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笔记 > 正文内容

【游记】长春Day3-东北民俗博物馆(1上)

这是一个相对小众些的博物馆,相比于吉林省博物馆,它的文物虽然更多的是仿品或者图片展示,但更多的是体现了对于东北文化、东北多民族及时代发展的讲述。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以下简称“民俗博物馆”,需在支付宝上提前预约,现场登记并安检后入场,同时在工作人员处,有免费的博物馆打卡章可盖,自己带本就行

同时对于全国56个民族(老版)的全国分布以及长春市少数民族人群进行了标记(不得不说,长春的少数民族人口种类真的挺全)

和省博相同,东北文化的起源都是从石器时代开始介绍

仿制的远古人类化石

【黑曜石】

【石簇】

【玉龙】(话说这个最近见的有点多)

铜簇】(真的发展挺快

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石棚】

【玉凤】这种只有图的比比皆是

【玉鸟】

【陶鬲】

对标省博,民俗博物馆对于东北历史发展的讲解更为详细,比如一些特有的国家发展,有对应中原主体国家年代史详细的标注和注释,不再需要自己边看边网上查阅,这个体验感是真心不错(下图为高句丽对应时期示意图)

抛开时代发展而言,其实东北文化真的在几个族群间就有着很多的发展,比如一般最熟悉的契丹和女真,民俗博物馆在介绍各时期、民族核心发展过程中,同时也讲解了大时代内的小的部族区分,同时也对大时代传承的发展轨迹进行了详细展示,当真是看得明明白白,走时忘得清清楚楚

【东北古代民族源流示意图】

对于一个常见问题,古代的上京、东京、南京、北京是如何划分而出,下图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
说到东北族群变替,不得不提到的两个族群:“秽(hui4)族”、“貊(mo4)族”。他们分别是中国古代北方和东北地区的两个古老民族,商周时期,秽人分布在今松嫩平原东北平原的最大组成部分,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的松辽盆地里的中部区域,貊人分布在北方诸侯国的沿边地带,汉代之后逐渐融合,统称秽貊,包括的民族有夫余、沃沮、高句丽、东秽等

在这个馆的一层中,很多展品大多标注“仿”,参考文物保护的条件,应该是极少为真品,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有几组印章当属最难拍摄,如果有同样前去游玩的,可以尝试一下拍摄情况,下边放几组图可以自行感受一下,实属拍清不易(先不提有磨损、无灯光效果,单是个小,外边挡一层玻璃墙,就够要命),拼图时的为了能看的更清晰还需要单独加滤镜调试,所以很难将名字和印章内容都能清晰对应上,如有感兴趣的可在下方留言

两个比较大的建筑物,应该是模型吧。。。

【石灯幢】

【灵光塔】

既然聊东北发展史,那必须说说在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女真族,从辽金之后,经受蒙古元朝的侵袭,女真族也在逐步瓦解,中原女真人汉化、西北女真人蒙古化、留居东北的女真人基本保留其民族文化,在明朝初期,留居东北的女真人又主要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

建州女真,就是后来历史长河中的“大清王朝”的核心部分,海西女真在古勒山之战,被建州女真所击败被努尔哈赤兼并,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当属部族“叶赫”,而野人女真的“野人”是被当时朝廷所称,相对更加原始,发展更缓,后期被建州女真逐渐征服

【东北先民渔猎生活场景】

努尔哈赤家世表

【八旗制度】

(标注都错了,也是万万没想到的)

最后再放几张图片,作为第一层上半部分的结束~记得关注点个赞~

发表评论

(必填)
(必填)
(选填)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最新留言

标签列表