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达里诺尔
- wang
- 2024-02-04
- 生活笔记
- 28浏览
- 0评论
达里诺尔,也叫达里湖。诺尔,在蒙古语里就是湖的意思。所以,严格地讲,把达里湖称为达里诺尔湖,则犯了重复的嫌疑。达里诺尔,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像大海一样宽阔美丽的湖泊,古称鱼儿泺、捕鱼儿湖、答儿海子等,位于贡格尔草原的西南部。
在从乌兰布统前往达里诺尔的路上,因为路被截断只能折返,但对达里诺尔的向往却是依然如故,总觉得此行假如不能看她一眼,绝对是遗憾多多。而且,要是选择直奔赤峰,落下的不仅是达里诺尔,还有大名鼎鼎的北方石林阿斯哈图。于是乎,带着在热水塘经过反复浸泡后神清气爽,也不怕再走回头路了,决定向西而去,利用一天时间游览达里诺尔与阿斯哈图。
从热水塘去达里诺尔120公里路程,要穿越贡格尔草原,绝大部分是平坦的柏油路,只是进入草原深处前往曼陀山途中有的地段比较一般。经过一片湿地附近的跑马场时,有同伴通过微信惊呼看见牧民迎亲接新娘了,便停车查看究竟,原来是骑马的游客头上搭着红纱巾,被误以为是红盖头了。
后面多台车发现有热闹看,也跟着停了下来,真怀疑他们直到离开都没有弄清楚啥原因。扎堆儿看风景,是草原之行很可乐的现象。尽管沿途处处是风景,却有铁丝网拦阻,真正能下车走进草丛里玩的地方却不是很多。所以,但凡看到路边停车或能停车的地方,总要慢下来甚至停下来观察一番。
碧草连天的大草原,雄浑壮阔,绿茵如毯,背负蓝天白云的牛羊自在悠闲,展示着一种纯天然的和谐之美。满目瑞丽的风光,令人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忘却了生活的繁杂,也不记得还有工作的烦恼与累赘,如饥似渴地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到身体舒展了很多,心灵也跟着纯净起来。
贡格尔草原因所处位置独特,野生动物繁多,河流牵沼串泊,水草丰美,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以及草原文化于一体,很想步入其深处感受她的非凡魅力。可叹,远道而来的匆匆过客,能够深情地看上几眼,已经算是很大的造化了。
远处白色的蒙古包映入眼帘,还有绵延的褐红色火山岩,便知达里诺尔就在山的那边。达里诺尔,这个一路上朝思暮想甚至魂牵梦绕的高原湖泊,是不是真像大海一样宽阔美丽,散发着海的气息,海的韵味,海的搏动?而且,能够带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成为旅程中一种美妙的回忆?
走过灌丛中很长的一段木质栈道,方才看见传说中的达里诺尔。平淡无奇,是第一眼感觉。再仔细端详一番,依然是平淡无奇。索性沿着栈道往前走,凉爽的风倒是令人十分惬意,但不够清澈的湖水,尽管有点儿波光粼粼,却根本看不出大海磅礴的气势,实在缺乏美妙的感觉,平平静静的一个硕大的水汪子而已。达里诺尔,人们把你描绘得风光旖旎,为什么在我眼里是如此的平凡?
也许,是太高的期望值作怪,才有了这么大的失落感吧。甚至,是脑子里曾经的大海和湖泊成为参照物,遮掩了达里诺尔自身那鲜明的特色。比如,就烟波浩渺而言,她当然比不上太湖之美。同为高原湖泊,她不仅没有青海湖那样的碧波荡漾,周边的山峦更没有雪山那般雄伟险峻,以其强烈的层次感构成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丽景象和迤逦风光。至于和大海对比,确实不是一个层次上的问题了。
既来之,则看之。权且把达里诺尔当成一位外表平平越看越好看的美女,耐着性子寻觅其独特和内在的美。紧挨达里诺尔的那座裸露着火山岩的山,应是承载着颇多故事的曼陀山了。进入湖区时,就发现有人在山头上攀上爬下,应是在寻访传说中的曼陀大佛、海豹浴日和金蟾欲跃等景观。琢磨着要不要凑个热闹,至少可以登高望远。
想象,站在曼陀山上远眺,开阔平坦的贡格尔草原,有花园沙漠之称的浑善达克沙地,宛如镜状的达里诺尔,以及其周边的灌木丛林,一览无遗。无奈,仰望高悬的烈日,全然没有了兴致。尽管,湖面上吹来的风裹挟着凉爽,好像这里夏季的平均气温才17摄氏度多一点儿,咋就遇上了今天这么热的天气,居然折腾出个汗流浃背来?也罢,懒得爬上去接受岩石和烈日的炙烤了。
达里诺尔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她的身旁还有岗更诺尔和多伦诺尔两个姊妹湖,亮子河、贡格尔河、沙里河宛若引线一样,将三个湖泊穿在一起,形成了面积238平方公里的高原湖区。因为在高原之上,地势高,光照好,水面广阔,人烟稀少,而且湖域岛屿垒垒,不仅是当地鸟类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又是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南沿海候鸟之重要繁殖地与歇脚地。这里不仅是百鸟花园,还享有中国第三大天鹅湖的美誉。极目远望,但见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儿在飞翔。此时并非候鸟迁徙季节,那种震撼人心的画面是不会出现的。
近观水色,找不到清澈见底的美感。达里诺尔属于苏达型半碱水质,也就是那种带着咸味的半淡水湖吧。当年,曾经蹲在青海湖边捧一掬湖水尝了尝,那是一种苦涩的味道。眼前的湖水过于浑浊,难有品尝的欲望。令人好奇的是,这种半碱水质孕育出了的神奇的达里诺尔鱼文化。因为是半碱水质,给耐碱鱼类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这里盛产鲫鱼和瓦斯雅罗鱼,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华子鱼。
据称,每到产卵期,鱼群沿着牧草返青的河道溯流而上,竟会造成水流不畅,人马皆不能过,手脚轻巧者能踩鱼脊过河而不落水。冬季的冰雪捕捞节,也是高原上的一个胜景。当年,康熙吃过华子鱼之后,感慨不想再吃别的鱼了,经常差人前来捕捞,再飞马送入京城,疑似唐明皇当年飞马送荔枝。相传,这里的鲤鱼也是康熙命人从黄河里驮来的鱼苗放生后繁衍下来的。倘若真是如此,倒也值得玩味,皇帝通过满足自己的口福给后世造了福。
达里诺尔的西岸有个应昌路遗址,乃元朝最后的都城,也是元朝塞外三大名城之一,足以证明其当年的辉煌。这里早先就是匈奴拜天祭山的地方,辽、金、元三朝皇帝经常狩猎于此,并建有行宫。应昌路是元大都经元上都通往岭北行省的重要通道,与元上都和元大都同处南北一条垂直线上。忽必烈于至元八年设置应昌府,不久又升格为应昌路。达里诺尔附近地区早在元朝初年就成为弘吉剌部的封地,弘吉剌部的人凡被袭封为万户者,皆加封或进封为鲁王,所以应昌路又叫鲁王城。
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领的明军攻占元大都,元朝宣告灭亡。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率残部北逃至元上都,后又向北遁至应昌路。公元1371年,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在此继帝位,改为宣光,即北元。明军后来攻占应昌路,城市遭遇了一场浩劫。永乐时期,这里被改为清平镇,之后毁于战火而废。遗址于1963年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当地文化部门正在努力申遗。富起来的草原人,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脑子发热而复制仿造那座古城?
蒙元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就疆土而言,是面积最为辽阔的一个朝代。现如今有人对元朝算不算本土的一个朝代颇有微词,而且还搬出了蒙古人统治汉人的手段,来否定其在中华帝国史上的地位。据说,蒙古国那边的一些人,也以祖先当年曾经统治过中国而沾沾自喜,不惜以征服者自居,在平衡失落之心的同时,撕裂民族感情,制造民族矛盾。
事实上,尽管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不过一百多年,但神州大地上多民族和睦相处却是绵延数千年,这也是中华民族这个概念诞生并被认同的前提基础。我们不否认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华夏文明传承和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更应该正视这个东方大国曾经的历史。反元灭元的朱元璋都在帝王庙里为忽必烈安置了牌位,京城那个有庙无佛的中华帝王庙里至今还有忽必烈的位置,现代人还有必要吹毛求疵自寻烦恼吗?
眼看日已过午,阿斯哈图还在呼唤。默默地告别湖区,待到回头再望时,密实的灌木丛挡住了视线。心想,华子鱼已经在坝上吃过了,特意找一家餐馆品尝了清蒸鲫鱼,不知道其祖先又是从何而来?谈不上特别的美味,却通过舌尖进一步加深了达里诺尔的印象和记忆。
达里诺尔,没有时间拨开你的面纱看个仔细,唯一能够聊以自慰的,就是曾经长途跋涉来看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