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 《格列佛游记》整本书导读设计(第126期)
- wang
- 2023-12-21
- 生活笔记
- 29浏览
- 0评论

格
列
佛
游
记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作品历史背景,领悟作品主旨;
2.阅读部分精彩的片段,掌握名著阅读的一般方法;
3.培养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激发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兴趣。
教
学
过
程

读名言,激兴趣
同学们,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里路是人生的旅行,万卷书是心灵的旅行。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来一场心灵的旅行。

读目标,明任务
1.阅读部分精彩片段,掌握名著阅读的一般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2.了解作品历史背景,领悟作品主旨。

读评价,知作品
这部作品,在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图书”活动中,它名列第11名;英国评论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读了这本书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灭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把它列入其中。
《格列佛游记》自出版以来,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成为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常备书。

读封面,猜内容

师:初读一本新书,你首先关注什么?
预设:封面
师:封面可以说是一本书的眼睛,读者对书的第一印象也是来自封面。从封面上可以获取哪些内容?
预设:作品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地位等等。
虽然有的书版本不尽相同,封面也不全都一样,但无一例外的,从封面中我们都可以了解很多的信息,所以拿到一本新书,我们可以先和封面交个朋友,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课件出示封面)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格列佛游记》的封面,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推测一下,这本书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
文字:《格列佛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以及对这本书的评价。
画面:一位巨人手拿帽子正在跨越围墙围墙内有矮小的人和马等,他们惊奇地看着巨人。
封面中的这个巨人就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
课件出示格列佛简介:
格列佛,英国人。十四岁那年,父亲把他送进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他先后在外科医生贝 茨先生和莱顿大学学医。但他最想干的事是航海旅行,他利用休息时间和父亲寄给他的少量的钱学习航海技术和数学知识。他知道,这些知识对一个有志航海的人是很有用的。1699年,格列佛接受了“羚羊号”船长的邀请,在船上做外科医生,随船出航开始了他人生中一系列的奇遇。
推测: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出这部作品写的是格列佛不同寻常的经历。
大家的猜测正不正确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部作品的目录。

读目录,知梗概

从目录中我们可以了解一本书的结构,还可以快速找到你需要的内容,所以读书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目录。
请结合封面和目录用一句话概括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格列佛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马)国的经历和奇遇。
奇幻故事要想吸引人,一般会描写一些匪夷所思的国度。像《聊斋志异》里的罗刹国,《西游记》里的女儿国,《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兔子洞。从目录里我们可以看出《格列佛游记》一连写了四个国家,在这些国家发生哪些奇幻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读情节,激兴趣
浏览法是指对不需要细致理解的内容从总体上粗略掌握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具体方法:带着问题快速浏览,保持注意力集中。

快速浏览故事情节1,思考格列佛身处哪个国家?他为什么会被捆绑起来呢?

原文呈现:
我正想翻身起来,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动弹。我正好是仰面而睡的,这时,我发觉自己的四肢给牢牢地绑在了地上,那头又长又密的头发也遭到了同样的处置。我还发现身上从腋窝到大腿也绑上了几根细绳索,弄得我只能仰面朝天看去。太阳开始变得火辣辣的,阳光直刺我的双眼。
我听见四周有一片嘈杂声,可由于躺成这个姿势,除了天空以外,我什么也看不见。过了一小会儿,我觉得有什么活物爬上了我的左腿,轻轻走过我的胸口,几乎爬上了我的脸颊。我尽可能让眼睛朝下望去,看见那是个小人,长不到六英寸。他手里拿着弓箭,背上背着箭筒。与此同时,我感到至少有四十来个(这是我的估计)同样的小人,跟在第一个小人后面爬上了我的身体。我无比惊诧,大吼一声,他们大受惊吓,拔腿便逃。后来我听说,他们中有几个从我身上往地面跳时摔伤了。不过,没一会儿他们又回来了,其中有一人大胆地走到能看清我整个脸孔的地方,举起双手,仰起脸,表示出极其惊叹的样子,并发出一声激动的喊叫,声音十分清晰:“Hekinah Degul !”其他人把这句话重复喊了几次,可当时我一点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读者完全可以相信,这期间我躺在那儿是极不舒坦的。最后,我拼命挣扎,很幸运地挣断了一些绳索,于是我用力扯起了将我的左臂拴牢在地上的木桩。
补充: 一英寸等于2.54厘米,六英寸等于15.24厘米
明确:格列佛被海浪卷到一个叫利立浦特的小人国,小人国的居民身长不满六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大山一般,小人们担心他会伤害到自己,把他捆了起来,当做了俘虏。
后来格列佛经过努力获得了自由。当时小人国正面临内忧外患,格列佛帮助他们做了一件大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浏览故事情节2,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原文呈现:
不到半个小时,我就渡过运河到达了敌舰队停泊的地方。敌人见到我时一个个吓坏了。他们赶忙从舰上跳到海里,拼命地向岸边游去。当时跳下水逃命的不下三万人。到了那儿,我拿出工具,把钩子在每只船头的孔里套牢,把所有绳子的另一端收拢扎在一起。此时,敌人放射了几千支箭,许多箭射中了我的手和脸,我疼痛难忍,工作也大受干扰。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我套牢了所有的钩子,拿起绳结就拉,可是船却一动不动。我放下绳索,取出小刀,割断了系着铁锚的绳子,这时我的脸上和手上大约中了两百支箭。我不管这些,拾起系着铁钩的绳索,轻而易举地将敌方最大的五十艘战舰拖回来了。
明确:格列佛凭借一己之力拖回敌军五十艘战舰,帮助利立浦特打败敌国立下了战功,但他的这一行为却损害了海军统领的利益,加之拒绝利立浦特国王称霸世界的野心,他受到叛逆的指控。后来他想方设法逃离利立浦特,找机会回到了英国。

回到英国后的格列佛又一次乘冒险号出海,这次他又有了哪些奇遇呢?快速浏览故事情节3猜一猜:这个片段中,格列佛身处哪个国家?从片段中可以看出这里有什么特点?原文呈现:
我走上了一条大路,我当时认为是一条大路,实际上对当地人来说,这不过大麦田里的一条小径而已。我在这条路上走了半天,两旁却没有看见什么。那时正是接近收割时节,麦子长得最起码有四十英尺高。我走了一个钟头才走到田地的尽头,那儿围着一道篱笆,少说也有一百二十英尺高。树木就更高大了,我简直难以想象它的高度。从这块田地到另一块田地有一段台阶,一共是四级,爬到最高一级还要跨过一块石头。我是无论如何也爬不上去的,因为每一级都有六英尺高,而最上面的那块石头居然有二十多英尺高。我正绞尽脑汁想在篱笆间找一个缺口,猛地看到另一块地里有一个当地人正阔步地朝台阶走来,他的块头和我刚才看到的在海中追赶舢板上水手的那位一样大。他大概有普通教堂的尖塔那么高,而且据我较为确切的推算,他迈出一步足足有十来码远。我吓得心惊胆颤,急急地跑到麦地里躲了起来。我从那儿看见,他站在台阶上,正回头看他右边的那块地,接着听见他似乎咆哮起来,声音比高音喇叭筒还要响亮几倍。因为那声音是从高处发出来的,开始我还以为是打雷了呢。他这一喊,就有7个和他一模一样的怪物手拿镰刀走过来,那镰刀是我们的长柄镰的6倍。
补充:1英尺等于30.48厘米
明确:文中所描述的高大的人和物,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大人国。大人国的一切都特别高大。在小人国人眼中格列佛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大人国,他就像田间的鼬鼠一小了,在这里他成了别人的宠物,享受到很多优待,也遇到了许多危险。

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内容:在收养他的农户家里与獒犬大小的老鼠搏斗,被人扔进装着汤的碗里,被大猴子当成猴宝宝抱走……
后来阴差阳错之下,格列佛回到英国。

回到家的格列佛被邀请到好望号当船医,继续出海,途经日本东京时,遇到海盗,海盗把他洗劫一空之后,丢给他一艘独木船,让他在大海上独自漂流,格列佛被一个奇特的国家救起。
原文呈现:
他们看着我,个个一脸好奇,却又形态不一;其实我也一样大吃一惊,因为我还未曾见到过不管在外形、服装,还是在容貌上都这么独特的一个人种。他们的头不是歪向右,就是偏向左;一只眼睛朝内翻,另一只外翻。他们的外衣上有太阳、月亮、星星的图案,与这些图案杂乱排在一起的还有提琴、长笛、竖琴、军号、六弦琴、拨弦古钢琴以及许多我们欧洲人从来没有的乐器图形。我注意到周围有许多身穿仆人服装的人,他们手里拿着一根短棍,短棍的一端缚着一个充满了气的气囊,看起来好似一把脱粒用的连枷。后来我才得知,每个这样的气囊里都装有少量的干豆子或者小石子儿。拿着这些气囊的仆人们时不时地用它们拍打站在他们旁边的人的嘴巴和耳朵,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样拍打到底是什么意思。也许这些不时挨一下拍打的人完全是沉溺在自我的苦思冥想之中,倘若不给他们的嘴巴或耳朵来一点外部的刺激,他们就不会开口说话,也无法留心听别人讲些什么。因此,那些出得起钱的人就往往在家里养上一个拍手(原文叫做“克利门脑儿”)当仆人,无论出门还是访友都要把他带上。这位侍从的职责就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谁要说话,他就先用气囊轻拍一下那个人的嘴,然后再拍拍需要听他说话的人的右耳朵。即使主人走路的时候,拍手也得在旁留神侍候,有时还要在主人的眼睛上轻轻地拍打一下,因为这主人常常在埋头苦思,难免会有坠落悬崖或是将头撞在柱子上的危险;而在大街上,不是撞倒旁人,就是被别人撞到阴沟里。
明确:这是格列佛到飞岛国后所看到的,飞岛国能随意升降,或者向前运行。这里的居民人长得奇形怪状,生活习性奇特,他们崇尚科学和音乐。
但在科学院却发生着许多荒诞的事情,如研究如何从黄瓜中提取阳光取暖,把粪便还原为食物……
格列佛第四次出海,到了慧骃国,这是一个怎样与众不同的国度,他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请大家到《格列佛游记》中,一探究竟吧!
这节课我们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快速浏览内容,找到阅读任务的答案,值得肯定,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后的阅读中。

读背景,明主题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节课我们运用浏览法对格列佛的奇特经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这只是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这需要我们深入到文本中精读。
经典名著具有特定背景下的时代性,阅读名著要学会关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现在让我们将时针调到18世纪的英国,了解一下《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背景:
补充时代背景:
1.当时英法因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而长期交战,人民蒙受苦难,统治集团却大发国难横财。
2.国内统治集团内部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和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托利党之间矛盾重重。
3.英国和殖民地之间矛盾激烈。

补充写作背景:
斯威夫特早年生活艰苦,在亲友的帮助下才勉强上完大学。后来投奔远亲邓波尔爵士家去作私人秘书,处境无异于“识字的奴仆”。期间,他凭着兴趣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著作。他便以见解精辟、讽刺犀利的文章显示了才华。他的一篇揭露政府贪污行径的政论,直接促成了英法停战,以至有人称那项和约为“斯威夫特和约”。由于自身的地位和经历,他对英国的社会矛盾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在与朋友的一次聚会上他谈到当时政界种种贪婪无耻的行径时激动万分,嬉笑怒骂间,信笔开始了《格列佛游记》第一卷的创作。成书后经过无数次的增删修改,终于1726年匿名发表。这部小说以奇特的想象、辛辣的讽刺而轰动一时,一周之内第一版便售罄。
斯威夫特通过这部作品对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政治制度做了辛辣的讽刺。
阅读故事情节5,完成表格,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原文呈现:
只有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才来表演这种技艺。他们从小就受这种杂技表演的训练。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贵族出身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一遇到重要官职出缺,不管哪位官员是病死还是失宠撤职(这都是常有的事),五、六位候补人员就会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和朝廷官员表演一次绳上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没有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官职。大官们也常常表演这种技艺,使皇帝相信他们并没有忘掉自己的本领。大家都认为财政大臣佛林奈浦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跳得比全王国的任何大臣至少要高一英寸。我见过他在一只安装在绳子上的木盘里一连翻了好几个跟头,那根绳子只有英国普通的包扎绳那么粗。如果我并没有偏袒谁,那么据我看来,我的朋友内务大臣瑞颛沙的本领仅次于财政大臣;其余大臣的本领也都不相上下。
举行这种游戏时往往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不幸事件都有记录。我亲眼见过两三个候补人员跌断了胳膊和腿。但是大臣们奉命表演的时候,危险就更大了。因为他们想表现自己比以前更有本领,更想胜过同僚,过分卖弄自己,所以难得有不失事的,有的人甚至跌过两三次。听说在我来到这里以前一两年,佛林奈浦险些儿跌死。要不是皇帝的坐垫恰好摆在地上减轻了跌落的力量,他的脖子早就折断了。
另外还有一种游戏,是在特别重大的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皇帝把三根六英寸长的精美丝线放在桌上。一根蓝的,一根红的,还有一根绿的。这三根丝线是皇帝预备下的奖品,用来表示他对一些人的特殊恩典。这种典礼在皇宫大殿上举行,候选人员都要在这里比试和前面完全不同的技艺,在新、旧大陆的各个国家中我都没有见过类似的玩意儿。皇帝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和地面平行,候选人员一个个依次跑上前去,有时候跳过横杆,有时候在横杆下面来回爬几遍,这完全要看横杆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形而定。有时候皇帝和首相各拿着木棍的一头。有时候也由首相一个人拿着木棍。谁表演得最敏捷,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他们都把这些丝线缠两道围在腰间。你可以看到朝廷里的大人物几乎没有人不用这种腰带作装饰的。
交流明确:
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荒唐可笑方法来选拔官员,跳得高、不跌落的担任要职。可见小人国的官员全是昏庸、献媚的人。其实小人国就是当时英国的精缩版。作者居高临下,俯视这些小丑般的君臣,不着痕迹却又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英国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补充背景:英法政府每年都授予一些有功人员绶带和勋章,以蓝绶带为最高,红绶带次之,绿绶带其次。按照《名誉授勋法》规定每年得到蓝绶带的不超过10人,红的不过15人,绿的不过20人。而到了作者的时代,辉格党和托利党竞选拉票十分激烈,当时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为当选内阁财政大臣就在《名誉授勋法》加入一条“特殊条件下授予人数量可视情适当增添”,然后许诺支持者将获得绶带,当选后宣布绶带授予名单,蓝绶带接近20人,绿绶带超过30人。他下台后,托利党执政,也如法炮制甚至变本加厉,使得蓝绶带授予在当时几乎每年都在20人以上,绿绶带曾达到一次50人的“辉煌”。而授予的目的仅仅是为拉票,已经大大改变了原来设立绶带制度奖励卓越功勋人员的初衷。
朝廷官员通过跳爬横杆的方式从君王那里获得赏赐。作者借这一细节描写无情地讽刺了英国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
除此之外,斯威夫特主要运用反语、类似漫画的夸张、对比、象征等方法,再加上荒诞而离奇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揭露和批判了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其讽刺手法甚至影响到后来《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作品的创作。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结合时代背景,在字里行间寻找作家讽刺的对象和内容,做好批注,挖掘出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真正与作者的思想相契合。

读指引,明方法
俗话说得好: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任务,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运用不同阅读方法来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出示“温馨指引”:
课外阅读很重要,以下几点要做到
借助封面和目录,主要内容早知道
浏览精读少不了,结合背景仔细读
持之以恒读好书,终生受益人人笑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格列佛游记》。最后老师有几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愿我们用好的读书方法,开启智慧的钥匙,打开知识的源泉。
板
书
设
计
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 英国
封面
目录
浏览
精读

主编|姜华萍
本期编辑|温胜欣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教学资源 | 《格列佛游记》整本书导读设计(第1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