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徒步游记 | 青云直上荞麦山 白发三千青杠尖


望霞云,悬崖千丈,相拥绕京城。
想云中青杠,横卧秀嶂,漫卷峰巅,撩丝丝荡漾,
然天清肃肃,寒松寂寂,惹白发三千,化缕缕惆怅,
转盼荞麦寻险,青云直上,如刀如割,如迷如罔……
试问,谁与攀缘?
曰丘壑,曰墨客,曰俊郎,曰霓裳。

初冬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

北京的初冬,是柔软的温和的缓慢的……

远离城市喧嚣,爬一座山,追一个梦,

不忧不扰,不惊不惧,不疾不徐,

踏遍山间每一处角落,或轻盈或踉跄或跳脱,都是说好的直面自我。

待到山顶,你问我:万丈阳光,你要几米?

一米足矣。

第一部分:偶遇强国 是机缘也是注定

自去年11月徒步以来,多走AA队,或与海运去爬崖,或与火勺去画图,或与鑫仔去旅行,或与自己去测速,而这一次则是报了徒步强国的商队活动。

说起来,是机缘也是注定。

要从KK说起,他是徒步强国的一名领队,我们相识于雪中箭扣。他看到我上周发的一条关于探访大虫峪扁山子三楼的朋友圈,爬的是满身土一脸灰,遂向我推荐了本周徒步强国荞麦山活动,说是灌木密、断崖多的野路子,遂看了活动推文,些许心动。

须臾,181同学在“班”里兴奋地喊了一声,本周徒步强国要发“荞麦山”的活动,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大干一场的急切心情,我一贯相信181的判断,在他的加持下,我再次点开强国报名小程序,仔细阅读,读到领队,可谓是金光一闪眼前一亮,本次活动是徒步强国创始人“阿凯”亲自带队。

阿凯于2019年创建徒步强国,我想他的初衷是源自对山野的热爱,通俗地讲,他要让更多的人认识户外、走向户外;提高政治站位,那就是推动户外运动在北京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徒步队伍贡献力量吧。

也曾陆陆续续听到过一些关于他的零星碎片,比如他是博士研究生毕业,比如他的团队管理非常有序,再比如他是一枚妥妥的强驴,然而,这些都不是我关心的好奇的,我就想知道这位能文善武的中国好青年到底有多帅,哈哈。

服不服吧,就是这么帅!

第二部分:探访荞麦 是刺激也是释放
本次徒步自108国道起,走小段公路后开始沿野路登顶荞麦山,自荞麦山前往青杠尖段路况逐渐变好,后半段为成熟路线,至108国道结束。

全程23km,预计爬升1600m,下降1350m,徒步强国等级3.6,属于中级强度(强度系数未考虑路况修正,实际难度要大一些)
【基本思路】
下108国道,从大石河出发,经峪子沟,大牛峪口,过宽地,由沟翻垭口,爬几处小崖,钻几回密林,上到荞麦山,下沙锅港,翻大坨山,登顶青杠尖,后经鱼骨寺,到达庄户台。

【分段路况】
0—5.4公里为大路;5.4—6.4公里为成熟山路;6.4—7公里为深沟路,路况较差;7—8.5公里为爬崖路、钻林路;8.5—9公里爬升登顶;9—11公里山脊路;11—14公里走山腰路,间有林子可钻;14—20公里为成熟山路;21-23公里为机耕路。计大路8.4公里,成熟山路7公里,普通山路5公里,较差山路0.5公里,攀爬山路2公里。本人已无奈迈入中老年,一向健忘,以上仅供参考。

【注意事项】
全程23公里,实走爬升1500米,部分路况较差,出行应计划好时间,尽量在天黑之前下山。本人此次行程9:00出发,16:50到达,用时7小时50分(仅供参考),另恐高勿行。

【路程回顾】
荞麦山位于房山霞云岭地区,海拔1126.9米,顶有三脚架及定位水泥墩,是房山地区险山之一,出了名的路子野、断崖多、灌木密。

出发……

这次活动共49人参加,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咖云集。有三峰越野跑四小时以内的速跑之神,有长线百公里不急不喘的耐力之神,也有爬崖如履平地的攀岩之神……

由于暴雨冲毁了路面,刷了大约五公里在修公路。

下公路,左手边石海清晰可见,队友们拾碎石而上,浩浩荡荡,奔赴山野。

只见石海上的一群人,或昂首阔步,或步履蹒跚,或手忙脚乱,或小心翼翼,或风驰电掣,或落荒而逃,总之是争先恐后来到了石斛冰瀑脚下。

右手边寻迹可见之字山腰路,不必死磕冰瀑。不过,以我对部分队友的了解,遇壶爬壶,逢崖上崖,如若带了冰爪,估计冰瀑也不会放过的吧。

说着说着,冰瀑往前不远处遇一壶,壶壁不是很光滑的那种,可能叫崖更为贴切,暂且叫它壶。

队友大漠与名扬兴奋不已,恍遇心爱之物唾手可得。我右切绕行的功夫,他们已经轻松爬上了壶顶,恨不得在崖壁上转体,跳跃,引体,瞬间把小伙伴们惊呆了。

后面要翻深沟上垭口,这一段路恐怕你得手脚并用,坡度很陡,松土踩不住,落叶不防滑,碎石倒是无处不坠落,队友们保持距离,时时提醒,刻刻提防,总归是棒棒的,安全到达垭口。

翻上垭口,大约走了7公里,遥望可见远处的主目标荞麦山。荞麦别名三角麦,想是因为形状似锥子,故而得名荞麦山吧。

后面一段路迹不是很明显,出发前阿凯也着重做了提醒。不过,咱们队友可不是一班的队友,那可都是实验班的,大家根据山势,根据走向,根据经验,横切竖切左切右切,切到了崖路上,找到了节奏,来到了高潮。

经历了中心坨和一根挺的试炼磨炼和淬炼,此次爬崖感受更多的是乐趣和体验,像个孩子一样释放了自我,少了恐惧和惊吓。

名扬……全地形越野无障碍型选手,晨练六百个俯卧撑五百个深蹲起步;晨跑动不动就跑个半马全马啥的号称停不住;鹰飞倒仰恨不得跑着上,天梯恨不得跳着下……

有天赋,又勤奋,聚集自身优势资源形成差异化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再这样练下去,可能就没有小伙伴了,哈哈

不跑步,不锻炼,没天赋,但我也斗胆尝试一下。

唉,真是费劲……

看热闹的大漠:楼上的小姐姐什么情况?动作略显笨拙,还不如我灵活……

大漠爬崖独具一格,就是四面八方,神出鬼没,无处路却被他走成处处路,他有时候说,走啊,我带着你切路,我通常不与他为伍……不是不相信他,而是不相信我自己。

后面,各种山脊路山腰路密林路,相互交融相互切换。

风景不容错过,帅哥亦不容错过……

大神出没,是汹涌是澎湃是气势,雄姿英发,纵横霞云,文韬武略,转战三千,一身可挡百万师……

应该是博士研究生里最强驴,应该是强驴里最高学历,就这样,在上班和继续上学之间,选择了上山……

回眸

回眸是一剂良药,让人在苦熬中奋起,
回眸是一枚邮票,伴你飞向新的航程,
回眸是一种智慧,渡你到成功的彼岸。
青春,回眸处,唯美了浅淡年华……

这帅哥,不认识啊,实在不知道说点啥,请原谅我的胡言乱语……

我们距离右前方的荞麦山越来越近了,眼前横卧一座等腰三角山体,侧看如刀如割,幸而山腰有一容脚小路可切。

这刀片可得好好玩一玩,于是在导演兼摄影的独特视角下,开始了各种摆拍……

小心翼翼,贴刀片而行……

爬一小崖,找回清晰路径。

荞麦山近在眼前

山顶有一铁三角架,恍然大悟,终于看懂181同学的头像了。说起181,有人说他年芳18,爬山经历81,称之181;也有人说181是暗示的房间号;181一听坐不住了,还没有到招婚启示的年纪,分辨说181这个名字源自密码学……

在这里,要表达一下对181同学的欣赏。每次出行都做很多功课,这一次还专门拜读了思忧悠前辈关于荞麦山的那篇经典游记,并分享给队友预习路线。

每一次的徒步轨迹也记录的很详实,游记更是写的用心和专业。我想他就是海运说的那种,山要爬三遍,规划一遍、行走一遍、记录一遍,图、地、文兼备。建设世界一流徒步队伍就靠他这样的好青年了。

大约在轨迹9公里处,登顶荞麦山。三脚架上遗留了一只鞋子,据说是前辈们探路时留下的。很感谢那些勇敢无畏的探路者,他们用自己的选择创造了意义,用斗争的精神对抗虚无,用热情劈开了前行的路,用经验分享给前赴后继的人们……

山是一种象征,像生活中那些清晰可见但永远无法到达的东西,是凝固在远方的梦,而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每次登山,都像一次冒险,你需要不断与自己博弈,克服困难与恐惧,最终才能抵达顶端,见识到不一样的风景。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座山。只是,有人一直在山脚仰望,始终没迈出第一步;有人试着攀登,被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困苦挡在了半路或退回原点;有人被沿途的风景带离了最初的目标;也有人能始终如一的向着山顶的方向持之以恒的努力攀登,直至登顶。

愿你,愿我,愿我们,在山顶见。

第三部分:穿越青杠 是朵帮也是希望
青杠尖,位于在房山霞云岭乡四马台的东边4公里,高1198米,是大青杠的主峰,顶有小玛尼堆。青杠尖的东西两坡,多出页岩,有不少裁磨页的加工点。

听朋友说他去青杠尖时遇了云海,一些低矮的山峰被云海淹没时隐时现,一些山峰高出云海形成孤岛,犹如海中礁石,似海非海,似雾非雾,虚无缥缈。想到这里,不免心生荡漾。然而,虽有冬日暖阳眷顾,却也无缘云海。

题目中“白发三千青杠尖”着实是夸张了,只是一点小小的遗憾罢了。纵遗憾万千,叹圆满太难,谓不圆满的才是人生。

青杠尖大约在轨迹17公里处,期间路况多为成熟山路,偶有林子可钻,偶有拍照打卡点可循。
导演兼摄影师上线,演员已就位。

思考者

岩石控

在轨迹10公里处,拾石阶而上,右手边得一歇脚处。

你看,在这可以聊天嗑瓜子,可以掼蛋打麻将……

穿过一片松林,在轨迹12公里处,是一个废弃的村落,看上去些许萧瑟……

再辗转几个山头,到达青杠尖。

猜猜这位淘气大哥在做什么。

请验收淘气成果。

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象征着吉祥平安。据说,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着发自内心的祈愿。

下青杠尖,基本都是成熟路段,一如既往开启起飞模式,漫山遍野奔跑着,跳跃着,遇见了前队的领队以及水中的鱼、Lit Joker7等人,继续跑……想着在天黑之前下山,得偿所愿,16:50分到达终点,据说前面有几位强驴16:00就下山了,只记住了辣酱,因为我也是重口味。

第四部分:蓦然回首 是感恩也是难忘
旅途,我们不期而遇,不言而喻,不药而愈,
旅途,我们盘点刺激,盘点快乐,盘点景色,
旅途,我们相互扶持,相互照应,相互感谢。

【盘点刺激】




【盘点欢乐】




【盘点景色】



【写在最后是感谢】
戴着护目镜的又美又飒的是领队喜多。途中,我听见她贴心地提醒大家注意落石,注意枯枝,注意我爬的三脚架……不时为后面的队友贴标,不时组织大家合影拍照,不时传来一串串悦耳的笑声……

本次活动49名队员,貌似配了四个领队,阿凯统筹,领队各司其职,队员无一人落单,无一人受困,无一人遗憾……

感谢这样优秀的团队,
感谢前辈们探路,
感谢我前后左右的队友。

用阿凯的总结结束这篇帖子:
爬崖活动筋骨,针灸调理经络,野山乐趣无穷……

下个山头见……
-本文完-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