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游记
- wang
- 2023-11-07
- 生活笔记
- 32浏览
- 0评论
11月5日 周日早,前往北京昌平十三陵。
十三陵中,仅有三座开放,即朱翊钧(万历)的定陵(有地宫可参观)、朱棣的长陵和万历父亲朱载坖(ji四声)的昭陵。
一、定陵-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和其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墓





定陵是明代第13位皇帝朱翊钧(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两位皇后分别是:
1、孝端皇后王氏。王喜姐,本姓黄。浙江余姚人,生于北京,永年伯王伟之女。她在位4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王喜姐于1620年逝世;(清代还有一位孝端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
2、孝靖皇后王氏。原任锦衣卫百户赠明威将军指挥佥事王朝宷之女。孝靖皇后身份低微,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她1611年逝世,但在1620年,朱常洛(光宗)之子朱由校(熹宗)即位后才将其迁葬至定陵。
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去时细雨纷纷。定陵外有两个小型展厅,地面湿滑,工作人员忙着擦地,叮嘱我们小心。展厅里开着空调,冲淡了室外的凉意。
展厅附近有数十只野猫,其中一只橘猫瘦瘦小小,毛色鲜亮。它不惧人,很快撒个娇,确定你没吃的后就走开了。
往里走即步入地宫。
地宫位于地下27米处(相当于现在楼房的9层或者10层),沿着楼梯往下走,感觉挺深。但比较奇怪的是,参观完爬上来却很快,不像是上了九、十层楼的感觉。
整个地宫分前、中、后、左、右5个殿,总建筑占地面积1,195平方米。体感比较潮湿,陈列品也不多。
接近入口处殿内(不太清楚是哪个殿,网查可能是左殿)的棺床上洒满钱币。主要是人民币,也看到几张韩元。
旁边的中年妇女从包里掏出一沓百元钞票(看厚度估计至少一万),散了5张进去,估计是这么多纸币里面额最大的了…...
万历和两位皇后的红漆楠木棺椁(应该是复制品)放在后殿的棺床上。其他箱子里应是存放陪葬品的。
第二站是长陵,
二、长陵-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墓
长陵是明朝第3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墓。
其中,“大殿(祾恩殿)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屋面,殿内“金砖”铺地,殿宇梁、柱、枋、檩、斗拱等建筑构件全部用金丝楠木加工而成。”
据说皇家殿宇中搭配金丝楠木的比较少见,长陵祾恩殿是其一,殿内有60根立柱;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其二,殿内由68根立柱撑起。太庙(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目前没有开放,我差点把它和故宫的太和殿搞混。
祾恩殿内立柱看着高贵奢华,表面有金粉样的光泽,难怪要保护起来。

殿内目前主要展出明朝皇家服饰、器物等。品类不算多,且大多是复制。
展厅介绍最详细的是衮服及其所绣十二章纹。衮服是是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册拜、圣节和举行大典时所穿的礼服。
中国传统的衮服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野鸡)、宗彝(虎和长尾猴)、藻、火、粉米、黼(fu三声,斧型花纹)、黻(fu二声)十二章纹为饰。
目前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十二章衮服是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缂丝十二章衮服。

经查,十二章纹含义如下,从文意看,还是颇有美感的:
日、月、星辰(三光),取其照临之意;
山,取其稳重、镇定之意;
龙,取其神异、变幻之意;
华虫(雉鸡),取其有文采之意;
宗彝(祭祀用的器物,通常是一对,虎和长尾猴),取供奉、孝养之意;
藻(水草),取其洁净之意;
火,取其明亮之意;
粉米,因其洁白,取其能养人之意;
黼(斧头),取其割断、果断之意;
黻(是黑青相次的“亚”形),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
大殿外植有油松和栎树(桲椤树)。我在北京其他地方没见过栎树,它的叶子形状还挺独特。桲椤树学名槲(hú)树,壳斗科落叶乔木,别名柞栎。据说胶东半岛那边的人常用大叶桲椤树的叶包粽子、制作桲椤叶饼啥的。





三、昭陵
万历父亲朱载坖(裕王)的昭陵也在附近,没有去。他就是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陈宝国饰演的嘉靖帝朱厚熜的儿子(郭广平饰)。执政时间大概只有短短五年多,去世时仅35岁。
其父朱厚熜葬于十三陵中的永陵,没有对外开放。
和朋友聊起昭陵,说陕西也有同名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西安市大约70公里。
皇家陵墓,雨中显得萧瑟而沉默,我很难想像它们初建后的壮观。定陵地宫里红色的棺椁,看着也是格外的孤单。
关于十三陵的诗词,比较出名的是纳兰性德的《清平乐》:
“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
以及《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近代柳亚子也有《阙题》:
“天南义旅起堂堂,司隶威仪旧帝乡。小挫纵然闻洱海,大勋终望集昆阳。一成兴夏诛寒浞,三户亡秦忆楚王。好待收京传露布,十三陵畔奠先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