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品味闽菜
- wang
- 2023-11-22
- 生活笔记
- 27浏览
- 0评论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以擅长香、味,有清鲜、和醇、荤香、不腻为特点,且汤路广泛,为闽菜精髓。
走在三坊七巷里,被古色古香房子传来诱人的香味,深深吸引,是南后街澳门路3号的同利肉燕老铺。老铺创始于1876年,至今已五代传承,有140多年历史了。“同利”是百年中华老字号,以“同心同德”、“利国利民”为祖训。肉燕,地方传统名小吃,早已名声在外。在福州,燕子寓意家业兴旺、平安团圆,有称为“太平燕”。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一定要吃肉燕,福州讲究“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正如广州有“无鸡不成宴”的习惯,重大事情要吃上一只鸡,有话常讲:活鸡飞不出广州城。
制作肉燕过程复杂,是纯手工的苦力绝活。选材是新鲜猪后腿瘦肉,使用结实,反弹力好的荔枝木砧板和木槌,对肉块反复棒打,加入番薯,一遍遍敲打成薄如白纸,色如美玉,包上肉馅,煮熟配膏汤同吃。半透明状,薄薄的,软软的口感,嫩红肉馅,韧性弹牙,有点象常吃的云吞。端上热腾腾的肉燕,香喷喷,美味可口,一滴汤汁都没有剩下!
“想要做出最正宗的肉燕,就必须坚持纯手工。通过一遍遍拍、擀、碾、和、扫等十几道精湛的工序,让肉燕皮慢慢延伸”,“圆头散尾,形同飞燕,入眼如润玉翡翠,入口则滑嫩清脆”,同利肉燕第四代掌门人陈君凡归纳总结。
我们回味无穷,意犹未尽时,又碰上另一福州“中华老字号”小吃——永和鱼丸,南后街89号,快步投入其怀抱了。永和鱼丸创建于1917年,已有百年历史,鱼丸松软、清香、味美、洁白,“有鱼香而不见鱼腥”的美味。
永和鱼丸制作工序讲究:选用新鲜的鲨鱼、鳗鱼,去鱼鳞、鳃、内脏、切除鱼头,挑出鱼刺,剩余纯鱼肉;鱼肉千锤百炼剁成肉泥,肉质紧实,加入盐和地瓜粉,拌成糊状作鱼丸皮;选取猪五花肉剁成肉馅,加入秘制调料制馅;包馅捏成球状,放入清水,微火煮熟,汤里加入胡椒粉,去腥提鲜,鱼丸浮上汤面即为熟。“打鱼丸”全过程是手工制作,肉刺分离,保证原味口感和品质,滑润清脆,鲜嫩弹牙,包馅肉香多汁,放心大口开吃,尝试爆浆的特别滋味。
永和鱼丸第四代传承人刘景舒,自小在厨房打下手,磨炼十几年才出师,没有多年苦练,是学不到传统工艺的。他肺腑之言:“打鱼丸讲究手法和刀工,轻重缓急都是讲究,直接影响鱼丸的口感,体现师傅的功夫高低,很有学问”,“做鱼丸就是做良心,想要圆满,就要用心”。据福建海洋渔业局统计,福州鱼丸年销售30亿粒,约占中国50%市场份额,两粒鱼丸就有一粒来自福州,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和广东的肯德基都销售福州生产的鱼丸。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食一味》写道:“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鱼丸、肉丸、牛肉丸皆如小桂圆大,不是用刀斩剁,而是用棒捶之如泥制成的。入口不觉有纤维,极细,而有弹性”。福州人爱吃鱼丸,鱼丸有称为“鱼圆”,寓意团圆平安,寄托美好的祈愿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谓“福味满满,鱼味无穷”,一粒鱼丸的深情故事!
逛吃逛吃,中午时分了,我们来到位于鼓楼区东街2号:“聚春园”,品尝正宗的福州菜。
聚春园是闽菜的主要发祥地,盛名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创始人郑春发刻苦学艺,擅掌火候,菜式色、香、味、形俱佳。他在闽菜传统上,吸收京广苏杭等南北菜肴的精华,成为近代福州菜式的开山鼻祖,被誉为闽厨一手。郑春发得到朝廷赏识,封为六品衙厨。从此,聚春园和闽菜之王“佛跳墙”齐名天下。
有备而来的我们,在古朴雅致、古色古香的菜馆里,点上经典的闽菜品尝。
荔枝肉:起源于唐朝宫廷,唐玄宗宠爱梅妃,而梅妃因思念家乡福建莆田,郁郁不欢,食欲不振。御厨房知悉后,精心研究,创作出家乡菜式,肉片切成荔枝外形,油炸,酸甜汁勾芡。梅妃见到形似家乡的荔枝,触景开颜,愉悦开胃,菜肴得名“荔枝肉”。现时做法:选用五花肉,调味裹上薯粉,加入荸荠包成荔枝状,六成热油下锅,小火油炸,调好番茄汁、淀粉翻炒出锅。酸甜汁是关键,触动味蕾,酸甜可口,脆而不腻,入口即化。
爆炒双脆:以海蜇皮和猪腰为主料,讲究刀工和火候。猪腰纵横交错的斜刀切成腰花,旺火一炒卷成鞭炮状,海蜇皮边缘切成须状横条。旺火几秒爆炒,全靠厨师经验掌握火候,刚断生的,颜色鲜嫩,口感爽脆。勾芡酸甜汁,掌握酸甜咸的平衡度,太甜会腻,太酸会刺激, 太咸会无法吃。可口的家常菜,一家人围桌下饭,乐也融融。
南煎肝:这菜原来叫两煎肝,福州话两和南发音近似,后来常叫南煎肝。普通的食材,猪肝有补血功效,家常小菜;切成薄片的猪肝,能透光,要掌握火候和油温,时间要短,火力要大。大火爆炒,调味快速翻炒,加点麻油出锅。猪肝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炒至看不到血丝为标准。香味浓郁,鲜嫩爽口,配上小酒,自得其乐!
鱼丸肉燕汤:福州有爱喝汤的习惯,有时候一桌子菜不止一个汤。店家秘制的肉燕,大地鱼熬出汤底,过滤后,清澈透亮,加点胡椒粉去腥提鲜。此汤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铁磷等营养物质,容易消化,养胃生津,滋阴补虚。
还有甜而不腻、软软绵绵的香芋泥;当地讲“捞”出点可以“化”的东西、清爽鲜美的福州捞化;舒展似花、謦香醇美的淡糟螺片。丰盛美食当前,我们嫌自己的胃太少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食万般滋味,人生要有丰富、充实的经历。简单的菜肴,朴素的情谊,怀着愉快的心情,认真品尝美味。我们解解馋,聊聊天,谈谈笑,叙叙旧,乐在其中。我们总结福州菜特点:汤汤水水、酸酸甜甜、黏黏糊糊,更是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甜甜美美!福州,福州,有福之州,真是有口福的地方!
作者介绍
欣赏,爱玩,爱生活;行走大地,用欣赏的眼睛体验一切,寻觅世间的真善美,化成字里行间,储存快乐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