欢的蓝色牛仔裤。

走回旅馆时,挺晚的了,夜色阑珊,稍微有点凉,适合徜徉一段安谧的时光。


第三天也就是准备启程回校的那天,早上八点多才起,前一天在上海走了比较多的路,消耗体力较多,睡得沉一些。

在居民区吃了一碗六元的阳春面,经济实惠,还加了一个荷包蛋,这面据说是苏州的特色,面条确实也秀气,端上来也很香,连我这种不爱吃面的人都多吃了几口,当然还是吃不完,拨了一部分到同伴的碗里。

05

来苏州,怎能不听苏州评弹呢?园林和评弹是了解苏州历史文化的两大载体,是苏州的两大名片,不逛园林,不听评弹就失去了此行的灵魂。在我的极力坚持下,我们在最后一天专程去听了评弹。

慕名而来,奔着著名的吴亮莹老师的《声声慢》去的,可惜的是,我们去得不够早,当天所有场次的票居然全部售罄,看来还是得提前一天买票更为稳妥。她在琵琶语评弹馆新馆,位于姑苏区平江路狮子林寺巷99号。

退出买票队伍,顿时有些失落,但无意之间我瞥见旁边的圆拱门,再透过它一看对面,是古典的院墙和碧绿的潺潺流水,看了几眼,体会到了在苏州园林没有体会的造景之美。有时候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斑驳的墙面,碧绿的河流,临水而筑的房屋,典雅大方,疏朗自然,错落有致,具有江南水乡特色。

这就是框景,一框一景,位置不同各有章法,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景色。园林艺术,就只有那么一瞬间真正触动我。话说,人与人之间有一个moment 就够了,那我与园林之间有一个moment 也够了吧。

看来有时候刻意寻访,有心却得不到,而不作强求时,无意间转身一瞥,却能得到期待的体验。令我想到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和无意之间,或许需要一份通透?所以是不是不应该那么执着,或许很多东西就无意间降临了。

06

于是,沿街随便走走,看见另一家评弹馆,进去听了两小时。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样的日子谁不喜欢啊。终于明白古代的皇帝为什么喜欢听美女唱小曲儿了,我一个姑娘也喜欢啊,听着台上的美女唱,端着一杯菊花茶喝着,静静地感受着评弹的魅力,慢悠悠地度过闲暇时光。

一首《枫桥夜泊》,她先是用苏州方言说了一遍,接着边谈琵琶边唱了一遍,太好听了,我要醉倒在这温柔乡里了。此番亲自感受了吴侬软语,怎么可以这么有韵味,怎么可以这么绵软,软到了我的心头。

我还挺喜欢苏州话,这几天听了不少,还真是就算吵架,听着也不凶狠。江南景致,细腻精巧;而江南女子,绵软温柔,婉约秀丽,眉宇和声音都带着一股秀气。

弹琵琶的姐姐说,其实传承了四百余年苏州文脉的评弹分为评话和弹词,评话是用苏州话评说,外地人应该完全听不懂,因此把弹词单独拿出来,对着词谱看,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张继的《枫桥夜泊》吸引了多少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出了太阳,很热,去寒山寺的时候,导航去相门寺地铁口走了好久,一开始还走错路了,走得有点抓狂,但是我把这种烦躁无力的负面情绪压下去了,深知这种情绪会影响整个旅途的心情。到了附近,计算了一下,如果进去寒山寺就只能停留二十多分钟,不然会赶不上火车。两个人一致决定还是不进去了,时间会宽裕点。

待了几天,还是觉得像做梦一般。最后离开的时候,等公交等了有一会儿,就坐在路边的水泥桩上。这个时候心灵是宁静的,有树荫,有花香,风还特别凉快,顿时心生幸福之感。

07

临别苏州,有些不舍,那就保留好这份独一无二的苏州记忆,这些是无价的,是可贵的。

集了印章的苏博明信片


一枚第一眼看中的紫藤书签

苏州还有很多值得探寻的地方,充满着无限想象。

如果有时间,我想在平江路和山塘街慢慢走,多吹吹居民区的风,或许还可以鼓起勇气再度尝试苏式甜美,才算真正了解这座城市。

再见,苏州

2023.10.17

The End


全文共:3729字

谢谢你看到这里~?

上一篇:瑞琦 秋游记 (2023-10-21)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