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红袖游记/南华寺游历记——南华见六祖,佛渡殿前客/朱二

南华见六祖,佛渡殿前客

文/朱二

红袖香如故,天涯亦咫尺。需要加入红袖微信群交流的文友,关注公众号后私信。

红袖杂谈,纵览世间万象

慧能从容应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换句话说,本来就无一物,你却惹起了尘埃,这不动了痴念吗?

近段时间工作上屡遇烦心事。人总是这样,如果花点气力,事情能按步就班顺利地进展,你会有种百日见花红,水到渠成的喜悦感。若费耗了时间精力,却跑到了死胡同里进退维谷,你会那个憋屈啊。诸事不顺,巨大的精神内耗就是这么产生的。

所以几个同事商量了一下,不如到南华寺闻闻香火,听听禅音,让内心平静一点。于是一拍即合,晚上收拾行囊,次天一早直奔韶关曲江南华寺。用同事的说法,第一站到那,表示虔诚啊,心诚则灵,诚不欺佛。

路上约花了六个小时,下午三点左右到达。我仨人经过寺前石阶,一群鸽子在地上觅食,偶见路人投喂一些面包碎屑,遇人不惊,人从旁经过也不知避让,反要你去主动让它,真当正自己是本地人。

一脚迈进禅院,便隐隐然听见梵音,香烛气味扑鼻而来。说来奇怪,一路风尘未定的心,刹时就平静了。

禅院分好几进,从曹溪门进入,到宝林门,到天王殿梵音越来越嘹亮。绕过天王殿,发出梵音这地立即出现眼前。原来僧人们和一帮善男信女正在大雄宝殿里诵经,时而匍匐跪拜,时而绕堂慢行。至于诵的是哪款经文,作为伪信徒,实在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以前也到过几座名寺,如寒山寺、普陀寺、南山寺,那梵音是集体吟诵的,殿堂四墙发挥着回音壁的作用,听之余音缈缈,九转千迥,荡气回肠。而南华寺却借用了话筒、扩音器、喇叭等现代科技工具,由几名领头僧人带领诵经。经文传到耳里,有种刺耳的科技感,原本进殿后平静的心情,反而如石投水,翻起涟漪。如果可以提意见,我恨不能马上去找方丈来反映。

经过大雄宝殿,后面是藏经阁。不免想起武林绝学《易筋经》,略显失望的是,藏经阁前没扫地僧,里面也无藏经,前庭是一个铜铸的巨大香炉,通往藏经阁的过道上有两只狸花猫似乎听着佛经入定了,蹲在地上雕塑似的纹丝不动。藏经阁是分上下两层的古建筑,外墙有现代翻修的痕迹,也可能经书都藏在阁楼上不对外开放。

藏经阁后面是镇寺宝塔,名曰灵照塔。始建于唐先天年间,距今约1300多年,原是砖木结构,焚毁后于明代重建。翻看旧闻,一般佛教的宝塔下多有地宫,藏着一些精致的佛教用品,有很大的考古价值。像陕西的法门寺地宫,打开后出土2499件绝世珍品,简直骇人听闻。

灵照塔后面是陈亚仙古墓,回来查资料才发现,陈亚仙是当地大地主,六祖惠能和尚因到此弘道,信徒陈亚仙施地建庙。陈氏祖坟恰好葬在此地,便要求六祖建寺可以,但不能移走祖坟。陈氏祖坟因此得以在佛宇间浸淫佛法千余年,自得佛祖庇佑。

更有意思的是我此行三人,居然都姓陈,冥冥间似乎有佛指路,到此地来问根。看着墓碑旁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碑文,已经被岁月之辗侵蚀得模糊不清,隐隐然有种思绪在尘埃里飞退的苍桑感。

想到个好笑的事情,晚上到韶关酒店办入住,前台收了身份证登记信息,第一句问:请问哪一位是陈先生?我笑着说:都是。

陈氏古墓的后面就是存放六祖慧能和尚真身的六祖殿,这布局仿佛陈氏祖墓成了六祖的座前护法,护法在前,佛光在后,简直相得益彰啊。

写到这里,应该到了重头戏。因为这六祖来头实在是太大了。佛教分北宗与南宗,而慧能和尚正是南宗的开山鼻祖。禅诗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禅诗大家耳熟能详吧?正是慧能和尚所作,题名曰:菩提偈。

看到六祖和尚真身时,我还是有点诧异,鲜艳的袈裟裹着慧能和尚的真身,真身呈墨黑色。据说用的是一种叫夹纻造象法的古代传统技艺。

高僧知道自己要圆寂,便不吃不喝盘腿入定,让身体的水份彻底蒸发流失,瘦成皮包骨后不易腐烂直到圆寂,然后用泥模裹身,泥塑成胎后,再一层层的裹上麻布。笔者以为应该跟裹木乃伊似的,实际就是国产木乃伊。

慧能和尚圆寂后并不孤独,他真身两旁分别是憨山德清和尚的真身和丹田和尚的真身,不讨论佛法时,三位大师还能斗个地主;或者一边讨论佛法,一边斗地主两不误。

当年五祖弘忍与惠能和尚交谈:你来自“獦獠”之地,如何能成佛?当时岭南未经开发,地广人稀,到处荒夷充满瘴疠之气,被中原人称作南夷之地。历代被贬黜岭南的官员一抓一大把,像苏轼、韩愈、刘禹锡等,换句说法叫流放岭南。弘忍和尚明显是看不起来自岭南的慧能,话中充满了地域歧视。

慧能从容应答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换句话说,本来就无一物,你却惹起了尘埃,这不动了痴念吗?

弘忍和尚与历朝王候将相想不明白的是,新时代的岭南现已翻天覆地人人向往。说句神化的话,这离不开南华寺坐镇粤北要喉,西北望湖南,东北望江西,六祖用一千余年的时间,拔开了岭南的瘴疠,以弘法的方式去开启民智,终于重启岭南新之华章。

游历一圈南华寺,出到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天色晦暗阴霾,可西下的落日却捅破了一片密云,阳光在密云的缺口中倾泄而下,那是一道佛光,正在普照着脚下的大地。佛教的信徒往往会因为一些机缘巧合,心中的佛性深受触动,便一头迈进空门立地成佛,是所谓的佛渡有缘人。

笔者也算是与佛有缘,步入庙堂碰巧遇上陈氏先祖,步出庙堂碰巧又遇上佛光。幸亏我不是善男信女,要不也可能会立地成佛,细思极恐啊。

主编:诗情

副主编:朱二

编辑:郝点

编委:对长亭、风过无雨痕、记得想我、辽阔之海、Mr周、徐烟柳、有期、子越

主      办:红袖天涯编委会

特别感谢:全体红袖天涯文友

欢迎投稿红袖

长按左边二维码,可直接投稿,点击“联系客服”可咨询。

上一篇:朴夏京旅行记:治愈周游记 (2023-11-16)
下一篇:2015北海道东京游记—1.计划 (2023-11-16)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