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金华免费景区——灵泉岩游记,全程2小时,碧峰奇石,景色秀美

很多人都知道,在金华市武义县新宅镇有一个因出了个贵妃娘娘而为名的村庄,叫“少妃”村。

少妃岭下,有一个村民们引以为豪的“灵泉岩”,却鲜有人知道。旅游君之前亦未听说。日前,旅游君有幸前去一游。


从武义县城过岭下汤村往右有一个路叉口,沿着山路驱车几分钟在一座水库脚下车,再沿着台阶往山上走个20多分钟有一个空旷的场地,便可看到一座依次排开的岩峰远看整体如骆驼,驼峰还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脚印”。


空旷之地往右走上台阶,一个写有“天门”的岩洞映入眼帘,洞的上方还有一个洞口。走进“天门”,迎面是一个石柱门,陈良武说,这个石柱门是明朝时代遗留下来的。走过石柱门站在一块大岩石下就是村民所说的“山门滴水”处,传说能受到这里的一滴甘泉的人,便会心想事成。不过这滴甘泉需有缘份的人才能滴到,有的人站一天也滴不到,有的只是走过无意间却滴到身上了。

沿着这个岩洞往上走几步就到了“灵泉岩”。两块巨大的岩石拱出突兀成一个可站立上百人的岩洞,内有观音供奉。其中一块岩石上因千百年来滴水的作用,滴出了一个神似观音的岩像。洞口右侧,有一个雕着一条大龙看着两条小龙戏珠的短石柱,亦是早时候遗留下来的。洞内一石桌上刻有“大明嘉靖”等文字,说明了年代的久远。

洞中有一眼古井,一平米大小,深不过三尺,不时有善男信女用长勺从井中舀泉水直接喝,或把水装进矿泉水瓶里。旅游君喝了几口,水凉而清冽。陈良武介绍,这眼泉水碰到干旱不会枯竭,发大水也不会溢出;两三人饮用也不会流出,多到两三百人又不见干浅半分,山下居民和来往香客都说这泉水很通灵性,所以称此为“灵泉岩” 。武义县左翼文学家、革命烈士潘漠华曾在此避难居住。1927年其创作的主要作品《雨点集》中的《冷泉岩》就是取材于这里

很多游客到“灵泉岩”往往就止步了,其实更好看的风景还在上边。从“灵泉岩”往左向上走,有一条小径,穿过小一片竹林,走过“百步梯”,便是“龙潭背”,山上怪石嶙峋,石块或层层相叠,或峻然而立。陈良武介绍,此处一直往上有3眼“龙潭”,出于安全考虑,同行者止步于最底下的一个“龙潭”,亦是泉水清澈。站在“龙潭”边,再看开头看到的“骆驼峰”,岩石有的形状如兔子,有的如龟……。

左侧则是一座独立的巨石,石面平坦,有百来平方米,生长着一些红色、绿色叶子的藤蔓,当中建有一个凉亭。因为这块岩石有约30度的斜度,凉亭的6根柱子高低不同,依斜度而建,颇为奇观。站在岩石上,远处景色尽收眼底。远远看去,另一块巨石如以前农村老太做布鞋用的鞋楦,令人叹为观止。

此时再看“骆驼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块块岩石形状又有了新的变化,大有宋代著名诗人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在一张航拍的图片上看,“龙潭背”和“骆驼峰”岩石则又形似一条巨大的龙横卧在山中……不同方位、不同视角,随步移变幻的峰峦形象,堪称“移步换景”,让游客在大自然神奇的世界中获得美的享受,回味无穷。

/////

“灵泉岩”历史悠久,铭文记载兴于明朝。旧时为佛家重地,香火兴盛,声名远扬。环山成形为景,以“清泉、岩洞、绝壁、孤峰”为奇,树木枝繁叶茂,空气清新。

整个景点游玩下来,不到两个小时,亦不收门票。

本期图文:王东方

文章来源:武义旅游

编辑:丁家华

一审:张原原

二审:任高青

三审:徐利华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