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王肖│洛阳游记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洛阳游记

文/王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近几年互联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热评。自三年疫情开始到结束,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没能蹭上“诗和远方”的热度。数月来,朋友圈里疯狂刷屏的游客照片仿佛在提醒我,是时候该出去走走了。趁着手头的工作处理妥当,我请了几天公休假,约上闺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做足攻略之后,我们确定了此行的目的地洛阳。没有跟团,也没有请向导,紧张忙碌的时光机被刻意按下了慢放键,我们用脚步和心灵静静地感受着这座号称十三朝古都的传奇故事。宋代司马光《过故洛阳城》一诗有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作为一座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毋庸置疑,洛阳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
了解一座城市先从她的博物馆开始,我们第一站便是洛阳博物馆。馆藏的夏代青铜爵、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北魏时期的陶塑、唐代的三彩马等等堪称国之瑰宝。每一件文物都静静地立在陈列柜中,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诉说着属于自己那个时代不平凡的故事。来参观的游客很多,每个人在展厅中徘徊驻足,凝视良久,感悟世事沧桑,感受着洛阳的灿烂文化。在品读文明之际,一份探索历史与未来交错的从容翩然回荡在胸膛,即便是回顾过去百年或千年的时光,那些历史中所有无言诉说的骄傲与绚烂都一并呈现在我们眼前。
既到洛阳,龙门石窟自然不能错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石窟座落于洛阳城南的伊阙峡谷间,在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大大小小的石刻造像共有十多万尊,每一尊都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衬着青山绿水,更显万象生辉。一路拾阶而上,我们终于来到了大卢舍那像龛群雕前。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雍容大度、气宇非凡。其规模之宏伟、气势之磅礴,昭示着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以及盛唐时期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震撼之余,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充盈着文化传承和人文意识的内在涵养。既彰显了中华民族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也是社会大众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写照。
游罢了几个大景点,我们顺便把周边景区也打卡了一遍。在洛邑古城、天堂明堂、应天门、九洲池景区内,我们看到了复刻版的盛唐时期帝都的皇家殿堂和街景,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景区附近打造了近百处网红打卡点,园区外是大大小小的汉服店近600家。在古城周边,无论是穿街走巷还是乘公交地铁出行,随处可见妆容精致头饰华丽的美女身着唐装、明制、战国袍,还有一些风格迥异的民族服饰,分外吸睛。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身披中式斗篷漫步其中,穿过金碧辉煌的宫殿,抚摸着精美繁复的雕栏玉砌,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富丽堂皇的大唐盛世,亭台楼阁、歌舞升平、万朝来宾这些景致如同近在眼前。
四天三夜的游玩结束后,我们回到旅馆,旅馆的老板娘迎上来热情地跟我们寒暄,俨然已是老熟人。躺在床上一遍遍翻看与路人的合照,看着陌生人灿烂的笑容,我深深地感受到洛阳淳朴的民风,以及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现代文明的包容。朋友,如果你想体验一把特色着装,请到洛阳来,在这里不必担心有异样的眼光凝视,就算是社恐人士,也可昂首挺胸穿梭于人潮之中。因为,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风起洛阳城,花开中国梦。洛阳的历史文化繁衍了她独有的文明,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自信,在接待八方宾客的过程中持续传承、传播、弘扬着我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而我也在奔赴祖国大好河山的路上,期待着下一场文明之约……

作者:淮南高速 王肖

刊头书法丨黄先舜

寿州文艺编辑部

主编│可依   

副主编│金茂举  聂浩 涂德轩 

编辑部主任│黄锐 

常务理事│ 牛玉革  葛厚远   曹燕  张宇  王群  李井标

编辑部成员│  许之格  李军泽  陶标  杨华成    胡三虎  刘慧新  朱公荣  张进  鲍润

摄影编辑│ 王玉明    许珍   杨静    

写出你的故事、写出你的精彩,这里是你自由自在的蓝天,任你飞翔!欢迎你的来稿:460486412@qq.com

下一篇:川渝游记 (2023-11-19)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