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游记│水磨沟公园游记│​作者:杨传刚


水磨沟公园游记

新疆  杨传刚


乌鲁木齐水磨沟公园是一处风景秀丽,地貌独特的旅游圣地。水磨河是一条靠天山溶雪水渗透进东天山岩石裂隙在地下潜行后,从水墨沟风景区的山上以无数泉眼的形式流出地表汇流成河,清代一名官员叫史善长曾经十分形象的描写了这里的地貌状况,“青山露面远相迎,不曾见水已闻声,寻源乃出山之罅,银蟒千条自空下。”水磨河年径流量达4000多万立方米是乌鲁木齐境内唯一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

景区内松柏苍翠,四季常青,傲骨峥嵘。一棵棵百年古树顶着参天华盖,昂然挺立。极目四顾,山峦层叠,连绵起伏。山中百泉奔湧,长流不竭,水雾氤氲,河水清澈,这里就是水磨河的源头。巍峨肃穆金顶辉煌的清泉寺,屹立在高山之颠,醒目而又庄严。

进入冬季,低垂的枝条儿上挂满毛茸茸,亮晶晶的雾凇,轻柔依依,临风起舞,轻盈的身影婀娜多姿,搖曳漂荡在潺潺流水的水磨河上。苍松翠柏上堆满了蓬松洁白的积雪,远远望去好象一个个厚敦敦的大白蘑菇。虽然是冰天雪地,因河水是由温泉汇积而成,河面水雾缭绕,漂着一片片绿油油的浮萍。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追逐着抢食孩子们投下的食物。野鸭,鸳鸯,在河里游来游去追逐嬉戏与鱼儿合睦相处,这幅情景给肃杀清冷的冬日带来了溫暖、灵动和活力。白茫茫的雪,晶瑩剔透的雾凇、远山的薄雾,碧波荡漾的河水为景区勾勒出了一幅素净清冷的水墨画卷,彰显了冬日与众不同的梦幻般的风采。

景区里的清泉寺金顶輝煌,宏伟壮观。我拾级而上,约百余级台阶来到大雄宝殿门口。这里摆了两个大香炉,香炉里插满了香客们供奉的香烛,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特别显眼的几柱巨型香,像小儿的胳膊一样粗细,约有一米多高,冒着一缕缕飘飘渺渺的青烟。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烧高香吧。香炉里滿满蕩蕩的香烛,火光熊熊,烟雾弥漫散发着浓烈的香味缓缓升腾,在寺庙上空形成了一片祥云,再升到高处便随风而散。

来烧香拜佛的人悉悉攘攘,络绎不绝,我随着人群进入大雄宝殿,殿内庄严肃穆,令人敬畏。我不懂拜佛的礼仪,只是对着每尊佛像躬身作揖,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心里想着希望佛祖们保佑我的家人健康、平安!

相信每个来寺庙的人都是怀有希望生意兴隆的,有祈求高官厚禄的,有许愿还愿的。总之,世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畅顺无虞,家人平安康健!

作者简介:

      杨传刚,中共党员。曾从事煤矿挖煤、放牧军马、农业种植改良、人民教师等基层工作。历任新疆军区伊吾军马场场长,新疆军区昭苏军马场场长,新疆联强集团副总经理,新疆联强农业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等职。高级经济师,曾荣获全军优秀企业家,全军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光荣称号,还曾荣获全国守信誉单位和企业形象最佳单位优秀管理工作者光荣称号。退休之后重拾文学爱好,以把酒话桑麻为网名,在书刊及网络上发表散文及回忆录等作品,深受战友、同学、亲友、网友喜爱。

征稿启事

《新疆文学》是一个以主流和先锋文学为导向的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推介新疆乃至全国的原创优秀文学作品,努力打造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讲好新疆故事,传递新疆声音。

平台特点:立足新疆,坚持原创,图文并茂,(朗诵、主持)音、视频兼顾,每日更新。

  投稿要求:原创。新人请附作者简介和相片,留下联系电话。谢绝一稿多投。稿件内容贴近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文学作品体裁不限。请尽量自带图片。

  投稿邮箱:854455671@qq.com

  稿费说明:赞赏金额的70%作为稿费发给作者,30%用于平台维护。总额低于十元不发放,每月底结算一次。

版权声明:《新疆文学》发布的稿件全部申请了原创,所发布作品均视为作者授权独家发布。各纸媒或微信平台如需转载或刊用,请联系平台管理者吴季蔚先生18095980393开白名单,注明来自《新疆文学》微信公众号即可。

江河万古流,追求无止境。今后,《新疆文学》公众平台将不断地听取各位创作者和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期待我们努力的方向与您目光倾注的方向一致,竭诚期待您一如既往的关爱与支持。


(欢迎长按或点击二维码予以关注《新疆文学》,致以诚挚谢意!)

上一篇:婆罗洲游记之闲游亚庇 (2023-12-29)
下一篇:云南游记(一)​▌彭 伟 (2023-12-29)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