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学写游记》教学设计
- wang
- 2023-10-23
- 生活笔记
- 33浏览
- 0评论

2.1.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2.2.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2.2.3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学写游记》为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指导课。写游记并不是容易的事,学生往往会写成流水账,通过本单元的游记文章以及写作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写游记。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1.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写作的顺序,使文章有层次、有条理。2.能够多角度观察生活,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3.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国庆节假期,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大家写一篇游记。小王同学一下子犯了难,他最害怕写游记,老师总说他写的游记是流水账,请你教教他如何写好一篇游记文章。1.小王写了一篇游记,请大家帮他看看是否符合游记的要求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小王的游记文章不符合要求,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他?1.请大家浏览第五单元的文章《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等勃朗峰》《等勃朗峰》,试着用你学到写游记的知识帮助小王修改他的作文。2.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找一代表逐一说出四篇课文写游记的知识。小王听了大家的意见,仍然觉得无法下手,他认为大家所说的写游记方法太零碎,不够实用,我们能否运用课本写作指导《学写游记》中的写作方法具体指导他修改自己的作文。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则宜简略,只要能起到交代和串联作用即可,不必将游览行动巨细无遗地叙述出来。三是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四是一篇好的游记,还具有知识性,让人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小王听完大家介绍的有关写游记的方法之后,明确了游记写作的三要素:所至也就是写清楚游踪;所见是游历时见到的景观;所感也就是经历过程中的引发的情感。其中所见到的景观要有详略。但是小王在描写所见到的景物时忘记了如何描写景物,大家能否帮他回忆一下有关写景的方法。①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物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②描写景物,写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③描写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观,动静结合。要求:选择照片中的一处景物来写,不要面面俱到;细致观察照片,具体描绘照片中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的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国庆节假期老师去了澧河的龙泉古桥游览,回来也写了一篇游记,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有写作知识,帮老师看一下这篇游记是否合乎要求。
澧河龙泉古桥游记国庆节假期,我来到龙泉乡,沿着田间小路,先至龙泉寺。古寺西便是澧河龙泉古桥,也叫翠花桥。我们沿着一条平整的青砖小路向前走。小路两旁是茂密的青蒿。蒿草上攀爬着许多蓝色的喇叭花。花草掩映下,龙泉澧河石桥的碑刻赫然在目,上面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在这座600多年历史的古桥上,(也有资料说,这座桥建造于南宋(金朝)(1127-1279年)时期,距今已经走过了近千年的风雨历程)时间仿佛凝固在斑驳的青石板上了。古桥的青石板上面有许多的凹槽,凹槽里有清澈的积水。经过几百年岁月的磨蚀,以及流水的冲刷,这座古桥依然坚固稳健。青石板上高低错落的凹槽,见证着澧河的沧桑变化。“桥面的宽度有5块石板组成,一字排列,每块石板长1.3米,宽1米,重有吨余,桥面共有175块石板。”石桥造型古朴,看似简单的石墩和石板的堆砌,实则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简约之中见精巧,朴素中见创造。石板与石板之间有铁条固定。石板缝隙间长满了野草。青石板上的纹路清晰可见。桥西有石雕像:龙王九子之一螭首,螭首昂首望天,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桥东与此相对的是螭尾。这样的设计既能在夏季巧妙分洪,又增添了古桥的美观大方。桥下清澈的河水流过。漫步古桥,侧耳倾听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听到了澧河在轻轻诉说这座桥的传奇故事:“澧河上原本无桥,河南岸一李姓大户的土地分布在河两岸,每年收种季节涉水过河,很不方便,还多次因为地界和乡邻生气。李家一位族人在朝做户部侍郎,李家就把他请回来做主,好把外村多占的土地收回。李侍郎回来了解情况后,没有支持族人的意见,而是在河上修了一座桥,改变了河两岸的交通,妥善解决了土地纠纷。百姓们为感谢他,将桥起名为‘李侍郎桥’,并集资在河南岸修建李侍郎生祠,后因战乱被焚毁。流传最广的是‘翠花桥’的由来。当年桥北岸是大片桃园,桥南岸是成片树林,澧河桥似彩虹卧波,桥墩螭首昂头翘尾,似在仰天长啸。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叶县知县廖都转因功升镇江知府,到镇江走马上任时经过此桥。正值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杨柳吐翠,桥上车水马龙,商贾南来北往,村妇洗衣,儿童嬉水,好一派田园风光。他被这优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不禁脱口称赞道:‘好一个美丽的翠花桥!’此语传开,百姓们便纷纷随着叫‘翠花桥’了。”站在桥头,微风轻拂,四周流水叮咚,水底游鱼细石清晰可见。古桥西方是一座拱桥。桥身共有三个大拱圈。中间大拱两肩之上各有五个小拱圈。两边小拱连接堤岸处各有三个拱圈。这座大桥已经废弃不用了。桥之上长满了野草和低矮的灌木。拱桥最南边是一座现代化水泥公路桥。澧河之水从孤石滩水库一路流淌而来,流经这座古桥。碧水淙淙,穿越33个桥洞,拍打着石墩,然后蜿蜒向远方流去。桥墩都是有石磙堆砌而成的,非常稳固。沿着河堤,向前行走。刚下过雨,泥沙路平整洁净。一旁河堤上,青蒿和马唐草繁茂。草丛虫鸣如织。漫步河滩,遥望古桥,几个孩子在河边戏水。有老人牵着小孩走在古桥之上。一只大黑狗从桥上经过,它时而踱步而行,时而静卧在桥头,这一切看起来和谐美好,行人与古桥形成一幅绝妙的图画。桥前方是美丽的拱桥,三个拱圈犹如三道卧虹。平整的古桥是一道粗犷的直线,宛如一个巨人托举着三道圆润的彩虹。远方的桥一座柔美一座粗犷,在流水和绿草映衬下显得古朴典雅、雄浑壮观,令人百看不厌。古桥一旁是龙泉古寺。朱红的墙壁,黑色的飞檐翘角,偶尔飞过的水鸟,无不让人感觉这里的古韵悠长。漫步至一片乱石滩上。奇形怪状的鹅卵石遍布河滩,俯身捡拾几块漂亮的鹅卵石,拿在手中。抚摸着鹅卵石,细细打量,这些石子有的温润如玉,有的粗糙奇特,有的玲珑剔透。蹲在石子上,目光掠过这些美丽的石子,它们经历了千锤百炼,千淘万漉。时间仿佛定格在每一块石头上,每一块石头都陪伴过这座古桥,每一块石头都是时间的凝结,石上的纹路就是一种记录,它记录着历史和河流的变迁。石子中间还有从上游冲来的古瓦残片,这些瓦砾已经磨蚀得不成样子了。瓦砾参杂在乱石中,共同见证着这座古桥的历史和传奇。石子间还可以看到漂亮的贝壳,石缝里偶尔还会跳出一只蟋蟀。在河水的转弯处,河水滚滚东流而去。古桥见证着河流的历史。千年时光流逝而去,古桥沉默无语。在漫漫时空里,人是渺小的。河流和自然是永恒的。我们保护古桥就是留住我们千年以来的曾经过往。我们敬畏自然,守护文物,就是对历史和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自然界里的一花一草,飞鸟与昆虫都知道敬畏自然,我们人难道会不懂吗?看了这篇游记,小王高兴地说,我终于学会写游记了,同学是否也学会写游记了呢?请课下完成下面的任务:国庆节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点击下面图案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起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