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荒野游记
- wang
- 2023-11-19
- 生活笔记
- 31浏览
- 0评论
美国荒野游记 · 沿着罗宾逊溪水逆流而上
文/摄影:贺伟利
“在与自然的每一次漫步中,人们得到的远远超过他所寻求的。(In every walk with nature one receives far more than he seeks.) ” ~约翰.缪尔(美国早期环保运动领袖、经典环保作家)
在美国环保史上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建立"荒野"保护区。尽管人们将森林、荒原等视为荒野, 但联邦“荒野”有其具体的含义。那么什么是"荒野"? 美国1964年通过的《荒野法》将它定义为: “地球及其动植物群落不受人类干扰的区域,在那里人类本身只是不会留下来的访客。” 即这是一片由自然主宰的特殊区域, 它是动植物的家园, 山川河流的源头。它是人们去冒险、去体验大自然之原始状态或享受与自然的独处之地。
在加利福尼亚州, 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叫希也纳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 Mountain Range), 在这座山脉中分布着包括优胜美地等四个国家公园, 以及二十个由《荒野法》界定的联邦“荒野”区域, 比如, 我较常去的“荒芜荒野”、“ 移民荒野”、“亚当斯荒野”、“约翰.缪尔荒野”以及“胡佛荒野”等等(该文以下所用“荒野”一词均专指受《荒野法》保护的区域, 不再赘述)。
今年7月4日长周末, 我们夫妻二人选择在"胡佛荒野"中背包徒步三天两夜。这条路线始于海拔2千1百米的双子湖边茂密的国家森林之中,沿着落差不断攀升的罗宾逊溪逆流而上。栖息于湖畔, 跋涉在山间,路在脚下延伸,白云卷舒变幻, 邂逅一场冰雹急雨, 我们翻越了两个分别是海拔3千2百米和3千1百米的山隘,总行程40公里。
一路上与我们相伴的是美丽的高山湖泊, 清澈溪流, 嶙峋山脊,苍然磐石, 潺潺流水侧耳听;一碧万顷的高原草甸, 野花芬芳, 鸟鸣悠扬, 阵阵松涛送来山间凉爽的风;放眼壮阔的山脉和高峰, 无限风光陶冶我心。
中午12点启步, 行走6个小时到达海拔2千8百米的罗宾逊湖。罗宾逊湖由两个姊妹湖组成, 分上湖和下湖, 我们选择在此作为第一夜的宿地, 在两湖之间的岸上搭起了帐篷。
美国的“荒野”与中国的自然风景区不同。前者是纯原始状态的自然, 这部《荒野法》本质上就排除了对这些区域作任何人为的修建, 即:不能修机动车道、不能建造设施、不能有任何商业活动……等等。因此, 要在“荒野”中旅行数日的人们, 都须徒步将自己的衣食住行的生存必须品背进山来。当你离开时, 也应践行文明旅行的格言:“只带走你的记忆, 只留下你的脚印(Take
only memories, leave only footprints)” 来“荒野”的人们都会珍惜它, 都会自觉收拾带走自己的所有垃圾, 不留一丝痕迹地离开“荒野”。
翻过海拔3千2的这个山隘, 是一片高原湖水和草原湿地。那水如同与天边白云一般高, 山也变矮了。跨过这片草原湿地, 迎面而来的景观让我激动不已:波澜壮阔的“锯齿”山脊气势磅礴独傲苍穹。
从3千2的山隘下来, 接着又开始翻越海拔3千1的山隘。
风景同样的精彩, 山巅似乎咫尺可及。山隘处我们通过了美丽的“白雪湖”, 接着大下坡进入一片凉爽的森林。从森林出来, 是平坦悠长的高原草原峡谷, 让我终于可以从反复上坡下坡的模式下缓上一口气, 以迎接新的上坡。此时, 太阳已偏西,我们加快了步伐。
“荒野”是寂静的, 有时你行走几日都看不见一个人的踪影。但它也是热烈多彩的:风声、水声、四季轮回、鸟儿鸣叫、花儿绽放、小鹿吃草、松鼠跳跃、偶尔会碰见黑熊、山狮和郊狼出没...... 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勃, 就如一首立体的生命交响曲在山野荒原上回荡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