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丨穿越雁荡四尖
- wang
- 2023-12-13
- 生活笔记
- 35浏览
- 0评论

雁荡的每一座山峰之巅都有无限风光,我们站在那一年深冬寒冷的风口,又一次启程在雁荡四尖的徒步。那是2016年元旦次日,雁荡山户外公社近十人相约穿越雁荡四尖,这条路线素以路程远、强度大、难度高、风景美而著称,也是雁荡山最为经典的户外长距离徒步线路,许多外地的徒步爱好者都慕名前来。雁荡四尖为雁湖尖、凌云尖、百岗尖、乌岩尖,自西向东依次排列,山脊东西相连,连绵数十里。四尖地处雁荡山风景区中部核心位置,也是雁荡山山势最高之区域,景点大多分布于此,主要山峰海拨均为800米以上,构成雁荡山南北分水岭。当日,还是夜色朦胧的凌晨时分,月亮仍高悬半空,我们已经从雁荡山取道雁楠公路驱车二十多公里前往地处大山深处,高山之上的芙蓉镇舟山村,这是我们今天从西往东穿越四尖的出发地。
早上7点40多分到舟山村口,走盘山土路数里,穿过大片高山梯田,再翻越舟山尖,下行山坡过岙口高山草甸东行登山上雁湖尖,过雁湖之北山脊东行,右前方泛着粼粼波光的雁湖如一面明镜镶嵌在群山翠绿之间,这里“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的雁湖,雁荡山由此得名,可为了后续数十里的漫长山路,不能贪恋雁湖的秀美。山路旁有一处约有近十米高的巨石突兀重叠,大家纷纷驻足攀登拍照。
中午时分登上凌云尖,山顶杂木丛生,稍停留,东望隔数百米深渊相隔的是百岗尖西尖悬崖峭壁和西坡山沟间的乱石岗,底下深渊左侧便是素有“天下第一门”美誉的显胜门,以及许多不熟悉路线的户外爱好者容易迷失道路的迷魂谷。午饭后,俯身攀爬过迷魂谷南山脊及一规则的U形山口,从两侧峭壁岩石裂痕明显的结构和形状以及山沟成堆片状堆积的巨石,可以想象此地为南北风口要冲之地。攀爬乱石岗数百米斜坡至山脊,约下午2点半登上百岗西尖主峰,这是雁荡山最高峰,海拨约1050多米,连续穿越百岗中尖和东尖,绕行盘山公路数里至乌岩尖西坡。
乌岩尖西坡碎石成堆、悬崖及松软黑土坡,上行约半小时的路程深感吃力,下午3点50分登上海拨970多米的乌岩尖,这里有“空中花园”之誉,只是在深冬里未能观赏到漫山的红杜鹃,如在春暖花开时节将是花海如簇。短暂休整后下行路线更为险要,过数处高山险坡悬崖后,一直长距离长下坡数里,深感体力透支,天色已渐渐昏暗,借着微微泛白的山路下山,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到大岭(又称新岭),循陡峭石阶而下,过真际寺,出灵峰,一路行进都是互相借着微弱手电光行走,唯恐不慎扭伤跌倒,到灵峰景区已近晚上7点,整个行程约11小时22公里。
穿越雁荡四尖就我而言已经是一种体力和耐力的挑战,虽未极限却也深感疲乏,特别是攀爬乱石岗、乌岩尖上坡和下坡等处的艰难程度足以感受,可作为一条徒步路线,一路陪伴着是雁荡四尖沿途让人叹为观止秀丽壮美的自然风光,或远眺或俯瞰,群山叠嶂,奇峰争雄,沟壑纵横,断崖怪石峭壁直立,犹如刀削斧劈,无不体现出大自然赋予雁荡山的神奇造化,不愧是“海上名山、寰中绝胜”。雁荡自南北朝开山以来,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为雁荡山写下无数赞美诗词,当年“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在抗战期间,为避寇来雁教学时,游显胜门回雁荡山,作词《鹧鸪天 游显胜门归 过真际寺》,也为雁荡留下“常因觅句成迷路”,“自家丘壑最多情”的溢美之词。
又一次顺利完成雁荡四尖的穿越,在群山万壑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只有心存敬畏,一路行来,身处高山之巅一览众山尽收眼底之快感愉悦,在山水之间犹如人在画中,早已把一身疲惫忘记,没有亲历是无法切身感受的,于是,每一次的户外徒步就变得很有意义,如此想来,似乎心胸都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浙江乐清人,浙江省杂文学会会员、乐清市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主编 | 楚尘 子端
执行编辑 | 丹丹 力诺 淑珍 露露
推广丨 琼瑶 笑冬
监制 | 金易 贞木

文化 | 文学 | 文艺
中国网新温州副刊《瓯江文艺》
征稿
人物专访 文化探寻 散文随笔
诗歌小说 摄影美术 工艺作品
《瓯江文艺》投稿邮箱
oujiangwy@163.com
瓯江到海 海纳百川
文艺基金 发放奖励
部分作品同步发表于中国网客户端和中国网·新温州网站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游记丨穿越雁荡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