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墨园”游记
- wang
- 2024-01-31
- 生活笔记
- 34浏览
- 0评论

十一月十九日,儿子带我们去游宝墨园。宝墨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清末民初为包相府,后来成为供人们休憩游乐的地方,称为宝墨园。它集清宫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自然画卷,而且具有浓浓的岭南风情。
宝墨园内,水景可谓一绝。荔景湾、清平湖、宝墨湖与千米长河贯通合抱,水清如镜,涓流不息,还有30多座石桥,横跨河湖之上。湖面上,清波荡漾;河湖周围,绿柳依依;水中锦鲤成群,恰似红浪翻涌。 宝墨园的最大特点就是水多游鱼多。园里弯、湖、河相通,流水跌宕往复,水中的锦鲤多的无法形容。尤其是“锦鲤池”中,各色各样的鱼儿在水清见底的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好像凭空无所依。只要你撒上一把鱼食,鱼儿们马上就会聚集在你面前的水中,争相抢食,红、黄、白、黑、花,五颜六色的鱼儿,层层叠叠,挤成一团,犹如花团锦簇。似乎只要一伸手,就能逮上一条来。大的大约有两米长,小的只有手指长短。 信步来到清平湖的观景楼上,向湖中撒下大把的鱼食,四面八方的鱼儿纷纷聚集过来,水面像开了锅一样,又像是一个盛开的五彩缤纷的大花朵,壮观极了。
出了观景楼,沿着千米长河前行,我边走边向河中抛撒鱼食,鱼群像是涌起的层层红浪,又像是一条舞动着的宽大、五彩斑斓的彩绸,在身后紧紧的追随着我,十分有趣,引得许多游人驻足观看。

清平湖的北面是巨幅瓷塑壁画《清明上河图》,它比原作要扩大百倍,气势恢弘。画面展示的是北宋时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看着画面,让人不由想象起我国古代盛世的壮丽图景。画作的本身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瓷塑雕塑工艺又彰显了现代雕塑工艺的精髓。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宝墨园中的楹联。这里的楹联特别多,无论大门小门,几乎每一个门上都有楹联,而且内容都很有意境,并十分有趣。充分体现了宝墨园浓厚的文化气息。在一扇门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幅对联:“方便一回堪解忧,清幽片刻更轻松”,横批是“清幽”。我说:“这幅对联很有意思,不知这个屋子里展的是什么,咱们应该进去看看。”儿子说:“那里是厕所!”就连厕所的对联都这样有品位,可见宝墨园真的是名不虚传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从这里的厕所中略见一斑。

天不早了,还有”南粤苑“要游,所以匆匆的结束了宝墨园的游程。出了宝墨园我才想起光顾了赏鱼,却忘了游宝墨园的主体”宝墨堂“了,对自己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十分遗憾,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已经出了园门,不能再返回了,只有寄寓下一次了。
出了宝墨园,步行来到南面的“南粤苑”。南粤苑是宝墨园建设的深化与延伸。如果说宝墨园是尽显岭南水乡风韵的话,那么,南粤苑则是集中展示了岭南建筑的艺术精髓。南粤苑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处一大片具有岭南特色的园林,这里有山石、树木、流水,期间还夹杂着几处房舍,真是小桥流水人家,尽显岭南水乡特色。在这里还可以遥望珠江。

走的有些累了,也有些饿了,我们便了进一间风味店,儿子买了两碗广州特色小吃双皮奶。小巧精致的白色花瓷碗中盛着羊脂般的发着光泽的双皮奶。吃上一口,软嫩香滑。我向来是不喜欢吃奶品的,但对双皮奶却情有独钟,仔细品尝着,一碗下肚,再来一碗。吃过之后很久,口齿中还留有奶香。 吃过双皮奶之后,我们又急急忙忙的参观了几处建筑,拍了几张照片便离开了南粤苑。
出了南粤苑,儿子带我们来到风味食街,执意要我们品尝这里的风味小吃。进了李禧记,儿子点了一些菜,其中有一碗著名的沙湾姜撞奶,我尝了一口,样子、味道都和双皮奶差不多,只是多了些姜的辣味儿。还点一份鱼皮饺,我喜欢吃粤菜,觉得鱼皮饺大概也错不了。饺子端了上来,一只大大的黑碗里,清汤寡水中有十几只灰不啦叽的小饺子,上面飘荡着几片生菜叶。饺子皮韧的很,嚼不烂,也没吃出什么特别的滋味,但是价格却不菲。这里的炸牛奶还真不错!一个个油炸的奶丸儿,金黄的外衣里裹着白玉般的半固体牛奶,外焦里嫩,有些类似我们东北的炸白果。咬上一口,细腻爽滑,满口流香。一盘油炸牛奶很快就吃光了,好像还没吃够。饭后我们又在店里买了一些广东特产。

走出李禧记,天色已经昏暗了,偌大的停车场里只剩下我家一辆车了。带着满口的奶香,带着满心的愉快,我们一家三口,在沉沉暮霭中美滋滋的踏上了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