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芝加哥游记

作者按:年更写手再次更新,下次更新应该要到3月中旬春假的东海岸之行。本文权作为芝加哥之行的流水账,按照时间顺序写写路上的所吃、所看、所想。

来美已经一个多月,经过刚来的时候一边赶北大期末作业、一边安顿自己的手忙脚乱,以及刚开学的不适应,终于挤出时间,看看美国的大好河山。跟几乎所有在圣路易斯读书的中国留子一样,第一次出城市的旅行,选择了离圣路易斯最近的大城市——芝加哥。

其实从圣路易斯到芝加哥说近也不近,地图上直线距离480公里,跟从潍坊到北京差不多远。来之前久闻美国国内交通基本靠飞机和开车,交换一学期且不会开车的自然不方便开车,而飞机票订的时候又太晚导致机票价格惊人,于是选择了坐火车。久闻美国火车系统聊胜于无,但亲身体验,反而感觉不错。从圣路易斯到芝加哥的火车票单程三十几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后与从潍坊到北京的高铁二等座票价相似,在美国物价下算是十分便宜。虽然单程时间长达五个小时,是国内高铁时间的一倍,但美国火车的普通座“coach”都是2-2的车内布局,前后空间也大,车内乘坐条件甚至可能好于国内高铁一等座。而且与机场不同,火车站一般建在接近downtown的位置,对于穷游的学生还省了一笔打uber的钱。

芝加哥的火车站union station之于我,还有另一层意义。十年前看《龙族》的时候,就曾幻想过自己也能够在芝加哥火车站坐上cc1000次列车,前往自己的卡塞尔学院。历经十年,有机会身临其境,但最终还是没有遇到一起等车的芬格尔、楚子航和夏弥。

周五中午刚到芝加哥,决定去尝尝panda express(熊猫快餐)。我一直对“美式中餐”的味道颇为好奇。虽然早知道它是酸甜口、重调味,但还是一直想亲身感受一下美国人对“中餐”的理解。选了三个菜,orange chicken(橙子鸡or陈皮鸡)、beijing beef(北京牛肉)、honey walnut shrimp(蜂蜜核桃虾),都是美式中餐名菜。三个菜几乎是一个味道,尤其前两个的味道一模一样,都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过重的大酸甜口,后者也只是把酸去掉。说实话,虽然不好吃但味道也没有预期的“邪恶”,尤其考虑到人均不足10美元的低廉价格(在美国物价下),如果不把它当成中餐的话,它如果开在华大食堂一定能成为大多数人塞满肚子的首选。

下午逛了大名鼎鼎的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以收藏印象派作品和现代艺术著称,是仅次于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华盛顿的国家艺术博物馆的美国第三大艺术博物馆。所谓印象派,对没有艺术细胞的人来说,就是画都看起来一坨一坨的。看完之后,什么梵高、莫奈、塞尚、高更,就只剩一点印象而已。如果说印象派起码看完还能留个印象,那么现代艺术,无论毕加索、马蒂斯还是杜尚,看完通通都是不知所云。让我这种大一新生音乐会第一次听交响乐就在百讲睡着的人看这种“高雅艺术”,无异于牛嚼牡丹。不过,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中国收藏质量极高,也让人血压急速飙升。虽然理智告诉我,其中的很多文物可能跟劫掠没啥关系,只是正常的商业流出;很多文物如果留在国内可能已经被破四旧了,而且文物无论如何只是个瓶子罐子。但看到成片的商周青铜器,看到一面墙的五大名窑,看到一排唐三彩,看到数不清的元明青花,看到师望鼎,看到良渚的玉璧,数不尽的珍品在洋人的手里展出,民族主义情绪一下就上头了,这或许就是“救亡压启蒙”的一个微观个例。

晚上去360Chicago看了芝加哥夜景。芝加哥不愧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尤其downtown还集中在很小的一块,更显繁华,白天摩天大楼遮天蔽日,晚上登楼远望灯火通明。芝加哥街头满满的都是北京国贸、上海外滩的影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来美一月,一直觉得美国不过如此。现在才知道不是美国不行,而是圣路易斯不行。

周六上午,随便逛了逛芝加哥市中心的“华丽一英里”,去看了年轻人们会去打卡的“世界最大星巴克”。中午吃了意大利菜nonnina。恰逢“芝加哥餐厅周”,有25美元不含税、小费的午市套餐菜单。对于一家正儿八经的意大利餐厅,餐厅周午市套餐的价格算是相当便宜。哪怕在国内,吃这个水准的意大利菜也不会低于这个价格。但是穷学生还是要感叹一下美国的小费文化之走火入魔。来美之前,已经知道出去吃饭除了快餐都应该给小费,但小票上suggested tip最低一档写到20%,建议不如直接去抢,来钱更快。

下午拜访在西北大学读硕的本科同学。自去年7月在北京一别,已经半年未见。再相逢在地球对面,人是而物异,自是另一种心境,而他乡遇故知之感更胜。逛了北郊evanston的西北大学主校区,看了浩渺如海的密歇根湖。幻想在密歇根湖边、学校附近买个house,平时晚上湖边溜狗,周末就在湖上开个小船,钓鱼、烧烤。人生圆满,不过于此。密歇根湖甚至不是“浩渺如海”,而是本身就是海。本身规模略小于渤海,岸边有沙滩,晚上有涨潮。不是亲临,很难想象有壮丽如斯的湖泊。

西北大学颇具特色,而更有特色的是我在美国时时刻刻都发现新的“卡塞尔学院”。江南在美国读的唯一一所大学是华大,所以华大是卡塞尔学院。西北大学地理位置跟书里写的很像,是真正的精英大学,与芝大有诸多联系,中国学生众多。所以西北也是卡塞尔学院。

晚上承蒙款待,吃了一顿正儿八经的中餐,evanston镇上的“巴国演义”。这家馆子在国内倒也说不上多么高的水平,但在来美这一个多月以来,确实是我吃得最开心的一顿饭。真正的中餐加上故交,在去国万里的异乡,就是最好的美食。

周日去了shedd aquarium(谢德水族馆)。该馆号称是美国内陆第一水族馆,但单论壮观的程度,其实甚至不及童年时去的青岛海底世界。加上我对生命科学兴趣寥寥,走马观花而已。中午去了field museum(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堪称惊喜。人生中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古埃及木乃伊,以及阿兹特克、印加帝国的石像,仿佛梦回古代东方文明和美洲史的课堂。

菲尔德也有很好的中国收藏,看的时候心情十分复杂。馆藏的八棱碑是唐天宝八年哥舒翰率唐军攻克石堡城后勒石纪功之作,据传为颜真卿手书。一块宣扬突厥将领带领中原帝国的军队战胜吐蕃军队之军威的石碑,千年之后却成为西洋博物馆的藏品,看到时心里多少不是滋味。但与古埃及的木乃伊、阿兹特克的石像比,我们又是幸运的,至少今天还能读中国书、讲中国话。

在看菲尔德博物馆的唐仲英中国馆时,厅里的讲解员是一位老年亚裔女性,给我介绍展品,我说我来自Peking university,她马上改成台湾口音的国语。我们聊了挺久,我说自己是来芝加哥玩,去西北大学见同学。她说自己是台湾人,30年前来到美国,正好也在西北大学教西班牙文,周末时间就在菲尔德的中国历史展做志愿者。我看到她用英文在给洋人介绍qianlong emperor的龙袍和历史上的中国疆域变迁。

无论政治立场如何,只要海峡两岸还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就有希望。就怕哪天,这根纽带也断了。

随手一记,流水账而已,不知所云,权做几十年后回忆时刻舟求剑之用。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