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游记 | 南京,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 wang
- 2024-01-16
- 生活笔记
- 26浏览
- 0评论

南京这座城市,在文科生心中是个特别的存在。它是李清照笔下“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的庭院深深,是李白笔下“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山河壮丽,更是韦庄笔下“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蹄叫”的物是人非事事休。为了拾起这段久远的历史,我来到了南京。







余秋雨曾写道:南京将历史溶解于自然。
江湖河海是它的血脉,吴韵汉风是它的青春。踏上江苏这片繁盛之地,南京博物院最是不容错过的。博物院依托明故宫而建,恰逢建院90周年,我们有幸观赏主题为“玉润中华”的特展,隔着玻璃阅览这幅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画卷。
当我挤进人群看到火遍全网的小粉炉时,内心的震撼无法言表。“袅丝雪色脆,堕粉露光流”,全名叫芙蓉石蟠螭耳盖炉的小粉炉通体晶莹,雕琢细微,玉石上长短不一、大小各异的天然纹理更显灵动精致,透露出三分俏皮与可爱,宛若少女怀春、思绪万千。



如果说南京博物院承载了江苏的五千年历史,那总统府鉴证了其中的六百年。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这里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进门可见大厅牌匾上孙中山先生写下的“天下为公”四个遒劲大字,中轴线西边主要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太平湖和秘书处,东边有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和行政院。
总统府浓缩着六朝古都君王执政天下、挥斥方遒的气魄与豪迈。曾经众人商讨的家国大事、为民请命的宏大场景,透过会客厅的窗口一一呈现。浮华洗净,新旧共存,光影斑驳的六百年,换来了理性与良知。我拍下建筑上的翘角飞檐,期盼着能触摸历史的脉搏,离“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再近一点。



“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阅江楼虽于2001年才正式建成,但早在公元1360年朱元璋便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被称作“江南第一楼”的阅江楼隐喻阅江揽胜之意,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若天霁登峰,使神驰四极,无所不览”,登上顶层,将蜿蜒绵延的长江尽收眼底,不远处的南京长江大桥闪耀着中国红。
汉白玉碑刻上字体飘逸的《阅江楼记》、11公斤黄金打造的蟠龙藻井古色古香、明史金陵碑廊细数着众多典故、孙中山阅江处一目盈怀……狮子山上,阅览浩瀚的千古江流,俯瞰金陵的四时胜景,隔着历史长河与古人对话。



南京不止有六朝繁华与诗情画意,更烙印着近代史上中国被列强侵略最惨烈的痕迹。那天上午我们在博物院参观近五个小时,一身疲惫的我仍认真在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每一份史料前驻足停留,当年12月里那声声嘶吼与求救越过时空在耳边萦绕。馆内昏黄的灯光、模糊的照片,而手中的白菊格外刺眼,我看着满目疮痍攥紧拳头,却听见幸存者李秀英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既而无力放下、一声叹息……
山河肃穆,草木含悲。纪念馆门口开着成片的紫色小花,可在这之前是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寸草不生的石头地。愤恨、无奈、嗟叹,我在留言页上写下“历史不会忘记,国人必将前行”。



在南京有句俚语:三天不吃鸭,走路会打滑。南京人吃鸭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其做法可谓五花八门:盐水鸭、板鸭、烤鸭等,更是延伸出了各种美食,如鸭血粉丝汤、鸭油烧饼。

跟随网友们的推荐打卡章云板鸭,品尝了传统烤鸭与板鸭,相较之下板鸭更胜一筹。肉质紧实、油厚不腻、入口香甜,即便是我一个喜吃辣的湖南人也忍不住大快朵颐。而鸭血粉丝汤自辣油一浇,香味激发,鸭子汤搭配粉条的绵软劲道可谓别具风味。



在南京几次品尝了当地的汤包。汤包为甜口,薄厚适中、筋道光滑,汤汁鲜浓味美。“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趁热咬下一口汁水四溢,满口留香。
此外,南京的“糯叽叽”们也不容错过,如陆氏梅花糕、许阿姨家的青团,看似柔软却也香甜弹牙。以梅花糕为例,梅花的造型、酥脆的外皮、流心的豆沙,甜丝丝的、软糯糯的,正如江南风情一般惹人怜爱。

除开这些小吃,我在南京打卡最多的餐饮店是小厨娘·淮扬菜和南京大排档。总统府旁的小厨娘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品淮扬雅馔,享民国优雅”,淮扬菜与湘菜大相径庭。其追求原汁原味,注重鲜、嫩、鲜、香的口感,同时强调菜品的色、香、味、形的和谐统一。讲究“不令不食”的淮扬菜无愧于国宴首选。

“任何生命的意义,都不在于被他人观赏。”这是红山森林动物园带给我新的启发。在这里生活的小动物惬意自由、萌态十足,有安心趴在妈妈怀里的金丝猴宝宝、睡懒觉的白虎、野蛮生长的大象……他们释放天性、享受生活。红山拒绝任何形式的投喂、没有动物表演,随处可见卡通版手绘指示牌,介绍着动物的名字、家族、品种与喜好。
正如园长所言:“扬子鳄晒太阳时不动是这个世界上最正常的事情之一,尊重每一个与自己不同生物的自然状态也是人类可以做的最微小事情之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这次来到南京,首选不是古鸡鸣寺和大报恩寺,而是避开人流来到了毗卢寺,并在这里见识了龙门和转经轮。毗卢寺隐匿于市,晨钟暮鼓,红墙沉香。在观音像旁的两株银杏,已有参天之态,据说是曾国荃当年亲手种下,历经百年风雨诉说因果轮回。



此外,牛首山也给人惊艳之感。“金陵春归处,牛首山水间。”这里山水逶迤、楼台掩映,是一座藏于天上的宫殿。水波掩映之间,华贵天阙好似降临人间。牛首山佛顶宫外部空间分为大穹顶、小穹顶和佛顶摩崖三个部分。走入小穹顶便来到禅境大观,巨型卧佛于莲花台上,寓意着佛法恩泽四方。
禅境大观往下是舍利大殿,位于地下五层。佛像、壁画、雕塑布满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器宇轩昂,不仅让人感受到佛国天宫的殊胜美妙,也彰显着中国佛教艺术的登峰造极。40亿打造的宫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头骨舍利(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唯一一枚,象征最智慧头脑),“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这里积淀着众生的伤悲、喜悦与释然。



南京,虽历经沧桑却生机勃勃。我很喜欢这座城市,它曾六朝繁华、黄粱一梦,也曾万众浴血、满目疮痍。如今的它,现代文明与古时文化交织相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乐观且努力。我看见成群的电单车在大街小巷穿梭,承载着南京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忱与企盼。
见天地,也见自己。秦淮河畔的声色犬马,明城墙上的岁月斑驳,音乐台前的群鸽振翅,雨花台头的忠魂烈骨……愿再见在深秋,捧起一地枫叶,漫步梧桐大道,“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带着不同的心境重游故地,遇见不一样的南京与自己。











文| 小旻
编| 小旻
图| 小旻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金陵游记 | 南京,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