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岭桥游记
- wang
- 2023-10-28
- 生活笔记
- 30浏览
- 0评论
一位北京来的朋友想去铜岭桥村看看,因为他喜欢箫,他说铜岭桥是洞箫之乡,那边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洞箫。
虽然我也是洞箫爱好者,但以往却没听说过这么个地方。特意在网络上搜索一下,找到好几个铜岭村,却不在杭州这边。
终于找到几个自媒体发布的软文,讲述铜岭村是竹笛之乡。
是竹笛,不是洞箫。
北京朋友打电话问了一阵,人家告诉他,就在中泰街道那边,家家户户都是做洞箫的…
中泰街道在余杭,不算太远,杭州这边有地铁直达。去看看吧,体会一下也好。
出了地铁四下打听,街面上却没有一家经营洞箫的店铺。人家告诉我们,做笛子洞箫的,在铜岭桥村,有公交车直达…
北京朋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洞箫之乡居然没有一个店铺卖箫,全都在村里…
我说这不奇怪。洞箫和笛子,并不是日常用品,受众面小,销量低,更换速度慢。如果在街面上开一个店,根本无法维持房租费用。 只能在村里做,村民在自家院子里生产,不需要房租。
传统乐器没落了,西洋乐器大行其道。
比起西洋乐器,传统的东方乐器有优势,也有劣势。
以吹奏乐器来说,西方的那些单簧管双簧管大号萨克斯等等都是含在嘴里吹,拿着就能吹响。而东方传统乐器比如笛子洞箫,普通人如果没有基础,吹响都难。所以更多人喜欢西洋乐器,忽略了我们的传统乐器。
东方乐器音色是西洋乐器无法比肩的。笛子和洞箫只是一根天然小竹管,不仅制作简单,而且携带方便,拿在手里非常优雅,这也是西洋乐器无法企及的。
我查了一下,铜岭村离中泰街道只有几公里,打个出租车就可以到,免得等公交车。
沿着乡村公路驶入山里,两岸青山护稻田。目前是十月中旬,稻谷一片金黄,即将收割。山上长满了竹子,是苦竹。难怪这边是笛子之乡,苦竹节长笔直,质地坚硬,最适合做笛子。
开出租车的师傅却不知笛子工厂,看来这个竹笛之乡的影响力并不大。
村里山清水秀,基础设施完善,非常整洁,环境优美,放眼望去,丝毫不输于那些旅游景点。一条小溪在村里蜿蜒流淌,两岸砌得整整齐齐,溪水清澈见底,无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铜岭村是一个小山村,总共四百余户人家,却有将近两百来户人家在制作笛子,到处都是成堆的苦竹毛料,随处可见乐器厂。这些乐器厂,其实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自己一家人制作。
很多人家在制作笛子的同时也做箫。箫比笛子更讲究材质,以紫竹、桂竹、斑竹、荆竹为佳。这边山里并不产这些竹子,大家只能去外地购买。不以制箫出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历史上,苏州笛享誉盛名。在近代,上海笛后来居上。
铜岭村因为盛产苦竹,一直作为原材料的供应地存在。
1984年冬,上海有位著名的制笛大师周林生来铜岭桥寻访做笛子的材料。他在苦竹林里不慎失足滑倒受伤,被村民所救,得到悉心照料。伤愈后,周林生将制笛技术传授给了村民们。从此以后,这个小山村就成了竹笛之乡。村民们就发挥了材料优势,做大做强,而且形成了产业。
环境如此优美,又有特色产业,自然会吸引资本的注意。目前已经有人来村里投资旅游项目,相关设施正在建设中。
拜访了几家制作笛子的作坊,村民们非常热情,向我们介绍笛子,并不以推销产品为目的。
小村尽头,山沟往上,有一个叫“上皇庙”的水库。北京朋友说想去观赏一下,一位正在给洞箫缠丝线的大姐告诉我们,昨晚有人在水库里寻短见,法医刚刚来把尸体运走,是个临安的小伙子,才28岁,沉迷于赌博,输光了家产,于是来这边跳水死了…
我听到心惊肉跳,这么一说更要看看。一个绝望的赌徒大老远从临安跑来死在这里,必定是喜欢这里的风景。
青山之间的小水库,湖光山色,风景确实非常美。水库边上还有刚刚丢弃的一次性手套、注射器,另外还有一些饮料瓶等等垃圾,估计是法医和前来处理的人用完之后抛弃的。

这个水库是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来源,那个赌徒也够可恨的,自己作死,还要污染村民的水源。
故意污染水源,本身就该死。正巧他又是来寻死的,这是死了两次。
水库大坝下面就有垃圾桶,法医大人们丝毫都没有环保意识,干完了活就乱扔垃圾。
上皇庙前,绿水青山。
谁家儿郎,来自临安。
身陷赌博,不知收敛。
贪欲难填,苦海无边。
一着不慎,输光家产。
死不足惜,尚留麻烦。
破坏环境,污染水源。
早升极乐,洗心革面。
来世投胎,莫再赌钱。
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原本并不出众。山不高,峰不秀,岭不峻,石不奇。勤劳的人们一点一滴开拓创新,终于创造出了堪比公园的美丽环境,这样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
一个好逸恶劳,沉迷于赌博的年轻人,大老远跑来,不好好学习村民们的勤劳,却用他肮脏的身体来污染水源。但愿他的灵魂能够受到村民们勤劳的感染,下辈子做个踏踏实实的人。
坐上村里的公交车,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铜岭桥。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