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游记——鸡足山之行
- wang
- 2024-02-13
- 生活笔记
- 29浏览
- 0评论
从姑娘娴出生以来,娴每年春节都是到奶奶家过。春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老人们都期盼着这团聚的日子。
娴上初中,我和娴爸结束了13年的婚姻生活。自此,像每个值班的春节一样,我便更有了在亲人家混饭吃的理由。而娴依旧每年回奶奶家。去年娴告诉我2024年想要陪我一起过年,我知道她是不想我孤单罢了。可是我早已经把每个节日当普通的一天来过,于我而言,什么节都和我无关。
“别,你还是和爸爸回老家吧,省得我还要管你饭,增加我负担”。我笑,说的却也是实话,每年春节,有几天时间在上班,休息天我也是在姐姐,哥哥家吃的饭,从不煮饭。“要不,我们春节期间过去玩吧?反正我们放假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娴说,我想了想答应了她。
今年离春节还有半个月,娴便提醒我请好假(提前告诉领导好排班)。母亲往些年都被哥哥接回临沧过年了,今年哥哥值班,嫂子和俩个侄女回四川老家了。我约母亲一起到外面过春节,母亲一口拒绝:“上次去腾冲就累得不行,你们去吧!我哪里也不去,我和你二姐一起过春节。”
计划好行程,妹妹(娴的小姑)帮我们订了鸡足山的住宿票。她提醒我最好把所有的住宿票都订了,过年人太多,价格也涨得厉害。我便订了双廊,大理的住宿。一天之内,价格果然飞涨。
除夕前一天的夜班,接下来休息四天。下夜班后吃过早饭我安心睡觉,睡醒后收拾好东西二姐已经喊我们吃饭了。吃过年夜饭,我和娴便出发了,开启导航,到鸡足山需要4小时40分的车程。
一路上车辆极少,我们在大路上飞驰,一路上人们都在放烟花,璀璨绚丽的烟花点缀着天空,春节的喜庆更浓了。“啊!…”娴一声尖叫,吓得我一个急刹。“怎么了?”我问,吓得不轻,以为我开太快压到了什么动物。“妈,我忘记拿相机了!”娴哭丧着脸。“要带的东西为何不事先写个清单呢?一惊一乍的。”我瞪着她,气得不行。
一路上有限速和区间测速,我听着导航小心驾驶,不敢太快。9点多到达目的地,一个小小的小镇灯火辉煌。一间间酒店在山脚拔地而起,外面的香火、小吃街从山脚一直到售票口,灯光璀璨。

我和娴闲逛一圈后回酒店睡觉,早上得早起。每次出门睡觉对我来说是极为痛苦的事,我有认床的坏毛病。睡觉前我吃了颗备好的安定,一夜的烟花炮竹声,我却也睡了个踏实的觉。在6点半的闹铃里醒来速速洗漱收拾东西。在路边吃早餐,一路都是往山上走的人,有的带着3-5岁的小孩。这么早的天,已经有这么多人上山了。
吃好早餐,我听妹妹的指示开车上山到山间的停车场。这里也有一个寺庙,好多人在进香。我买好香,山脚卖两元的香火这里是10元,一转身我买好的香便不见了,来来往往的人,不知道是被谁拿了,还是被老板又卖了一次也说准,我只好又付了一次钱。
烧过香,有一段林间小路,整个树林都是三五成群的猴子,有的猴子手里拿着客人给的食物。有的小猴子懒得走路,顽皮地吊在妈妈的肚皮上。

走完这段路,上边是一个停车场,一排排班车在路口等候。所有上山的人聚集在这里等候坐车。密集的人流让我想起了采核酸的场景来,这一等就是40多分钟。到了缆车等候处,人流更加拥堵。也有的人徒步上山,听工作人员说徒步得40多分钟(其实不止这个时间)。买票时卖票的工作人员问我要单程还是双程。“单程吧,我们走路下来,看着风景不错。”娴在旁边说。看着排得老长的队伍,我想等待的时间可以下山了。我正有此意,只是担心这个缺乏锻炼的家伙不想走。

所有的等待都是消磨人的耐性的,等待缆车的人从山脚排到上缆车的地方,像一条弯延的长龙。有的人看着长长的队伍便弃票选择去爬山了。我们随着排队的长龙在慢慢移动,我拿出手机来学习强国。终于等到我们了,娴跟在我身后,一个50多岁男人抢先一步跨到她前面。一辆缆车只能坐6人,而这个挤上来的男人刚好占了娴的位置。“我坐下一趟吧!”我对工作人员说。“上车了,上车了,她后边就可以上了。”工作人员推着我上车。娴在我身后摆手,意思她坐下一趟。唉!这不争不抢的性格真不知道是优点还是缺点?
到山顶下了缆车,娴随后就到了。“不要抢别人的道,但是也不能老是让着别人呀!”我责备她道。“难道要我和他一起抢道?别人没素质是别人的事!”她嘟着嘴回我。
下缆车后是通往寺庙的台阶,台阶边是一些卖吃食的人。炸土豆,花生,鸡蛋…,还有一锅锅热气腾腾的姜汤,旁边写着5元一杯的大字。在台阶旁的两侧,有被踩踏得脏兮兮的雪,不远处的树林里有一些洁白的雪。天气很冷,每个人身上都裹着厚厚的衣服,有的微微颤抖着,嘴巴里发着“啧啧”的声音。
一些已经下山的人手里端着姜汤边喝和边暖手。在寺庙的台阶下边有一条约3米宽的路,这里积着厚厚的雪,几个小朋友在这里玩雪,任家长怎么喊叫都充耳不闻。

在寺庙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每个人手上都拿着一包香纸火。在寺庙的中央是一个大大的火炉,四周放着燃着的小火盆,盆子里放着蜡油,有个火苗燃烧着。人们把香的放到蜡油里沾沾,再把香放到火苗上,一会儿香就点燃了。点好香的人拿着香朝东南西北各拜一下,便把香和纸放到大火炉里烧掉。
“不要把香点成火把,点三柱即可!不要把香点成火把,点三柱即可…”工作人员用喇叭不停重复着叫喊。可是,人们依旧是把一大把香像火把一样点燃,一个广场,烟熏火燎。一不小心,我的羽绒服被不知被谁烫了个窟窿,绒飞了出来。

对于拜佛这种事我一无所知,不知从何做起。观察别人半天后,我和娴烧好香,手提袋里还有很多没烧的香,我看到一个放着香的置物架。上面写着:免费香火,自取。“嗯,看起来都是像我们一样买太多的,我们的也捐了吧!”我告诉娴。“妈妈,再等等吧!说不定待会儿会用到的。”娴对我这茫然失措的拜佛行为极不信任,后来果真被她说中了。
烧过香便到大殿里磕头,大殿中央是一个大大的佛像,四周是一个稍小一些的佛,它们都有不同的名字(原谅我只认识观音)。每个佛像前是一些纸币,有的堆得像小山一样,有的纸币滑落下来到地上。旁边的墙上写着:不可私自兑换纸币。在这几乎不用钱的年代,在这里却看到了最多的钱。这些纸币最多的是一元的,其他有5元和10元的。
在山脚我和老板换了些纸币,却也只有几十元,一圈下来,加上放功德箱里的,一会儿就没了。
从大殿出来,不远处有另一个小广场,人们在排着队。靠墙的地方放着一排桌椅,人们在写着字,红色的纸壳,信是粉色的。一问原来是表,是让佛祖保佑的信。有求学的,求平安的。这里又是个拥挤的地方,在卖表的地方有个挂功德的桌子,一个老大爷记录着每个挂功德的人的名字和钱。像婚礼现场的记账台,这里可以用微信支付。我也挂了功德,问老大爷对面排队的人都在干嘛!大爷告诉我那是抽签的地方,也是整个寺庙排队最长的地方。
对签这种玄学,我很佛系,并不是很感兴趣。未来好或者不好,我无法掌控,我只需努力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就像面对年龄和衰老,我无法控制我的白发和皱纹,但是我可以控制我的体重。我只能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而那些未知的事,我何必提前悲喜自寻烦恼呢?
我和娴省去排长队抽签的时间,写好娴的求学表,我们照老大爷的提示:烧香拿着表朝四方拜拜,然后放到大火炉里烧掉。做完这些我们的香还剩不少,我便把它捐到免费香区。
我和娴只买了单程的缆车票,当然得徒步下山了。在路边买了暖和的姜汤和炸土豆,边走边吃。姜汤是白族人喜欢吃的三道茶里边的姜茶。用姜、大枣、红糖、枸杞熬制的汤,汤里还有核桃碎片,吃起来又暖又香又甜。
下山的路风景不错,有一些叫不出名的野花。这些花花瓣看起来像一朵朵小小的茶花,大小也和茶花一样,可是颜色却是粉色的(茶花是白色的)。我想它应该和茶花是近亲,或者是一类植物吧!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树林飞来飞去,小松鼠从树上爬上爬下,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下山途中不停遇到上山的人,有老人和小孩。“加油呀!我们就快到了。”一个小男孩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心的往前走,额头冒着细细的汗珠。和他们相遇的地方应该是山脚,又或者是中途。离山顶早着呢,我有些可怜他,无法想象他是如何能爬到山顶的。

一段路之后,娴开始叫苦不迭:“妈,我爬不动了。”就这样我一路走一路等着她慢慢下山。依然有很多人在努力往上爬着,各种年龄段都有,大概也是对缆车排队失去耐心的人。和我们一起下山的人也不少,在半山有一对卖水和饮料的父女。小女孩7-8岁的模样,我和娴买了两瓶水,5块钱一瓶的水我觉得很便宜很便宜。这么远这么陡的地方,徒步都困难,他们却把东西背到这里售卖。付款时小女孩微笑着道谢,在这里买到解渴的水,我觉得应该道谢的是我们。
和我们一起下山的有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哥哥和5-6岁的妹妹。妹妹穿着红色鞋子,蹦蹦跳跳地走路。一会儿停下来等妈妈:“妈妈加油哦!”妈妈身上的双肩包早已经被爸爸接过去背着,可是她依然一脸疲倦,大口喘着气,脸颊因运动而变得绯红。
“Are you all rightAre you all right?”(你还好吗?”小女孩用英语问妈妈。“Is not extremely good”(非常不好)母亲回答。“why?”小女孩问。“Because I'm very tired”(因为我很累)母亲回答道。“可是,我觉得很有趣呀!你看这些路,这些植物是我们平时都看不到的,还有那些鸟儿和小松鼠。”小女孩用中文回答。她英语流利,切换自如。
“你看那小女孩多厉害,爬山厉害,英语也厉害!”我对娴说。“爬山是厉害。至于英语,妈妈,人家从小就开始学英语了好不好?哪像我们初中之前英语知识为零。”娴喘着气说。
爸爸和哥哥始终走在最前面,小女孩一会儿跑到前面一会儿又停下来和她妈妈说话。从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他们抱怨的话,虽然不曾相识,却是让我喜欢的一家人。
也许是受了小女孩的影响,娴虽然时不时停下来休息,却不再抱怨。在最陡的近90度的台阶,她扶着铁栏杆慢慢往下挪的样子让我又可怜又好笑。

本站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均为本站原创或翻译。若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创和谐网络环境。
转载请注明 : 文章转载自 » 纵马网 » 生活笔记 » 春节游记——鸡足山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