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马萨游记(五)

      拜别马萨之前,还有一处重要的地方在等待我的挑战,为此我要保存精力。
     当日剩下的时间完全用来休息和娱乐,到王庭区的斯皮塔曼音乐厅欣赏胡琴演奏,去郁金香区的亨德利酒馆享用上等胡姆酒。娱乐与增长见闻从来相辅相成,我不必劳累自己,旅行理应像这样轻松些。
      养精蓄锐后,第二天我将去往此次旅途的最后目标,位于马萨城南的琴山。
      在讲说琴山前,不得不先介绍一些看似不相关的马萨城市地理与历史。马萨城南有一条横贯入海的大流,名曰“韦恩河”,均宽九百米,水流平缓,乃因祆教圣人韦恩而得名,其南岸如今被划定为“韦恩区”。
      韦恩河既是马萨的航运运河,也是马萨新老城区的界河。马萨的传统城区,臂如郁金香区、风塔区等,皆建立在韦恩河北方,就连河流沿岸都没有多少人口;南岸则长期是村落和小镇,背靠琴山,以种植业和手工业为主。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阿拉顿王国成立,马莱亚王对马萨城进行了扩建,韦恩河南岸才得以初步开发。
      不过真正让南岸大发展的,还是海上贸易的兴起。马萨本是沿海城市,背靠城市群,还有韦恩河这样的天然运河,这使得马萨在海运时代迅速崛起为坦尼斯南方的商贸金融中心。马萨南岸人口骤增,新兴城区随之建立,城市的发达至此登顶。
      但所谓凡事均有两面性,马萨本就地处沿海缺乏纵深,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使城市变得臃肿,王国官方出于种种考虑终于决定迁都,在韦恩河上游建立了新都“诗劳斯”。而阿拉顿的龙兴之地,见证了三代伟大君王统治的马萨城,至此失去了王都的地位。

      在政府和王庭离开马萨前,阿拉顿的第三代国王“巴阿·格尚”携王太子维恩及全体王室成员在阿拉顿火神庙向诸神进行了祷告,并以修行者的方式登顶琴山,用魔法在巨石上留下蚀刻作为纪念。

      琴山位于马萨“韦恩区”的最南方,从王庭区乘渡轮过河,向南行十公里就可以到达。

      走出渡轮,恰逢阴雨连绵,很多旅者都因此放弃了,这对我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我实在不想在干登山这种体力活时,还被裹挟攒动的人堆里。

      琴山是马萨城重要的旅游资源,因其秀丽的景观和庄严是历史遗迹而闻名。古时琴山不仅是观景胜地,也是历代祆教虔诚信徒们修炼的地方,山间的巨石上留下了不少蚀刻。

      我来到山下时,细雨方停,山间便起了大雾,山峰皆在云雾缭绕中,远处只能隐隐窥见轮廓。而我行至从山脚再仰望琴山,雾中的主峰已是尽显壮丽,颇为令人震撼。

      来琴山的旅客之间存在一种不成文的“默契”,他们会自主携带,或是在山下租赁一尊十数公斤的石像,背负着石像完成登山。这是为了充分体验修行者的生活,这会使登山的难度大为增加。

      沿着山下铺设的大道,绕几个弯就可以直接切入主峰。初登此山,我没感到什么压力,因为山路非常的平缓,通行无碍;但沿途景致却略显平淡,视野被茂密的山林遮蔽,难以远望,这让我怀念山脚下的风景。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山腰间,视野清晰了不少,可道路也明显变陡峭了,沉重的石像再加上并不友善的天气,身旁已经有旅客放弃了登山。我的身体倒还没出现明显的疲惫,眼下这种坡度相比之后算是享受。为了不受其他人影响,我加快了步伐。

     行至主峰中途,抬眼所见已愈发明朗,我可以望见山下的城市建筑,也能看清雨雾中的峰顶。我身旁还在坚持登山的人,多是专业的旅者。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第一处蚀刻,它落在一面天然石壁上,由祆教特有的咒术形成。蚀刻的内容是一首源于《伽萨》(《阿维斯塔》核心篇章之一)的颂神诗,落款似乎是一个女性的姓名。

      根据阿拉顿祆教的传统,年轻的教徒们会在完成学业后去野外修行一段时间。修行者须要携带一尊沉重的神像出发,神像可以是青铜或者石料制成,通常有半人之高。教徒们口中念诵着经文,将神像徒步背负至目标地点后,留下蚀刻作为标记,再拖动神像返回自己所属的拜火神庙,神像将纂刻上修行者的姓名作为见证,由祭司们保管。

     琴山正是当时年轻信徒最流行的修行地点之一,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少不了修行者们汗水的浇灌。

      随着我们的步履接近峰顶,沿途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蚀刻,它们以迥异的字体和纂刻方式,刻画着不同篇章的颂神诗,尽显修行者们的个性百态。

      终于,我们登上了琴山峰顶,云烟之外,恢宏的马萨城尽收眼底,我们成功了。

     我的身后是一大片由巨岩连成的石壁,石壁之上已经铺满了庄严的蚀刻。其名为“虔者之壁”,是琴山的重要历史遗迹,几百年见证了来无数修行者的虔心。由于此石壁已经成为文物,现在受到法律保护,无论是游客还是修行者都不可再行纂刻。

      载于虔者之壁上的蚀刻,不少是著名人物留下的,其中包括了阿拉顿王国三代国王的真迹。初王马莱亚是颇具气度和权威的君王,他纂下的蚀刻也如他一般庄重威严;二世王拉万是个豪情万丈的英雄人物,他的蚀刻豪迈、飞扬;三世王巴阿精于文治,其蚀刻作品则显得文雅而含蓄。

      更加精美的是那些由诗人和艺术家留下的蚀刻,这些蚀刻往往字体小巧,位置游离石壁的中心区域。也许是出身平民的作者们不想僭越国王和贵族,但以其纂刻工艺而论,却犹在三位国王之上。

      不知不觉间已经时近傍晚,阴雨天气使得天色更快地暗淡下去,太多的蚀刻已经无法再逐一赏析了,我只得拖起沉重的石像离开了琴山。在将石像交付给山下的管事处后,我便动身返回了韦恩河北岸的马萨传统城区。

       其实马萨城成为商贸都市后,传统城区已经不再垄断一切繁华。如今南岸大力发展商业的韦恩区,论发达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北岸,甚至有更多新颖的商业产物。我之所以坚持返回北岸传统城区,是为了在旅途的最后一天能住上名闻大陆的挪瓦大酒店。

       挪瓦大酒店,一座位于郁金香区南部的高等贵族酒店,马萨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整个阿拉顿王国最高品级的酒店。始建于二世王拉万·格尚统治后期,由坦尼斯富绅投资建造,迄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以浪漫华贵的建筑风格和高消费水准著称。

      离开渡轮,我坐上了城区的马车,穿越过灯火掩映的古朴街道,来到挪瓦大酒店时恰是晚餐的时间。这座酒店会为购买上等客房的贵宾免费提供精致的餐食和葡萄酒,劳累了一天的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走下马车,那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映入我的眼帘。阳光般的黄金光芒映照着盎然绿意,构成了酒店的主题画风。

     酒店主体为土木结构,共由三部组成,两侧的部分略高,使用拱顶构造,并在外沿加以立柱;中间部分是方正的平顶,略低于两侧。

      挪瓦大酒店以金黄色元素灯为光源,搭配大量的金器和金饰,颇为耀眼;墙壁上的浮雕以草纹树叶为主题,雕工繁杂精妙;酒店采用半叶状的大型券拱门,并在室内外广泛绿化,使之更具自然之美。挪瓦大酒店造型绮丽,理念独特。置身其中,如同来到一片被阳光照耀的森林。

      在这马萨城的最后一天,我为自己订起一间上房,在花洒下洗刷去身上干涸的汗渍与凝结的尘土,在豪华的餐厅中尽情地享用酥皮奶油汤、鲜美的葡萄酒与烤羊排,算是犒劳自己数日旅途的艰辛。

      马萨这座城市使我有诸多不舍,在我看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幸运的,因为这是一座华美而深沉的城市。它像一首庄重典雅的诗歌,又像一曲恢宏绝丽的音乐,但再壮阔的乐章也总有终结之刻。现在,我该同它告别了。

      第二天清晨,我登入晨光中驶来的第一班游轮,踏上了回到北方的行程。

      署名  咒术师:温迪·贾赫西鲁

下一篇:良渚博物馆秋游记 (2023-10-23)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