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差游记】九十年春华秋实,走进南京博物院
- wang
- 2023-12-24
- 生活笔记
- 29浏览
- 0评论
跬步江山即寥廓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12月22日,冬至,成功预约参观南京博物院时间12:00~17:00。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
今天的参观路线:历史馆(长期展)(上下两层)~数字馆(应用现代映特展馆像技术)~民国馆(南京,民国首都,年轻人打卡拍照之地)~艺术馆(长期展)~特展馆(南京博物院90周年特展~玉润中国以及其他特展)~非遗馆(没开)。

走进南博 | 历史馆



初入历史馆内,远古印象,史前神韵,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存,琳琅满目的展品出现在我的眼前,





距今8000-4000年的陶器,玉器,数量令人震撼,目不暇接,这里陈列着新石器苏州草鞋山,南京北阴阳营,常州圩墩,琢玉通灵,古文化的魅力尽在眼前。






温润莹秀的玉料、繁密精细的刻纹及多重复合形的图像结构,昭显出先民们对祖先及大自然的敬畏及试图沟通与交流,也造就了江苏新石器时代玉器的辉煌成就。






这么精美的艺术珍品就连有着高科技的现代人都未必能做得那样惟妙惟肖,而古人却用它们的双手操作着简陋的工具做出了稀世珍宝,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西周一般贵族和平民阶层以使用不同组合的陶器作为等级的标志。当时作为文化通道的江苏北部和中原文化关系密切,以梁王城为代表的墓地,出土了一些具有西周文化特征的陶两、陶盆等,显示中原文明对江苏的影响在逐渐深入。



吴国是周朝重要的诸侯国,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商末的太伯和仲雍奔吴。春秋中期开始,吴北上争霸,与晋、鲁等诸侯会盟于黄池,尊崇周王,成为霸主,越国继吴称霸。



吴越文化在先秦时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礼制融合创新,青铜礼器兼容并蓄,青铜兵器闻名天下,原始瓷、硬陶等仿铜礼器的出现,丰富了礼制文化内涵。吴、越逐鹿中原,汲取中原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加快了江苏地区土著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进程。



吴越时期,中国乐器、乐律高度发达,吴国各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乐器,主要是效仿周文化的编钟、编磬系统,同时丁宁等吴国乐器也使用更为普遍。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军事大竟逐的时期,文武分职和独立的军事系统开始出现,兵器不断发展和创新吴越所造兵器刃部锋利、工艺精良、装饰华丽,是吴越先后称霸中原的物质条件之一。



吴、越制造的剑、矛、戈等精品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现。


公元前 206 年,秦朝灭亡,项羽、刘邦楚汉相争。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刘邦为夺取天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东出汉中,经过“ 还定三秦之战、安邑之战、井胫之战、潍水之战等十余次大规模战役,最终于公元前 202 年垓下一役打败项羽,建立了统一的汉王朝。


最令我难忘的是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山的“广陵王玺”金印。它别具一格、造型独特,金印方形,印钮为龟形。印文为阴刻“广陵王玺”四字,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使全印非常饱满,流畅和谐。龟钮铸造比一般龟钮精工完美,背部雕以蜂窝状回字形图案,边缘及四足饰以圆珠纹,龟四足撑地,龟颈半伸半缩,形象可爱。实为汉印中的精品,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唐代扬州先后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是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重镇。


作为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港口城市,扬州是南北粮、盐、钱、铁等物资转运集散地,特别是京城的大米和盐,全靠大运河输送。


扬州还是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商贾云集、文化使臣络绎不绝。其时,扬州物产丰富,工商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为东南第一都会,有“ 扬一益二“之美誉。




明清时期, 江苏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市镇兴起,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农业、水利、丝棉纺织业和制盐业等均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货币雇佣关系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见端倪。苏州、南京、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兴最富有的城市。

走进南博 | 数字馆






南京博物院数字馆由实体展馆和网络虚拟馆构成。实体馆约1200平方米,用抽象概念辅以历史事实的表现方式诠释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网络虚拟馆通过网络和图像识别技术复原实体展馆的空间和内容,是实体展馆的延伸。

走进南博 | 民国馆






民国馆作为南京博物院内的一个特殊存在,不同于常规的陈列展品只能观赏,而是一个可消费、可体验、可游玩的通过仿民国时代建筑打造而成了大型沉浸式展商结合的街区。场景深化,在民国街头信步遐想......

走进南博 | 艺术馆



艺术馆有历代绘书法陈列、傅抱石、陈之佛绘画馆、雕塑馆、苏天赐油画馆、吴为山雕塑馆。


大师精品,非亲临目睹不能感受其魅力......

走进南博 | 特展馆




这只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

镇馆之宝

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中华民族对玉的称许和推崇,并不在其“黄金有价玉无价”的高昂,更在其“九德早扬馨”的祈盼。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完善人格、高尚境界、清平世道的探寻求索。玉,凝聚了华夏广土巨族的共识,勾勒出中华民族美美与共的精神图景。



1.
关注南京博物院已经很久了,总是约不到票,也许是年底或是冬至,今天幸运预约成功。南京博物院展馆面积太大,展品丰富,走马观花一下午很紧张。最好约上午的场子,中午不出来,慢慢看。重点:历史馆(一部历史书籍);艺术馆(精品);特展馆~玉润中华,其他的不突出。
2.
博物馆展品时间跨度太大,脑子更不上,半个小时就从史前一下跨度到明清,本来糊涂的大脑,瞬间绝对烧脑。也许南京大学多,学生多,90%都是学生,也许民国馆适合拍照打卡,吸引着年轻人。
3.
零下6-8度的今天,真挡不住人们对华夏历史的热爱。令人感动的是,馆里行李寄存处,尽然有大批提着行李箱的游客参观,他们在寄存行李,热爱博物馆总是属于那些特定的人群各种形式的团体。大家都安静有序的参观,免费的讲解,旅行社的解说,自游自听的解说,比比皆是。木头人也会受其影响,心沉过去......


自游自在慢生活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邮差游记】九十年春华秋实,走进南京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