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知行地理校园游记(一):自制日晷 探秘“时间”

暑期结束,开学后等了三周的同学们,终于满怀期待地迎来了地理培优社团的第一次精彩活动——制作“日晷”。这使大家在学完地球运动后,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挑战。

【原理与指南】  
日晷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承载着劳动人民令人惊叹的智慧。它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当晷针被太阳照射时在晷面上投射出影子,影子所指向的方位即代表了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代表着正午的到来。

制作日晷时可用到的材料有:卡纸、笔芯、圆规、量角器等。同学们可利用卡纸进行裁剪,制作晷面及支架,并用量角器及圆规画出晷面刻度,用笔芯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晷针,示意如下:

在制作日晷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日晷的晷针需与晷面垂直,并指向北极星方向。

2)日晷的晷面和当地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互余。

原理如下图所示:

 中当地纬度为α,晷盘和底座的夹角为β。
【活动过程】
社团课上结束讨论后,大家决定作一个可以在深圳本地用的日晷。在着手制作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深圳的地理纬度,经查阅深圳的地理纬度为北纬22°24′至22°52′。我们统一取北纬22.5°,那么深圳日晷与地面的夹角可定为67.5°在确定了这个关键因素之后,大家便开始自己寻找材料,集思广益的制作起来。一周后,大家在校园里进行了实地应用。其中最精彩的是高二1班易欣然制作的可调节日晷,他利用烧烤棍做了一个可调节框架,使得日晷与地面的夹角可以根据当地纬度进行自由调节,十分有创意。

 

此次自制日晷社团学习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深化了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同时也让大家切身体会到了地理学科的奥妙,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进一步生根发芽。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日晷吧!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