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鲁绍友:黄山游记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癸卯十月廿三,晴,气温2~20度。应友人相邀,下午车驰4小时有余,晚6点达汤口拾陌民宿。廿四日,早六点跟着导游上大巴,约盘山行进四十五分钟,再凭票摆渡至太平索道口。


   只见人头攒动,异彩纷呈的是游客奇装异服和欣欣然的面容。须臾,登揽车,从700米的海拔,穿梭在峭壁之间,看着闪退的峡谷,不见丹枫红叶,只有崖松更苍翠,眨眼间,便似云渡般到达1700米的丹霞站。虽逊大圣一跟斗,但似八戒腾云驾雾。嗟乎,人类科技的进步,把徐霞客探险攀登之: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的境况变成了云渡索道。再难体会到徐探险家的: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驾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云渡时,正值暖冬,阳光燥而气霁,下瞰峭壑并不见阴森,诸多草木已枯秃,只松针更显苍翠,也许是仲冬,未见徐霞客笔下的: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前面就是排云楼宾馆,正应了句:楼台新紫气,云物旧黄山。
   山上供热水,山下被欺多背水。石级宽且平缓,松枝苍翠与枝Y光秃相间,伴怪石嶙峋,用心登阶,不妄旁视。行进二十多分钟,到排云亭。望着这高4米占地20平的近百年亭台,不知排了多少云涌,至今日我来,竟无云可见。
   闻听山上有猴,可踪影无,更别说人猴大战了。也许山规拒游客投喂,猴子讨不了食也就远离游客了。只是偶遇象担着两块巨石的挑山工,有个别问我们要红牛不?因导游提前给我们上了功课:挑山工汗流浃背,怜悯他最好放在心里,不然你就施舍点也好。若光怜不施,你就会收到尖酸刻薄的礼物。到你翻开这段黄山游历,你还是被这股子酸味熏到。
   沿途也碰到单人游山的年轻男女。有一个小伙从南京来,从事医务工作,请着年假,另一女孩,也是公司上班族,调休过来登山。同伴猜说,也许是来疗伤的吧。说话间,回音壁已在近前。一路的游客约定,喊上一二三,预备:黄山,我们来了!!!这鬼爷神功的削壁,一面是喀斯特地貌,凸凹的峭壁上点缀着少许苍翠,另一面是花岗岩地貌,峭壁陡立,百来米深许的大峡谷返回绵绵荡起的回声,令人奇中生趣。有种大自然接纳我们凡尘的感觉。
   继续登阶,山势陡起。前面一亭当道,乃行知亭也。据说,行知忙于教育,未曾登此山。有醒世名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后人为敬仰他而立亭也。
   远远望见突兀苍穹之石,摇摇欲坠之状,那就是黄山镇山之宝:飞来石也。小李子和小柿子年轻腿脚快,欢呼着向前飞奔。我和老张尽管气喘吁吁,但还是坚持慢步前行。半小时后到达仙桃峰。哇!人满为患。只见眼前拥堵不堪,侧身挤上而下者如蚁行也。这时,幸好有人喊:等下来,方可上。这样循序方见。见凿痕痕,麻糙而古朴,这二十几步的云梯莫不是出于普门法师之手。这高12米,宽7米的重达544吨的三分之一悬空的屹立不倒的巨石,乃通灵之宝石也。石上石刻“画境”二字苍劲雄浑,照出红尘编述历历,世态炎凉,悲欢离合。女娲补天的弃石,单福修桥铁拐李扇下的余石,都在讲述着这块石的悲催传说。我们站在画境前的打卡,无不在这块石上记录着我们此刻红尘中的或悲或喜的心境。摸着宝石沿着左边窄道之护栏下瞰,万丈深渊会让你心惊肉跳,真能治愈你慵懒躺平的心态。
   一位醉美山水的博主,三年往返20次,以9秒的视频展现了宝石的春夏秋冬。我看了真的是感到振撼。他以宽广的视角拍出了春光乍泄宝石的天空,阳光明媚,淡淡的白云在向宝石倾诉着衷情,悬崖下的花枝绿叶也在脉脉含情地传递着情愫。好像黛玉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宝玉似的。夏天,峡谷里的枝叶是那么地热情奔放,天空的卷帘云也风起云涌地向宝石飞来。像晴文之爱宝玉。秋天,峡谷里灿若图绣,天边火红的彩云正喷射着激情。像宝钗爱宝玉之荣耀。冬天,天是那么的堪蓝堪蓝,一丝云彩都不挂,而峡谷的松针上都挂着晶莹剔透冰雪。像极了袭儿对宝玉的一片痴心。而此刻,萧瑟的冬日,苍翠的峡谷又展现了一幅贾政对宝儿的严肃。有句谒云:无才可去不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戏身前身后世,倩谁寄去作奇传。
   阳光下特别耀眼的白球,已近在咫尺,登上绝顶,人山人海。除了另两大主峰外,真的能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心旷心怡。果真见识了:登上光明顶,四周都是景。据传,光明顶上有普门法师所建大悲寺,1955年在大悲寺的原址建了东南地区最高的气象站。在这暖阳普照的光明顶已齐集了各大直播门派,争相占领有利地形,开启直插。向下瞰见苍翠之间一圈白,是白云宾馆也。一泓碧潭,在日光晶晶下,波光粼粼,乃白云湖也。抬头便见,一拔地擎天的高峰,九瓣生辉,乃莲花峰也。在莲花峰东南,并矗一奇峰,直冲云霄,峥嵘崔嵬,是险中峻朗的天都峰也。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再极目远眺,群峰延绵起伏,在淡淡的雾霭中若隐若显,真乃蓬莱之仙境也。
   在光明顶,是观日出日落的绝胜处。因时间原因,未能如愿。但直播上的胜景还是能感受到冉冉升起的红日和缓缓隐去的满天晚霞。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日出日落的世界,为何这么多人要来攀登高峰,一睹光明顶的日出和日落呢?也许有的人是来体会喷薄的日出才有朝霞满天,而日落也要披着晚霞归去。也许有的人什么都不为,只是人生中在此打个卡。也许有的人是为情的寄托,不然,悬崖护栏上怎么有那么多同心锁呢?正如诗云:峭壁悬岩欲断魂,崖边停立有情人。虔心锁上连心锁,祈祷来生更眷亲。
   沿着路标,行到海心亭,我们各要了根烤火腿肠补充能量。远远望去,百步云梯上似彩色的蚁阵。穿过一线天,回望鳖鱼峰,鳖鱼的大嘴好像正等着送上来的彩色蚁阵,旁边的怪石羡慕地竖起了大拇指,龟和蛇只能贪梦地对视着干登眼。两个年青人想也去瞧个究竟,怎奈我和老张直叹腿沉。还好,两个年轻的照顾了我们两老的情绪。穿过一线天,登上百步云梯,真的感叹此道难,不亚于上青天。一挑山工,似担两座山似的,碰到一行人上梯,梯窄只容一人,他只好在一稍宽处担着重担站成云梯上的一道景。前面路标指到了莲花峰,可山门关闭有一星期了,听说,只能五年后才能近睹其芳容。带着些许遗憾,我们向迎客松方向行进。
    来到玉屏楼前,正应了那句:欲识黄山真面目,风华半在玉屏楼。迎客松正舒展着长臂,好像一个请的姿势把我们沿途攀登的劳累一扫而光。这位1300多岁的迎客者,身材伟岸,猿臀长舒,经历过多少风雨磨难,依旧笑迎天下客。如此仙容被铁水凝固在人民大会堂,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安微的形象代言人。有摩崖石刻“天仙荣景”为证。据说,她一年为黄山吸金3亿多元。为了她的安全,它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位被人二十四小时守护的仙者。从一九八一年,历经十九代更迭,守护者也被烫上“中国好人”。倚在栏杆上,看着游客们争相打卡,和直播播主的侃侃而谈,又是一翻人海之景象。“黄山第一处”的摩崔石刻名不虚传。此时,当真能体会到徐霞客笔下的:左天都,石莲花,背依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也。真的感叹“江山如此多娇”的摩崖石刻印在玉屏风似仰面卧佛的身上是如此的形象贴切。左边象鼻石的摩崖石刻“岱宗逊色”把此处的绝胜定格了。与右边对应的青狮守护着这文殊院。在这仲冬日暖的下午,天空蓝蓝的,没有一丝云雾,为我们眺望客松背后最险峻的天都峰了提供了最佳的视线,靠它的右侧有一耕云峰,一只小松鼠畜式待发,好象要一跃到达天都主峰。最艰险的路要算鲫鱼背了,游人在踽踽而行,连在天都峰行走多年的导游都有猫着腰,战战兢兢地走过这长十四米宽不过一米护栏至膝的人间最难最险找道的体会。多想攀上去体念一把哦。怎奈腰疾受累,心里已在打退堂鼓。其余人看我这样也只能跟着遗憾一回了。对面的1864米莲花峰,虽说已闭关。但一点也不碍远观她的奇异秀色,右边的1776米的莲蕊峰也清艳地与九瓣主峰争奇斗艳。
    虽留恋,但见送客松作揖了。正如诗云:卓立峰巅观苍海,松下道上客徘徊。风摇枝动揖相送,还盼日后君再来。
    同一赶往玉屏索道的游客透露年岁已小六了,说了句:苹果带多了,又要背下山。我开玩笑地应了句:十元我帮你消一个。而我此刻,正乘坐飞索云渡在半空。只是:捧着一颗心来,未带走半根草去。只觉此行陶然也。

  作者:鲁绍友,男,生于1963年。牙科医生。喜欢用文字记录心路历程。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魏鲜红

主编

 

唐亚红

执行主编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大美黄梅》 出版公告

     黄梅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60元一本(不含快递费),海内外公开发行。

     支付宝:15072733961.请购书者一定要将自己的详细地址、姓名、邮编、手机号码以及交易截图发到15072733961曹锦军。

上一篇:周末环游记 (2023-12-22)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