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台 山 游 记
- wang
- 2023-10-13
- 生活笔记
- 22浏览
- 0评论
二零二三年十一与中秋假日叠加,八天假期,对于上班一族来说是一年中最难得的宝贵时间。假期长且没有春节式儿硬性团聚、看望长辈等各种礼节强制要求,时间安排起来会更潇洒,我也是其中一员。
十一前一个月登山队发活动预告,假期六天内蒙革命老区-山西五台山徒步。其实我内心不是很愿意出行,时间久,难度大,最重要的点是本人恐高。只要是涉及到爬山的事儿,第一要素想的是高不高陡不陡的问题,但从不攻略,攻略就会断了所有梦想与挑战。
“酒友”出游意愿表现得及其强烈,每次用心心念来形容五台之行的原动力,各种论据,各种案例来证明此次出行的必要性。
无奈之下,嘴上反对,默默的网购徒步装备、物资。也许姝姐再考验我们的诚意度,本来好好的俩人,每天跑步锻炼,身体棒棒的,结果再出发前二十天“酒友”腰疼,疼痛程度是不能正常走路。专家按摩,针灸,艾灸,膏药,护腰暖腰设备,电疚该用的方法系数用一遍,在临行前三才基本好转,恢复的情况是可以一试。
福之祸依,我突然莫名其妙,同一个病,也不能正常走路,临出行还有三天,亲眼看到二十天才基本好的一个案例。心里非常清楚,执意,一定有残的风险,大五朝台不是玩笑,海拔三千多,徒步四天,重装,面临着极恶天气的风险。
出发前一天还在评估能否参加,但转念一想已经报名了,组织者是一个负责人,和蔼可亲的一个领队,本着不添乱、不给人带来麻烦的思维,走几步算几步的想法,先给自己确定一个出发的理由。
就这样9月29号中秋节,如约坐上大巴,一路欢歌笑语,大巴车有扩音器,大家开始相互介绍,相互认识。其实百分之八十,或者常参加活动的都已经熟透了。这也许是领队让大家安静或者他自己偷懒的一种策略,因为这一轮下来基本俩小时开外了。
其实每次出行,我喜欢长距离坐大巴,一群人,一群熟悉的人,一群熟悉的去一个目的地的人,一群熟悉去一个目的做同一件事的人,一群熟悉去一个目的做同一件事同吃同住同玩六天六夜的人,何其难得。旅途本身就是旅行。
夜里十一点到达内蒙革命老区七墩村,入住窑洞,这是我一直心心念的向往,窑洞,山顶洞,北京猿人.........神秘哈。某位大作家说过,文章不应该一味的粉饰,要有时代针砭,不然就失去了生命力。引用伟人做前提,为了避免挨喷,有没有这句话就别计较哈。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善良,有的农家院就是个名词。还不如商业化、透明的好。当然这只是当晚的一件小事,没影响愉快玩耍的大局。也可能为了应付针砭一词强拉硬扯的,别在意,一晚很快就过去了。
在内蒙革命老区玩的,交流的,欣赏的非常开心。有一个驻村书记小姑娘陪了我们玩耍两天,既可爱智慧,又务实幽默,我再想咱中华大地村书记都是这么高的要求了吗,也许漂亮国的州长都没这水平吧,疑惑中我看到了这个村的未来........,虽然这个村发展有诸多不利的条件,比如交通,常住人口等。但在这么前卫与时俱进的书记带领下,相信最后一定会像当年的革命先烈一样,在这里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取得胜利。
非常有幸与长城科普学会高会长共同吃住度过难忘的两日,感叹高会长为长城非物质文化做出的科普与保护,为华夏儿女未来了解古文化留下一笔财富。
看了革命遗址,九百米的地道,体会到了战争年代先辈们的艰苦与智慧,内心哭泣。吾辈当自强,以此来报答先辈们的红旗血染。
一路无话,直奔山西五台山,开启苦逼之旅,用2021年登过五台的好朋友本艳姐的一句话形容五台之行前的忐忑心情,她说“徒步五台山说兰(难)也不兰(难),说不兰也兰,他们2021年一行二十多人,最后只有四个队友完成了五台朝拜”。我心理顿时打鼓,到底“兰不兰”。正在忐忑之时,又一位队友补充说,他就是2021年其中一位未完成的人,这次发狠心,连滚带爬也要完成五台朝拜。哎.....当头又一棒。
哎吆我的娘耶,关键是我的腰还不能硬钢呢。
我们此次出行的线路是东台-南台-西台-中台-北台。
第一天晚上住在东台山脚宾馆,晚饭时吃饭是顺便,所有人特别是没有登过五台山的队友,主要任务仍然是讨论出征前的注意事项,所需装备以及所带补给,越听,越糊涂,越没底。
我认为装备、补给很重要,因为明天开始,四天,带啥用啥,涉及到冷暖饿饱渴甚至生命的抉择。如果面面俱到,问题也出现了,你需要有体力完成四天八十公里平均海拔两三千的野山徒步。纠结。
安全第一位,本着先带上,不需要扔的思维做出最后决定:备用登山鞋、雨衣、防水鞋套、一套秋衣裤,抓绒冲锋衣、袜子三双、饮用水三升、压缩饼干、士力架、登山杖、头灯、对讲机、防失温毯、手套、魔术巾、头巾、两包足以支撑四天四顿的食物。确定后,背包已经像煤气罐子似的,主打就是一个饱满。最关键的是,旱地拔葱,我竟然很费力的才提起来背到背上。可想,重量如何。
第一天东台看日出,三点五十起床,四点半准时出发。
山上的气候与地面两世界,手套,魔术巾,冲锋衣系数上阵,还是很凉爽。去寺庙吃了一个早点,十块钱一位。这里就不吐槽乱说话了啊,看图片。
东台看日出,特别漂亮,同一个太阳换一个地儿,景色大有不同,稍有遗憾阴天没看见云海。
吃完,拍完,上路,开始一天的旅行,目的地,南台,26公里,四天之中罪虐的一天。一开始想不通,为啥第一天要来个下马威,后来想想领队是经过2021年的经验后的决定,那一次,只有四个队友完成了五台之旅。
第一天其实故事还是蛮多的,刚走三公里左右,遇见另一个户外团队一对老夫妇,在下山的情况下已经寸步难行了,因为腿部受伤,不能行走,这里是徒步路线,没有车,只能自行,后来经过与两队有经验的老户外商量,找一个最近的下撤路线。第二个故是我们同队的山西大同分队队友,四点半出发,夜里十二点到家,后面三公里是坐在地上用双手挪下山的,痛苦至极。
说完别人的惨状,再说自己,其实十二点半时我就崩溃了,恶心,头晕,腿发软。何为崩溃,用队友的一句话形容,想回家只能向前走。这里没有滴滴、没有共享单车,也没有饭店宾馆。意味着什么?自己的路自己走,还有时间限制。
第一天就这么上山-下山-再上山,循环着一直到看不见太阳。到达住所。
所有一切困难,痛苦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上山前的顾虑也基本消失,晚上吃着农家菜,男士们开怀畅饮,女士交流心得,娃们嬉戏打闹,拔山涉水后别有一番乐趣,晚上美美的睡了个热炕,因为腰疼,跟房东老爷子老太太套半小时近乎,十二点钟感觉到了套近乎的回报,炕真热乎!
第二天出发南台,晚上入住农家院,与第一天大同小异,人没变,事儿没变,目的没变,行进中.........
第三天向西台,中台进发,这一天体会到了看山跑死马的谚语了,一直看着目的地,就是摸不到。
去西台,一直以西台大门作为参照物,到达大门后,再一看,谁家院子这么大啊,进了大门又爬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西台寺院。
第三天入住中台寺庙挂单,吃斋饭住寺院,又是人生的一个第一次。一个屋子大通铺可以容纳二十五人住宿。
第四天中台-北台下撤,打道回府。
这四天所有人主要就干了两件事,徒步,朝拜五台给福袋盖章。
在回程大巴上,领队还是老套路,大家分享,又是三个小时,这次他没偷懒。全程录像。其实这个环节真的挺好。即时教育,即时感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们的真实体会,精辟总结,道理分析,毅力培养,耐力训练,接纳包容思维的形成........哪一点不是将来走入社会必备要素?
突然意识到那么多孩子,还有孩子父母为何是登山队的铁粉了,受益了哈。
再说一个我受益的案例,话接前文,我一直担心的腰,酒友的腰,爬完五台山后病痛痊愈。确定殊姐只是考验,也确定殊姐真爱无疆!
大五朝台,修行捷径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