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一票难约话陕博
- wang
- 2023-11-26
- 生活笔记
- 29浏览
- 0评论
文/东篱菊

陕历博
好歹当过几天历史老师,去了西安不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还真说不过去。因为它是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但由于是免费,只凭证件预约,每天接待的游客也是有限的,所以一票难约,想一次就预约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等把资料填写完整后,票早就抢光了。你想,成千上万的人拿着手机点击,总归要淘汰一大部分吧,我们在被淘汰了三次之后,灰心丧气的时候终于预约上了。
下着雨,气温逐渐下降。我们到达时,博物馆刚开门,游客鱼贯而入,由于正是闭馆后的第一天,人特别多。我知道都是冲着那些文物来的,可有些人未免太兴奋太操之过急了,横冲直撞又跑又跳的,好像有一件国宝级文物已经属于他了。我们排队等候在大厅,凑齐10个人请了一位解说员。不一会,男解说员急急匆匆赶到,貌似没有睡醒的样子。经验告诉我们,旅游参观一定要请导游或解说员,否则会糊里糊涂不明就里,一点印象都不会留。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主要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史陈列。它以时代为序,将陕西古代史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个部分,用约2000件文物形象、系统地展现了陕西自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蓝田人至鸦片战争一百多万年的发展过程。我们只参观基础陈列,也称精品陈列。随讲解员来到第一展厅,这里又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人猿揖别》,以距今一百多万年前的蓝田人,陕西半坡人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及文明的曙光。展示窗内一个完整的猿人,正直立行走,他骨骼和肌肉都很壮实,嘴前撮,鼻子扁平,额头很短,和历史书上的蓝田人元谋人一样,不过是复制品。第二单元《凤鸣岐山》。展出了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所拥有的丰富的遗迹、遗物,说明早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态,及精美的青铜铸造技术。那枚虎符就是一件精致又小巧玲珑的青铜制品,信陵君窃符救赵不就是用的这样的虎符吗?君王一半,大将一半,两个半面虎符合二为一才能调遣军队。第三单元《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表现大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和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以鲜明的军事特征,给人气势磅礴、恢弘大气之感。原来兵马俑出土时都是彩色的陶俑,由于氧化,色彩消失,变成了泥土色。秦朝的战马和车仗也是非常气派的,通过讲解员的解说,我们明白了四匹马拉一辆车的详情,如四匹马的站位和作用,车上帝王和大臣分别的位置,以及车的构造,哪是轩哪是辕。轩辕氏不就是黄帝吗,造车的,很了不起。按顺序参观第二展厅《大汉雄风》。这里展出的文物印象最深的是半斤重一个的金饼,是一个村民在翻地时挖出来的,他当时非常高兴,捡到了金元宝。常言道,捡到金子要传,捡到银子要瞒。不知道这话的依据是什么,总之对不起,地是自己的,地下的宝贝是国家的。我想陕西人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因为绝大多数珍贵文物都来自于村民们的挖掘,他们深知国宝的重要性,他们也懂法。还有一只金怪兽,造型很独特,由纯金打造,立体圆雕,体内中空,上部像凤凰,下部像马,马的嘴又像鸟,不得不佩服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汉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经济繁荣,文化开放,军事强盛,彰显了开拓进取的时代风貌。接下来是空前的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文化艺术的繁荣。据说古代华夏先民是没有双眼皮的,从五胡及西方人进入中原,各民族开始融合,双眼皮才越来越多。也是啊,但凡古代仕女图,都是单眼皮,动画片里李白高适杜甫也都是单眼皮呢。基础展室的最后一个展馆《盛唐气象》。这里有大名鼎鼎的唐三彩,有陆地上、海上、草原上的丝绸之路,有大臣上朝、使臣拜见皇帝的阵容威严壮观的彩陶,有制作巧妙的青瓷提梁倒灌壶,还有一大片兽面人身的陶俑。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文化兼容并蓄,并进一步开放繁荣,创新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代以胖为美,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女陶俑无一不是丰满甚至肥胖的身材。今年的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玉真公主就属于肥胖,但不失婀娜柔美。很多美院雕塑系的学生在这里捏泥人,也把女人捏得很胖。游览完基础展室,相当于把中国历史直观地过了一遍。我还想看看大唐遗宝展,无奈人越来越多,挤得我没地儿站,由于人多空间小,我竟有一些晕车的感觉,只得急忙出去,冒雨赶往下一站——大雁塔。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游记】一票难约话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