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游记七纽波之行:5日奔波4、5(下)
- wang
- 2023-11-15
- 生活笔记
- 28浏览
- 0评论
倒是到了自由之路的最后一站,邦克山纪念碑,作了一点深入的观察,印象比较深刻。
从山下到山顶,是一条小街,有一点坡度,缓缓的向上伸去,这应该就是“山”的地势了,周边的建筑物都是有塔楼的英格兰格式,街道的一边整齐地停着一溜小汽车,很安详寂静,没有大城市的喧闹和浮躁,有一种优雅的传统贵族气质。
顺着这街道,走完大约百多米的上坡,就到了山顶,这山顶倒是平地了,远远地就看到前面,纪念碑高高耸立,宛如剑指蓝天,气势非凡。
又走了几十米这平路的小街,就到了一个公园的门口,四面围着栅栏,栏杆是铁质的,漆成黑色,半人高,顶端做成矛的形状,栅栏的中间横着镶嵌着一块招牌,上面第一排写着“Bunker Hill Monument”,儿子翻译:“是‘邦克山纪念碑’”,第二排写着“ Bosto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儿子也给我翻译成汉语,就是“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
站在这大门口,看见正前方,是一片向上的缓坡草地,时值盛夏,碧草如茵,林木葱茏,绿色中间,是由坡道和台阶构成的通道,缓缓地向上伸去。终点就是那纪念碑了。
上完了这坡道,就到了纪念碑的正面了,首先看见纪念碑前,立着一座雕像,正有两个少年手攀底座拍照,我在旁边也趁机拍了下来,我由此判断,这底座高近2米,上面的人像,头戴礼帽,那是文质彬彬的绅士形象,右手持刀,就可以看出是一个威武的军人了,底座正面上,刻着三行英语,儿子说:“这是一个人名,叫威廉·普雷斯科特。”我后来查百度,知道了这威廉·普雷斯科特,是当年在邦克山指挥作战的美军军官,当时是上校,后来自然是升成将军了
原来这邦克山,虽然是波士顿港北方的一座小山,却是美国独立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古战场。这里曾经打了一场著名的战役,以地为名,就叫做“邦克山战役”,山顶建有纪念碑,这碑还可以从里面攀登上顶,因此也可以叫作纪念塔,塔旁边设有介绍邦克山战役的小型博物馆。
这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1775年6月17日,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英双方第一场大规模的战斗。两个威廉在这里对垒撕逼,数千盎格鲁人在这里逞勇斗狠,百千军士在这里去见了上帝。1600名美国独立军在威廉·普雷斯科特上校的指挥下,占据了邦克山,这山形势险要,能俯瞰波士顿全市,英军为夺回该山,由威廉·豪少将率领的优势正规军两度猛扑,都被独立军击退,英军死伤达千人,美军也伤亡400余名。英军发动第三次攻击,美国人的弹药用完,又没有增援部队,最后撤退了。这一场激烈的战役,使人们对独立军的战力刮目相看。就在那时候,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独立军总司令。
挨着这雕像,就是纪念碑了,百度上说:这碑形为棱柱状方尖体,高67米,竖立于1827年至1843年之间,以花岗岩为原料建造。座落在波士顿的查尔斯顿区。修建纪念碑的花岗岩来自这自由之路的起点昆西,通过专门为此修建的花岗岩铁路和驳船转运到现场。我妻和儿子都说:“走了半天了,我们是没有气力去登这个塔了。”我说:“到这个地方,不容易啊,可登而不登,将来会后悔的。前天,在纽约,没有进中央公园,不就后悔了?”我顺着这纪念碑的地面转过去,就看见了一座一层的房屋,面积不大,两间教室大小吧,这就是山上设的介绍邦克山战役的小型博物馆了。我走了进去,看见一个穿着灰色短袖制服的高个男人,坐在一个柜台的后面,他对着我,说了一句英语,我自然是听不懂,以不变应万变,一连串说出我会的三句英语:
“I don't speak English(我不会英语)。”“I'msightseeing(我是来看看的)。”又走进一个门,看见一间教室大小的房间,对面靠墙中间立着一个白色的雕像,我估计是那个威廉·普雷斯科特将军,也可能是代表士兵的塑像,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应该是大理石之类,雕像两边是几面美国国旗,还有红花的花圈,三面用布条围拦,再朝雕像的左边望去,那半边屋里的角上,是一个讲台,一个也穿着制服的女士,正在讲着,下面坐着几排人在听。我是奔着攀登那个塔顶的目标去的,向塔的方向看去,有一个门,走出这门,就到了塔的跟前,有一个门,这就是塔的入口了,我进去,就看见了一道阶梯,我踏上阶梯,开始攀登。
这阶梯,就像是楼房的楼梯,靠外墙安装着铝管的扶手,绕着塔身,螺旋而上,宽约一米,可供两人并行,来登塔的人还不少,不时有人从后面赶到我的前面、或是从上面下来,与我擦肩而过。每一级上都标有阿拉伯数字,说明级数。
这纪念碑顶上的室内地面是圆形,直径不会超过3米,高约3米,空间狭小,墙体的四面各有一个小窗,高约2尺,宽1尺多,透过小窗口向外眺望,俯瞰市景,视野非常好,城市街区及港湾景色尽收眼底。但没有合适的观景设施,只能远远地望个大概了。
在这室内,有7、8个人,就显得拥挤了,我在小窗口用手机拍照的时候,一个小姑娘也到这小窗来了,我想起我才学会的一句英语,正好派上用场:“由阿,贝特荷。”( You're beautiful 你真漂亮)于是,我就近距离的拍了这个美国姑娘的侧面头像。峨眉隆鼻,明目皓齿,真的是美丽。
在这顶上拍了几张风景,就下来,到达地面,走出塔门,迎面看到了那两个男女制服,站在一起,我猜测,他们是执勤的警察、或是保安,那个女的对着我,居然先说出了一句汉语普通话:“你好。”我就拍了那女士,她高挑的个子,这苗条,在美国极易发福的中年人里,是很难得的。
得寸进尺,又把手机递给那女的,站在那男的身旁,说:“photo、photo 。” 连说带比,那女的明白了我的意思,给我和那男制服拍了合照。他看来年纪大一些,也苗条,比我高半个头,戴着墨镜,显得很和蔼。
我想,这两个执勤的人员,警察或保安,在形象上,一定是经过了挑选的。我年轻时候学过历史本科函授,还记得一点美国历史,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的第一枪,叫“莱克星顿战役”,现在走了这自由之路,登了这纪念碑,知道了这邦克山乃是美国独立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古战场。邦克山战役就在“莱克星顿战役”之后,还有美国独立战争几个早期的战役,康科德战役、波士顿围城战,都发生在波士顿或附近的地方。让人可以想见当年美国初兴时代、与英国老大曾经有过的硝烟与流血。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跨越了世纪的枪林弹雨、叱咤风云,现在的自由之路早已没有了军事争战的肃杀气息,成了波士顿最悠闲的场所、旅遊的胜地,绿意和古意都十分盎然。在这片得之于人的的大陆上,美国人在享受着他们今天的和平和富足。
离开了自由之路,儿子说:“我们接着去新英格兰水族馆,它在波士顿滨水地区,市中心北端太平洋大道的中央码头,是波士顿知名的旅游景点,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水族馆之一。”3点半,我们到了水族馆,去买门票,2张成人票,价26.95美元;一张60岁以上老年人票,价24.95美元。总计78.85美元。
走进这个水族馆的大厅,看见一个巨型的圆柱状透明水槽,矗立在中央,延伸到天花板,螺旋状的楼梯围绕着这水槽,一路盘旋而上。儿子介绍说:“这水槽直接与海洋相通,有二十万加仑海水在这里面流动,里面的海洋生物超过了2000只。”走着这条螺旋楼梯,有如置身在水中,身旁水槽里是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长长短短、方方圆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跟它们的距离只隔着一扇玻璃,好像正在身边游动,我认得的,有四脚的海龟、五角的海星、八足的章鱼、伞样的水母、马头的海马、吃过的海虾,其余的就不知道是什么名了。
在馆内另外几处水池中,看到了企鹅,看到了海豚和海狮的表演,这些小动物,看起来憨态十足,非常可爱。
“百度”说:这个圆柱水槽水族箱在1970年初对外开放,第一年中,就吸引了近50万游客前来参观,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循环海水水族箱,里面还有鲩鱼和海鳜。1998年,新英格兰水族馆在西翼修建了一个新的设施:水族馆医学中心,也对公众开放,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如何护理动物;还增设了一个大的礼品店和咖啡厅;2000年,建成了一座6层高的IMAX 3-D剧院。
看过这水族馆,大家都感到饿了。我妻说:“昨天的那个龙虾和鱼,味道确实好。”儿子说:“那就还是去那里吧。”
6点,从“海鲜酒家”出来,我妻对顶级大学的倾慕又洋溢发作,问儿子:“这里隔麻省理工学院远不远?”儿子在手机上查了一下地图,说:“不远。”我妻说:“太阳还没有落,我们到去看看。”

这里的傍晚静悄悄,在夕阳的余晖里,校园没有看到人,只看到一片片碧绿的草坪,包围着一栋栋红砖的楼房。

儿子去取机票,我看那价格,一张70美元,我说:“比火车票还便宜啊,我们来的火车票是100美元呢。”
儿子说:“美国客运铁路是私营的,所以贵,波士顿到纽约的机票是浮动的,最便宜的时候还有50美元的。”

晚上10时45分,到达宾州停车点,儿子的室友高立晟开车来,接我们回到住所。儿子概算了一下,这回纽约、波士顿之行,汽车票、火车票、公汽票、地铁票、机票、门票、住宿、吃饭、零食,总起来花了两千多美元。“不算多,一人700多,游了两个城。”儿子说。我妻说:“你用美元算不多,要是用我们的人民币算,就是一万五啊,这美国旅游,真的是得家里有矿,才游得起呢。”我接过来说:“还得有人啊,要有认得英文的人,要咱两个,就是一对睁眼瞎,连路都认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