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闪游记(四)
- wang
- 2023-09-17
- 生活笔记
- 37浏览
- 0评论
芙蓉镇
芙蓉镇,原名王村,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是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又因酉水大瀑布穿梭其中,如天作之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它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边城)并称“湘西四大名镇”,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遂更名“芙蓉镇”。近年来,《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爸爸去哪儿了》和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传承》等先后在这里拍摄。
午后,我们赶到芙蓉镇。
步入景区大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有一座戏台,额书“摆手堂”三字,这是土家族人祭祀祖先和欢庆节日时的一个场所,十分壮观。再往里走,一块不甚高的岩石上座落一组雕塑群,一根立柱上密密麻麻书写着一段历史,当地导游告诉我们说,公元939年(后晋时期),统治湖南的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士愁为争夺溪州爆发战争,彭士愁兵败,派其子彭师杲与马希范议和,立铜柱盟誓和解,土司王臣服于楚,奠定了其后八百余年的统治,西南边陲得以安宁,记录这件历史事件的“溪州铜柱”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穿过土王桥,是一条保存完好的五里青石板街,两边是板门店铺、土家吊脚楼,芙蓉镇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镇,五里石板街见证了古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透析着醇厚古朴的民风民俗,在2300多年的历史中,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塞,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据史书记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芙蓉镇的店铺就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而今的古街虽说缺了身着长袍商人立于高柜的风景,街两旁也摆满了琳琅满目、富有古镇特色的精美物品,时而遇见的古镇米豆腐,拾级而上的石板街,
把人拉入刘晓庆与姜文主演的《芙蓉镇》电影场景里,别有一番风味。
沿街下行,贴着山崖,穿过长长的悬崖栈道,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夹在瀑布里头,顺流而下的瀑布击打在岩石上,飞溅出来的珠花让游人一下子进入清凉世界里感觉,透过薄如轻纱般的“水帘”看山崖对面,屋宇层层叠合入云端,脑海里顿时觉得空灵起来,瀑布旁边高阜处的民居,就像悬在瀑布之上,芙蓉镇有“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之誉名不虚传。
一路蜿蜒而行,来到酉水岸边的渡船码头,然后坐船,不到十分钟到达河对面,继续乘车,朝凤凰古城而去。
我不顾导游阻拦,偷偷升起无人机,草草拍下芙蓉镇的全貌图,发现我们只是从芙蓉镇边路过,从进入芙蓉镇到离开码头,也不到一个小时!
凤凰古城
傍晚,我们赶到凤凰古城,直接入住宾馆,宾馆在沱江边上。吃过晚饭,导游简单介绍了凤凰古镇,让我们自由游玩,凤凰古城我去过两次,倒也不很陌生。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其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而得名。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基本保存古城特色。凤凰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虹桥,原名卧虹桥,历史悠久;古城北门城楼原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北城门下沱江缓缓流过,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文学巨匠沈从文是凤凰人,他的一部《边城》,把凤凰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荡气回肠,也将这座静默沉睡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它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美誉。
傍晚时分,古城两岸的阁楼华灯初放,交相辉映,勾勒出古楼的沧桑轮廓,沱江穿城而过,如同画卷,美不胜收。大小古街巷道,操着不同方言的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此刻,凤凰古城的山、水、城、人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夜游图。远看,凤凰古城,灯红酒绿,一盏盏五彩缤纷的霓虹灯,挂在河边波光粼粼的店铺上,五光十色。走在街道上,两边店铺柜台里都摆满了种类繁多的产品:有小吃、有苗族刺绣、有银饰品、还有牛角梳,各家店铺的商品都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身旁紧紧偎依的一幢幢青瓦木楼和一户挨一户的小商铺,仿佛在述说着几百年来小小古城的富庶繁华。徜徉在光可鉴人的石板街道上,摩肩接踵的游客没有惯常闹市中的喧嚣,全都悄言细语地感受这古朴民居的无限韵致,你会觉得古城有一种超然人寰的宁静,是另一种美丽画卷。
沱江边,苔痕茵绿的古虹桥和北门简陋的木板、红石跳岩小桥下,清澈的沱江水在夜幕下闪烁跳荡,江面上观光小船不停来回划过,那个扮演“小翠”的姑娘,穿着红色的裙装站立船头在表演;一位苗族男子在沱江边唱起了美妙动听的歌,过往游客驻足观赏;三五成群的游客坐在青石凳上,或是纳凉聊天,或是低头沉思,来来往往的游人拿着相机、自拍神器,争相把自己与美丽的古城夜景融为一体;不知哪位胆大的摄影者放起了无人机,因为天黑飞机撞在河边的树上,跌落进河水中“扑棱”“扑棱”熄火了。我们几人漫步走上江面中央高桥,沱江两岸景色一览无余,河两岸闪烁着灯光的高楼合着昏黄的光影连成一片,倒映在江面上,恍然间分不清虚实,眼前这跳岩、这沱江水、这吊脚楼、这万名塔,这城墙城楼、这游动的游人,仿佛是时空隧道另一端各不相干而又浑若一体的精灵,在夜幕下自由跳动悬浮,夜幕下的古城,犹如一个美妙的梦境。我忍不住也放起无人机,拍下一组美妙的凤凰夜景。
到凤凰不深入古城看看总觉得遗憾。第二天一大早,我叫起老友,去了凤凰广场。凤凰广场是凤凰古城地标性建筑之一,到凤凰的人,都要去凤凰广场看看那只“凤凰雕塑”,看看老街,看看老街的古建筑,感受一下古凤凰的味道;如今啊,广场周围商铺林立,高大的商业楼,把那只凤凰雕塑包围其中,广场显得窄小。前几年,凤凰古城商业化,高收门票,坏了名声,如今,虽然免收门票,但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石板小巷,青砖木楼,看似古朴,实则翻修而造;城内除几处名人故居、手工艺品店铺,老店招牌廖存无几,嗅不出一丝古城气息,倒是服饰、饮食、酒吧林立,充斥着现代商业气息,如同一个奇怪的百货商场,凤凰古城严重商业化,凤凰古镇还有多少魅力!
墨戎苗寨
墨戎苗寨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龙鼻嘴村,“墨戎”苗语意为“有龙的地方”,它位于吉首、古丈、保靖三县(市)交界处,有湘西“小千户”之称,被誉为“苗族花鼓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墨戎苗寨古村落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环山,村落顺坡沿水而建;墨戎苗寨房屋多为清代建筑风格,数百栋黑瓦木墙、古朴厚重的木制吊脚楼鳞次栉比、层层叠叠、依山随势而筑,青石板路隐没其中。村子的东西南北各有出口,供村民日常劳作出入;西寨门为主出口,门前有龙鼻河,建有巍峨牌楼、雅致风雨长廊、壮观风雨桥等。
墨戎苗寨前拦着一条河,河面比较宽阔,但河水不是很深,河堤上修筑了一排阻挡河水的寨墙,上面放置很多长炮,河面露出一条简易的水泥桥,走过水泥桥来到寨前的风雨长廊上。
进苗寨有“拦门三道礼”。当你来到墨戎苗寨门口时,苗家人拉起一块长长的送福花带,先为客人唱上一首拦门歌,等客人对了歌之后再递上一碗香甜的糯米酒,客人对上歌,喝了米酒,苗家人敲响送福四方鼓,欢迎客人进村,歌诚酒浓鼓吉祥,这就是苗家人的待客方式。当然,我们这些外地游客,一碗米酒不是问题,却很少能对上歌,据说“两只老虎”“东方红”这些耳熟能详歌曲对歌率极高。
踏着青石板路走进苗寨,眼前是错落有致的木楼和吊脚楼,极具民族特色,若赶在做饭时间,村落袅袅炊烟升起,更添人间烟火气。当地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墨戎苗寨的发展历史和民风民俗。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的传统,女人比男人地位高,虽然苗族男女婚姻比较自由,但仍有订婚、过礼、结婚、回门等习惯,成年女子结婚,不叫出嫁,叫“娶老乖”,婚房叫“乖乖楼”,“乖乖”是要求老公乖巧听话。许多情侣来到“乖乖楼”前互诉衷肠,被选中的新郎试婚三年,三年中男子在女方家劳动,学当地的手艺,三年后如果对新郎不满意,就让他走人;姑娘出嫁,礼节众多;哪家生了女孩,要举行庆典。
墨戎苗寨的苗族风情主要有:苗族服饰银饰、苗族刺绣、苗族建筑、苗族赶秋、苗歌、四方鼓、荡秋千、舞狮耍龙、上刀梯下火海、巫傩绝技等。据说墨戎的巫傩文化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人们大多用于祈求平安、祛邪辟凶、消灾解难,精神得以寄托。
这里也是“古丈毛尖”茶叶的产地,2012年温家宝总理到古丈县调研扶贫工作,走进茶园向茶农询问茶叶收入情况;在茶农家里,我们品尝了茶农自制的“有机茶”,有些游客现场购买了一些。
苗族的刺绣和银饰比较出名,当地导游大讲特讲银饰的特殊功效,带我们参观了银匠的制作过程,然后把我们带进银饰购买商店(当地叫什么合作社),导游和售货员联手竭力推介、兜售银饰品,不少游客禁不住导游和售货员的强烈的攻势,纷纷买了银饰品。
中午我们在苗族长龙宴餐厅就餐,在湘西苗家传统重要节日或逢喜庆事时,在寨子中心地段,百来张桌子长龙般的摆放一起,端上美酒佳肴,全族人齐齐围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共饮同乐,这就是湘西苗家的“长龙宴”习俗,这也是苗族人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但我们没有享受到“长龙宴”的待遇,却也吃到了苗家特色美食,欣赏到盛装的苗家姑娘现场精彩的民俗文化表演。
古丈县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家乡,这位从苗家走出去的歌唱家,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深得家乡人民的尊崇和爱戴。据说墨戎是宋祖英的外婆家。
下午,大巴车把我们送回张家界市,结束了此次湘西之旅。
游后感:上天是非常公平的,湘西是个荒凉偏僻、落后闭塞的地方(古南蛮之地),但上天也赋予了它神秘和美丽,湘西是个值得三顾的地方。旅游业兴起后,湘西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发旅游,通过各种活动宣传推介湘西,这个值得称赞,但湘西人也许是穷怕了,操之过急,对旅游业的管理不很到位,除了盲目开发,破坏原生态(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某些旅游公司也采取了一些不良手段诱骗游客,给旅游带来了负面影响,希望湘西人珍惜资源,善待上天的这份厚爱,保护利用好这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